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肾脏病(CKD4期)30例临床观察*

2015-05-05 02:20蔡雯婷车树强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肾脏病肌酐清除率

蔡雯婷,车树强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000;2.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 300120)

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肾脏病(CKD4期)30例临床观察*

蔡雯婷1,车树强2△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000;2.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 300120)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类中药治疗慢性肾脏病(CKD4期)的疗效。方法 采用补肾活血类中药治疗本病30例,并设对照组30例,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变化;肾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数据变化以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对慢性肾衰疗效显著,总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的46.7﹪,且治疗组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肌酐、尿素氮及血流变等指标。2组临床疗效,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本方法对慢性肾脏病(CKD4期)有效、安全,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慢性肾脏病(CKD4期);中医疗法;补肾活血

慢性肾脏病(CKD4期)是诸多急慢性肾脏病终末期经历的共同阶段,是肾组织损伤和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以及由此产生的临床症状组成的一组难治性临床综合征群。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补肾活血法在治疗众多慢性肾脏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笔者临床以本院收治2012年—2015年慢性肾脏疾病(CKD4)期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补肾活血类中药治疗慢性肾衰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为2012年—2015年在本院住院及门诊的慢性肾脏疾病(CKD4)期患者,共60例。其中治疗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19岁,平均年龄49.7;病程最长3.3 a,最短3个月。对照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最大的76岁,年龄最小的18岁,平均年龄48.5岁;病程最长4年,最短4个月。2组患者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肾脏病学》及美国肾脏基金会2002年制定的K/DOQI“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1],GFR重度下降 15~29 mL/(min·1.73m2)。

2 方法

2.1 常规治疗

2.1.1 高血压 限制每日食盐摄入量为2~3 g,予钙离子结抗剂治疗,使其控制在正常水平。2.1.2 糖尿病 予口服降糖药(格列喹酮、阿卡波糖)或胰岛素治疗,使空腹血糖<6.4 mmol/L、餐后2h血糖<10.5 mmol/L。

2.2 药物治疗

2.2.1 治疗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张大宁教授提出的补肾活血法为治疗大法,予患者补肾活血类药物组成基本方(生黄芪 30~90 g,白术10~30 g,丹参20~30 g,川芎10 g~30 g,红花10 g,大黄15 g,蒲黄炭30 g,大黄炭30 g,茵陈30 g,土茯苓30 g,水蛭3 g),水煎服200 mL/次,2次/日,1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2组均连续观察2个疗程。

2.2.2 对照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选用尿毒清颗粒,每次10 g,3次/日。

2.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治疗前后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应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4 观察指标 治疗以1个月为1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的相关指标。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变化及血流变指标等。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制定的《慢性肾衰竭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显效:症状基本缓解或消失,内生肌酐清除率增加≥30%、血肌酐下降≥30%以上者。有效:症状基本缓解或消失,内生肌酐清除率增加≥20%、血肌酐下降≥20%;治疗前后以血肌酐的对数或倒数,用直线回归方程分析,其斜率有明显意义者。无效:症状无改善或有发展,不符合显效和有效判断条件者。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30例,缓解23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0%;对照组30例,缓解4例,有效10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46.7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及肌酐清除率变化比较见于表1,前后血流变比较见表2。

表1 治疗前后肾功能及肌酐清除率的变化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5 讨论

慢性肾脏病(CKD4期)即慢性肾衰的中期、晚期,由于病因及肾脏病理变化多样,所涉及的病理生理过程复杂,需要长期治疗,病程迁延,加上难愈而易于复发,已经成为世界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难题[2]。张大宁教授于20世纪八十年代首先提出了肾虚血瘀是各类慢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共有病理基础的学术理论,提出本病的四大特征“虚、瘀、湿、逆”[3],并在中医传统理论的基础上创建补肾活血法。本研究就是以补肾活血为法组方,方中黄芪为君药以补肾,川芎、丹参、红花为臣以活血化瘀,茵陈、土茯苓以清热祛湿,大黄、大黄炭、蒲黄炭降浊排毒,小剂量水蛭以活血通络,全方共凑补肾活血,祛湿降浊之效。现代研究表明黄芪能有效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效减少蛋白尿[4];川芎、丹参、红花、水蛭等降低肾小球球内压,改善肾小球血流动力学,延缓肾小球硬化;大黄可改善氮质血症[5]。中医学对慢性肾脏病(CKD4期)治疗有其独特优势,应用中医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以补肾活血法为大法采用补肾活血类药物,结合西医规范治疗,探讨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肾脏病(CKD4期)效果[6]。本研究显示本法可显著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改善血流动力学,对于慢性肾脏病(CKD4期)有确切疗效。

[1]王海燕,王梅.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II[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刘章锁,王沛.K/DOQI指南关于慢性肾脏病分期的临床指导意义[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01).

[3]车树强.张大宁学术思想研究进展[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4]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3-237.

[5]沈伟梁,张勉之,张大宁.论张大宁教授“补肾活血法”的立论基础[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2,05:249-252.

[6]毕礼明,陈英兰,马济佩.慢性肾脏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切入点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08:1759-1760.

天津市卫生局课题(NO:11009)

蔡雯婷(1989-),女,浙江台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肾病症。

△通信作者:车树强,E-mail:cheshuqiang@aliyun.com.

R256.5

B

1007-2349(2015)12-0109-02

2015-10-20)

猜你喜欢
肾脏病肌酐清除率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脏病4期的临床观察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豆清液不同超滤组分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肌酐升高有何临床意义?
肌酐-胱抑素C公式在糖尿病肾病超滤过检出中的作用
慢性肾脏病围透析期的治疗及中医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