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体检人群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2015-05-07 09:54王小瑞王晓荣郭春林陈晓聿张红伟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5年3期
关键词:病组脂肪性酒精性

王小瑞 王晓荣 郭春林 陈晓聿 张红伟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防治措施的相对滞后,脂肪肝的患病率有逐年上升并呈低龄化的趋势[1]。目前中国脂肪肝患者约1.2亿,超过乙肝患者0.93亿,成为中国第一大肝病[2],因此脂肪肝的流行病学研究受到了普遍关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10~15年内肝硬化发生率15%~25%[3-4],所以防治脂肪性肝病进一步发展尤为重要。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包头市体检人群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和控制脂肪性肝病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改善居民健康水平。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2010年3月至2010年10月来自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包头市第四医院体检的各个区、旗、县企事业单位职工及个人体检的人群。

二、研究方法

1.填写问卷调查表

受检者每人填写一份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主要病史(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史、肝炎、胆石症),嗜好(饮酒、吸烟,每天用量及持续时间)、饮食(荤食/素食/荤素均匀),睡眠情况(每天睡眠时间和深度),运动(频率、时间、方式),爱好(读书、看电视、上网、体育运动),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癌症、遗传性疾病)。

2.体格检查

专人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腹围、臀围、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臀比(waist hip ratio,WHR)。

3.B超检查

由影像学主治医师做肝胆胰脾B超检查 (东芝12型B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并出具统一的报告。

4.生化检查

空腹12 h清晨抽取肘静脉血,通过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肝功、肾功、血糖、血脂,并用全自动酶标仪测定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免疫指标检查。

三、诊断标准

高血压诊断参照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5],糖尿病诊断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6];血脂异常参照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制定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7];肥胖和中心性肥胖诊断参照2000年WHO西太平洋地区肥胖症特别工作组建议随[8];脂肪肝的超声诊断及其病因判断参照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2010年修订的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诊断标准,据此分为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肝病以及可疑酒精性肝病(饮酒量和饮酒时间介于两者之间)[9-10]。肝功异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40 U/L。

四、统计学分析

实验结果各项数据导入PASW Statistics 18.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一般资料

在排除乙型肝炎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后,共有4 442名研究对象,男性2 802人,女性1 640人;男:女为1.71:1;年龄 18~ 79岁,平均年龄(41.76± 11.14),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胆石症患病率分 别 为 31.56% 、37.6% 、21.48% 、27.47% 、6.6% 、31.7% 、21.95%、5.74%。与女性相比,男性人群体重指数(BMI)、腰围、腰臀比(WHR)、空腹血糖、TG、TC、收缩压、血尿酸显著增高,而H-DLC下降;年龄、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人群中超重、肥胖、中心型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高尿酸血症高于女性,胆石症患病率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2。

二、脂肪肝的患病率以及与性别年龄的影响

在4 442例研究对象中共检出脂肪性肝病1 945例,患病率为43.79%,其中男性脂肪肝患病率为53.03%(1 486/2 802),女性患病率为27.99%(459/1 640)男性高于女性,性别间总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799,P<0.001)。不论男性女性,脂肪肝患病率都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总体脂肪肝高发年龄段50~60岁,占58.51%,性别分层后,男性在40~50岁年龄段脂肪肝患病率最高为63.44%,女性在50-60岁年龄段患病率最高为56.54%。18-49岁间男性脂肪肝患病病率高于女性,性别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50-69岁脂肪肝病患病率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1.205,P<0.272);70 岁女性脂肪肝患病率高于男性 (χ?=6.848,P<0.05),见表 3。

三、脂肪性肝病病因构成

根据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酒精性肝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在检出的1 945例脂肪肝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1 379人(70.9%)、酒精性脂肪肝病525人(27%)、可疑酒精肝性脂肪病41人(2.1%),脂肪性肝病患病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为主,酒精性脂肪肝的检出率也较高。

表1 研究对象及不同性别间相关指标的比较 (±s)

表1 研究对象及不同性别间相关指标的比较 (±s)

组别 例数 年龄(岁) 体重指数(kg/) 腰围(cm) 腰臀比 空腹血糖(mmol/L) 血尿酸(μmol/L)男性 2802 41.97±10.79 24.83±2.15 88.53±8.79 0.84±0.03 5.24±1.27 394.87±73.61女性 1640 41.40±11.71 23.71±2.06 79.50±9.98 0.80±0.05 5.00±1.05 338.16±73.61总体 4442 41.76±11.14 24.41±2.19 85.19±10.22 0.82±0.04 5.15±1.20 373.93±72.61 P值 0.102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表1 (续)研究对象及不同性别间相关指标的比较 (±s)

表1 (续)研究对象及不同性别间相关指标的比较 (±s)

组别 例数 TG(mmol/L) TC(mmol/L) L-DLC(mmol/L) H-DLC(mmol/L)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男性 2802 2.67±1.86 4.93±0.70 2.93±0.37 1.35±0.23 128.49±10.96 81.34±9.71女性 1640 1.91±0.82 4.63±0.83 2.84±0.40 1.44±0.17 122.15±12.64 75.36±8.87总体 4442 2.39±1.60 4.82±0.76 2.89±0.39 1.39±0.21 126.15±12.00 79.13±9.94 P值 0.000 0.000 0.382 0.000 0.000 0.002

表2 不同性别间相关因素患病率的比较 [n(%)]

表3 性别、年龄分层后脂肪肝的患病率

四、脂肪性肝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将4 442名研究对象根据脂肪性肝病的有无分脂肪性肝病组(1 945例)和非脂肪性肝病组(2 497例)。

1.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脂肪肝病组年龄、体重指数(BMI)、腰围、腰臀比(WHR)、空腹血糖、血尿酸、TG、L-DLC、ALT、舒张压均显著高于非脂肪病组,而H-DLC显著低于非脂肪肝病组。脂肪肝病组肥胖、中心性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肝功异常、饮酒、吸烟、荤食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病组,而素食低于非脂肪肝病组;而两组荤素搭配均匀饮食和胆石症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5。

2.多因素分析

应用二项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Forword Conditional法对23项指标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荤食、糖尿病、高血压病、性别、TG、高尿酸血症、年龄、H-DLC、空腹血糖等10项指标与脂肪肝密切相关,见表6。

讨 论

一、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现状

脂肪肝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由多种疾病和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性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可以逐步向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发展,甚至进展到肝癌等终末期肝病,是隐源性肝硬化主要病因之一。亦与饮酒、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

表4 脂肪肝病组与非脂肪肝病组各因素间的比较 (±s)

表4 脂肪肝病组与非脂肪肝病组各因素间的比较 (±s)

组别 年龄(岁) 体重指数(kg/㎡) 腰围(cm) 腰臀比 空腹血糖(mmol/L) 血尿酸(μmol/L) TG(mmol/L)脂肪肝病组 44.31±10.20 26.31±1.51 92.12±8.62 0.85±0.03 5.49±1.50 399.91±73.51 2.97±2.01非脂肪肝病组 39.77±11.44 22.94±1.33 79.79±7.85 0.80±0.04 4.89±0.80 353.70±65.08 1.94±0.97 t值 13.745 79.022 49.773 50.105 16.955 22.177 22.566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表4 (续)脂肪肝病组与非脂肪肝病组各因素间的比较 (±s)

表4 (续)脂肪肝病组与非脂肪肝病组各因素间的比较 (±s)

组别 TC(mmol/L) L-DLC(mmol/L) H-DLC(mmol/L) ALT(U/L)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脂肪肝病组 5.12±0.68 3.00±0.38 1.33±0.22 41.80±20.53 130.33±11.53 82.99±9.74非脂肪肝病组 4.58±0.74 2.81±0.37 1.43±0.20 30.92±9.59 122.90±11.34 76.12±8.82 t值 24.963 16.896 -15.51 23.428 21.514 24.591 P值 0.116 0.000 0.000 0.000 0.006 0.000

表5 脂肪肝病组与非脂肪肝病组之间各因素患病率比较 [n(%)]

表5 (续)脂肪肝病组与非脂肪肝病组之间各因素患病率比较 [n(%)]

近年来脂肪肝患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各国各地经济水平、生活条件、饮食习惯等的差异,脂肪肝患病率有很大的差别,亦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慢性肝病的首要原因。目前美国成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脂肪肝的患病率为31%[11];日本的一项研究示成人脂肪肝的患病率是21.8%[12]。我国因疆域辽阔,地区生活水平、居民饮食、生活方式等不同,且脂肪肝流行病学调查对象大多针对特殊人群,调查对象人数、职业、性别、年龄等存在差异,故脂肪肝的患病率差异也较大。北京市体检人群脂肪肝的患病率为35.64%[13]上海成人脂肪肝的患病率为20.82%[14];武汉地区脂肪肝患病率为25.01%[15];根据病因,临床上是否由长期大量饮酒所致分为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但目前我国脂肪肝流行病学调查大部分没有进行分类统计。尽管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脂肪肝诊断的金标准,但临床上多采用B超进行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本研究示包头市体检人群脂肪肝的患病率为43.79%高于国内其他地区,可能原因:①参加体检人群的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长期伏案工作,缺乏体育锻炼;②本地居民饮食以肉食和奶制品为主,油脂含量高,饮食结构不合理。尽管本课题在实施前进行了缜密的实验设计和随机的抽样方案,然而由于各方面原因在实施中仍出现了一些偏差,如在饮食习惯上未能进一步细分,对于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睡眠情况、运动、家族史等调查项目未作分析。鉴于普通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艰巨性及包头市至今这方面研究资料较少,故本研究仍不失其学术价值和指导意义。

表6 脂肪肝患病率多因素分析结果

二、脂肪性肝病患病率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本次调查研究共有4 442名研究对象完成调查,男、女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分别为53.03%、27.99%,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脂肪肝患病率高可能是因为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及心理压力大,社交活动频繁,缺乏体育锻炼,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摄入过多,过量饮酒吸烟等导致肥胖、机体脂质代谢功能紊乱致肝细胞内脂肪蓄积过多,也可能与体内雄激素较高,脂联素水平较低有关;女性脂肪肝患病率低于男性可能由于卵巢生成的雌激素有抑制内脏性脂肪堆积的功能有关[16]及女性“以瘦为美”的观念,注重保持完美的体型通过限制饮食,采取各种减肥方法而控制体重。不论男性女性,脂肪肝患病率都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总体脂肪肝高发年龄段50~60岁,占58.51%,性别分层后,男性在40~50岁年龄段脂肪肝患病率最高为63.44%,40岁以后的男性社会经济地位相对稳定,活动量进一步减少,肥胖进一步增加故脂肪肝患病率达到高峰。女性在50~60岁年龄段患病率最高56.54%,可能和女性更年期雌激素水平改变及活动减少有关。

三、脂肪性肝病相关的危险因素

本组调查资料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重指数(BMI)、腰围、腰臀比(WHR)、空腹血糖、血尿酸、TG、L-DLC、HDLC、ALT、收缩压、舒张压、肥胖、中心性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肝功异常、饮酒、吸烟、荤食、素食与脂肪性肝病有关。应用二项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Forword Conditional法对23项指标回归分析显示:BMI、荤食、糖尿病、高血压病、性别、TG、高尿酸血症、年龄,H-DLC、空腹血糖等10项指标与脂肪性肝病患病密切相关,其中HDLC增高是脂肪性肝病的保护因素,其余的都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以上分析示脂肪肝的发病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

鉴于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示脂肪肝患病率呈逐年增加并呈现全球化发病趋势,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目前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慢性肝病的首要病因,可以大胆的预测未来的几年内脂肪肝将成为我国肝病防治的主要目标,充分体现了对脂肪性肝病防治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1 曾民德.脂肪肝.中华消化杂志,1999,19(2):120-122.

2 《中国当代医药》编辑部.专家:中国脂肪肝患者约1.2亿成第一大肝病.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4):8.

3 Farrell GC,Larter CZ.Nonalcoholic fatty liver:from steatosis to cirrhosis.Hepatology,2006,43(2 Suppl 1):S99-S112.

4 de Alwis NM,Day CP.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the mist gradually clears.J Hepatol,2008,48(Suppl 1):S104-S112.

5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高血压杂志,2005,134(增刊):2-41.

6 钱荣立.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5-6.

7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409.

8 傅祖植.开展与肥胖症相关课题的研究是新世纪的迫切任务.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0,16(2):65-66.

9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与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中华肝病杂志,2010,18(3):163-166.

10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与酒精性肝病学组.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中华肝脏病学杂,2010,18(3):167-170.

11 Browning JD,Szczepaniak LS,Dobbins R,et al.Prevalence of hepatic steatosis in an urban popu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impact of ethnicity.Hepatology.Hepatology,2004,40(6):1387-1395.

12 Omagari K,Kadokawa Y,Masuda J,et al.Fatty liver in non-alcoholic non-overweight Japanese adults:incidence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Jgastroenterol Hepatol,2002,17(10):1098-1105.

13 刘安楠,朱玲,潘洁,等.北京地区体检人群脂肪肝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9,18(4):357-359.

14 范建高,朱军,李新建,等.上海市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2):83-88.

15 王中丽,夏冰,陈向群,等.武汉地区脂肪肝的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7(3):319-322.

16 Nishizawa H,Shimomura I,Kishida K.Androgens decrease plasma adiponectin,an insulin-sensitizing adipocyte-derived protein.Diabetes,2002,51(9):2734-2741.

猜你喜欢
病组脂肪性酒精性
在DRG付费下中医医院和综合性医院前10病组分析研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病人共病情况分析
GW7647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
piRNA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按病种(病组)分值结算:现状、做法和评价
清肝二十七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疗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