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复合式手术治疗临床研究

2015-05-08 02:59安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6期
关键词:摘除术巩膜小梁

安梅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复合式手术治疗临床研究

安梅

目的 探讨分析对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复合式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78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9例。对照组采用人工晶体植入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观察组采用人工晶体植入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4%,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复合式手术治疗的效果令人满意, 值得广泛推广。

青光眼;白内障;复合式

白内障的发病是由于人眼晶状体变性所导致的疾病, 而青光眼的发病尤其是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 患者多数合并有白内障的发生。近年来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口急剧增加, 而白内障以及青光眼多见于老年患者, 因此近年来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发病率有所提升[1]。目前对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多数采用单纯治疗青光眼或者白内障的手术治疗, 而复合式手术联合治疗青光眼以及白内障目前研究领域尚未十分成熟。同时因此合并症本身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复杂, 故对于复合手术疗法的研究意义重大[2]。为了研究复合式手术对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 选取本院收治的78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78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 全部病例均符合WHO制定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诊断标准。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 年龄42~79岁, 平均年龄(61.2±4.9)岁。对照组:男23例, 女16例, 平均年龄(59.6±3.5)岁;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9例,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0例。观察组:男22例, 女17例, 平均年龄(63.8±2.3)岁。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9例,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青光眼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人工晶体植入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及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联合手术治疗方案。在手术进行之前1 h, 停用相关的缩瞳类药物, 并在手术开始之前的30 min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 选取浓度为20%的甘露醇, 剂量250 ml。手术采取常规麻醉的方案, 制作结膜瓣需要以穹窿为基底, 而巩膜瓣的制作则以角膜缘作基底, 巩膜瓣的大小约为3 mm.4 mm, 将角膜缘切口进行扩大处理, 利用滑出法将晶体取出,将剩余的晶体皮质进行冲洗并抽取。人工晶体的置入则需要使用旋转法[3]。在此之后对前房进行反复冲洗, 并在切口平复之后, 将巩膜瓣与结膜瓣缝合, 为了防止术后感染并促进愈合, 需要注入地塞米松、庆大霉素于结膜下。

1.2.2 观察组 行人工晶体植入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基础操作和对照组相同。结膜瓣的制作需要以穹窿为基底, 表层巩膜瓣的形成则需要以12 点为中心并以角巩膜缘作基底进行制作, 使其分离至透明角膜内1 mm。应用3.2 mm 穿刺针于巩膜瓣下与角巩膜缘相距2 mm 处, 穿刺进入前房, 注入适量粘弹剂后行环形撕囊(直径5~6 mm), 对囊膜、皮质及核实施水分离, 超声乳化晶体核并吸净皮质。此后将切口扩大至6~7 mm, 植入人工晶体,将巩膜瓣掀起后采用小梁咬切器适量切除小梁组织并切除周边虹膜[4]。其后操作如对照组。

1.3 疗效评价标准 ①痊愈:经过手术治疗, 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改善, 眼压正常, 视力明显改善。②有效:经过手术治疗, 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 眼压下降, 视力有一定的恢复。③无效:经过手术治疗, 患者的眼压无变化或升高,其视力未得到恢复或下降。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4%, 明显高于对照组86.8%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n(%)]

3 讨论

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到来, 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 使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 已经成为重要的眼科疾病。对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治疗, 以往多采取青光眼以及白内障分开手术治疗, 随着医学技术与理论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复合式联合手术已渐行推广[5]。

为了研究复合式手术对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以78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复合式联合手术治疗此复合疾病收效较好, 且其他治疗方案相同的条件下,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参与的复合手术方式疗效优于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但是, 虽然复合式联合手术疗效较好, 但因其手术方式的复杂化会增加不良反应和医师的操作难度。如患者术后常出现角膜散光等不良反应, 这多与角膜形态变化有关联, 同时也可能与手术过程中手术缝线不当有密切关联。

总之,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复合式手术治疗的治疗效果较令人满意, 值得广泛推广。

[1] 朱越峰, 陈菊仙, 屠叔丹.两种切口青光眼白内障三联手术的近期疗效比较.眼科.2012.21(2):93-94.

[2] 张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临床分析.河北医学.2013.19(7):1018-1021.

[3] 张秀兰.现阶段对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认识.眼科.2012.21(1):3-6.

[4] 陆正兰.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临床观察.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11):1365-1366.

[5] 刘思伟, 王摇群, 康前雁.单穿刺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临床观察.国际眼科杂志.2014.14(7):1244-124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6.134

2015-07-21]

110001 新民市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摘除术巩膜小梁
巩膜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补 缺
巩膜镜的临床应用
补缺
结直肠息肉经内镜摘除术后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临床意义探析
探讨拉坦前列素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的应用
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