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管理工具提高消化内镜治疗护理配合度的研究

2015-05-07 09:54田飞燕简莉琴陈雪莲覃喜香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5年3期
关键词:鱼骨医护消化

田飞燕 简莉琴 陈雪莲 覃喜香

为探讨消化内镜治疗护理配合度的提高,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自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应用管理工具改进消化内镜治疗配合度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本院行消化内镜治疗的患者,231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122例,女109例,年龄13~82岁,平均58岁,文化程度:硕士2例,本科28例,大专43例,初高中131例,小学及文盲27例,病情:便血78例,便秘58例,腹泻41例,呕血19例,黄疸8例,消瘦27例。以本院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行消化内镜治疗的患者201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06例,女95例,年龄15~80岁,平均56岁,文化程度:硕士1例,本科23例,大专38例,初高中119例,小学及文盲20例,病情:便血69例,便秘51例,腹泻37例,呕血16例,黄疸9例,消瘦19例。两组的消化内镜治疗病种均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消化性溃疡併出血,急性胃黏膜病变,急性坏死型胰腺炎,胆总管结石,胆总管恶性梗阻,结肠息肉,胃息肉等。两组患者性別、年龄、文化程度、病情和治疗病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1.对照组

按一般消化内镜室医护分工常规工作要求实施。

2.研究组

运用PDCA、头脑风暴、甘特图、鱼骨图等管理工具进行管理。

(1)按PDCA的科学程序进行质量管理:首先要确定目标和方针,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再检查效果;最后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处理意见。具体见图1。

图1 内镜医护配合质量管理示意图

(2)实施过程:活动时间为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根据活动步骤拟定小组活动计划书并绘制成甘特图,进行活动进度管控,分配小组成员任务,全体成员知晓并一致通过,如图2。

(3)现状把握:消化内镜医护配合相关工作安排和要求,如图3。

(4)目标设定:消化内镜医护配合度提升的判断指标包括内镜治疗总有效率、併发症数、护理满意度和护理后两组患者SAS评分 (通过焦虑自评量表,>50分为存在焦虑心理)。具体目标设定为:①内镜治疗总有效率提高到95.0%以上;②患者满意率提高到95%以上。

(5)解析:对影响消化内镜治疗护理配合度和治疗成功率的因素通过头脑风暴(智力激励法)等方式作分析,并绘制鱼骨图,以明确各方面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对策以求

改进,见图4。

图2 内镜医护配合度活动进度表(甘特图)

(6)对策拟定:消化内镜医护配合存在问题及对策如表2。

表2 消化内镜医护配合存在问题及对策

图3 消化内镜医护配合工作安排

三、效果评定标准

1.临床效果[1]

①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有关检查(内镜、超声、CT等)呈愈合征象;②好转:症状、体征及有关检查明显好转;③转外科:临床表现无好转,需手术治疗者。

2.SAS评分[2]

图4 消化内镜医护配合度影响因素分析鱼骨图

3.护理满意度

调查了解病人治疗后对护理工作是否满意,分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四个层次。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算出两组百分率。

四、统计学处理

本組数据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结 果

对两组结果进行效果确认,其效果表现如下。

一、两组总体治疗效果 见表3。

二、两组SAS评分、满意度、并发症情况 见表4。

表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n(%)]

表4 两组护理后患者焦虑改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比较

讨 论

一、PDCA是质量管理的科学程序

PDCA 是 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 Action(处理)四词的第一个字母所组成。其主旨是按科学程序循环进行质量管理。其要点是:①P(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规划的制定;②D(Do)执行,根据已知的信息,设计具体的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再根据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③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④A(action)处理,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视。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目标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本文研究组就是按PDCA的要求对消化内镜提高医护配合度的项目计划、实施和总结等进行了全面安排,从而明确了本研究的目标、操作方法和结果标准,保证了本研究计划的顺利实施。取得了较好效果。

二、科学工具是质量管理的技术手段

本文研究组运用“头脑风暴”、甘特图、鱼骨图等科学工具,作为改进消化内镜治疗护理配合度的技术手段,充分发挥了质量管理的作用,从而保证了项目活动的完成,提高了项目效果。

1.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一词最早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语,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错乱状态而言的,现在转意为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其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3]。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自由思考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oFo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性思维的方法。其词意有灵感、妙计、创意等含义。其特点是让参予者敞开思想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性风暴,也就是激励大家启动创造性思维,提出新观点、新设想,从而提高管理质量。

2.甘特图 (Gantt chart)又称为横道图、条状图(Bar chart)。以提出者亨利oLo甘特先生的名字命名[4]。

甘特图基本是一条线条图,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活动(项目),主要表示特定项目的活动顺序与持续时间。它直观地表明任务计划在什么时候进行,及实际进展与计划要求的对比。管理者由此可便利地弄清一项任务(项目)还剩下哪些工作要做,并可评估工作进度。从而提示项目执行者,创造条件,努力按时完成计划的各阶段任务,以保证目标的实现。

3.鱼骨图由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先生所发明,故又名石川图。鱼骨图是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方法,它也可以称之为“Ishikawa”或者“因果图”。其特点是简捷实用,深入直观。它看上去有些像鱼骨,问题或缺陷(即后果)标在“鱼头”外。在鱼骨上长出鱼刺,上面按出现机会多寡列出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有助于说明各个原因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5]。我们按鱼骨图的提示和要求,通过头脑风暴法找出这些因素,并将它们与特性值一起,按相互关联性整理而成的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并标出重要因素的图形称为特性要因图、特性原因图。因其形状如鱼骨,所以又叫鱼骨图,它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鱼骨图能明确显示项目主题各方面各环节存在的问题,从而要求提出对策、克服缺点、解决问题,以保证项目任务的完成。

三、消化内镜提高医护配合度的效果和体会

1.观察组内镜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其护理后患者焦虑改善、护理满意度提高和并发症减少,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提示本项目在PDCA框架下综合运用甘特图,头脑风暴,鱼骨图等质量管理工具[6-8],改善了消化内镜治疗护理配合度,明显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和护理的效果。

2.本项目对护理在内镜治疗配合不够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将其关注点放在护士的行为上,更加注重“过程”和“环节”,有利于矫正护士不良工作习惯,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达到“未雨绸缪”的效果[9]。

3.项目活动使质量管理工具和手段“接地气”,同时也锻炼了护理工作人员的沟通能力,提升了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科室成员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发挥各自的闪光点,为活动内容的丰富多彩进言献策,提升了科室的凝聚力。

1 杨云生,刘庆森.实用消化内镜新技术.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95.

2 陈丽媛,陈素兰.建立高效护理流程提高手术护理质量.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5):1367-1369.

3 潘爱芬.头脑风暴法对护理质量控制的影响.广西医学,2014,36(2):267-268.

4 毕春霞,李红玉,辛程,等.甘特图在护理质量控制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30):65-68.

5 吴红,常飞.基于鱼骨图和模糊综合评价的有效技术创新识别认定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33-37.

6 袁冬梅,陈琳,刘畅,等.品管圈活动在结肠镜检查护理过程中的应用.TODAY NURSE,Octoler,2014,10:176-177.

7 谢文娟.品管圈活动在护理管理人才储备实践中的应用.当代护士,2013,6:170-171.

8 王萍,姚社庆.现代内镜护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131-133.

9 潘茵,张瑾,郑颖,等.新时期消化内镜中心护理模式思考.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19):279-280.

猜你喜欢
鱼骨医护消化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多层螺旋CT在食管鱼骨异物中的应用价值
奶奶爱拼鱼骨画
一星期没换水的梦境
食物是怎么消化的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鱼骨千万别丢 它能帮你增寿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