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预防化疗过程中深静脉导管堵塞的效果

2015-05-08 02:59张青兰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6期
关键词:输液器高凝预见性

张青兰

预见性护理预防化疗过程中深静脉导管堵塞的效果

张青兰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预防化疗过程中深静脉导管堵塞的效果。方.100例采用深静脉置管进行肿瘤化疗的患者,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各50例。干预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导管堵塞的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1例完全堵塞.3例部分堵塞,总堵塞率8.0%;对照组6例完全堵塞, 7例部分堵塞, 总堵塞率26.0%。对照组总堵塞率显著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采用深静脉导管通路输注化疗药物的护理过程中, 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理念, 及时发现高凝状态, 及时进行处理, 能够显著降低深静脉导管堵塞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预见性护理;化疗;深静脉导管;堵塞

化疗仍然是治疗或者辅助治疗癌症的重要方法。经浅表静脉给药, 化疗药物外渗容易导致周围组织损伤, 发生静脉炎等, 并且反复穿刺, 造成患者痛苦。因此, 目前经深静脉穿刺置管给药仍然是化疗药物输注的重要方法, 但深静脉穿刺导管容易导致导管堵塞[1]。本科采用预见性护理预防深静脉穿刺导管堵塞情况,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7月在本院化疗的100例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深静脉穿刺置管通路进行化疗。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各50例。干预组中男31例, 女19例, 平均年龄(63.1±9.6)岁;其中胃癌12例,肺癌11例, 食管癌6例, 大肠癌7例, 肝癌5例, 前列腺癌5例,乳腺癌4例;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21例, 股静脉置管14例, 颈内静脉置管15例。对照组中男32例, 女18例,平均年龄(64.2±11.5)岁;其中胃癌10例, 肺癌13例, 食管癌8例, 大肠癌4例, 肝癌4例, 前列腺癌6例, 乳腺癌5例;PIC.19例, 股静脉置管17例, 颈内静脉置管14例。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学会同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留置导管常规消毒,良好固定, 预防感染, 定时观察, 预防空气栓塞、静脉炎、导管堵塞、出血等并发症。干预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对所有参与护理干预的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成立固定的护理小组;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综合判断, 找到潜在的护理问题, 并及时给予预防措施, 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密切观察患者血象, 血小板(PLT)>300×109/L时,采用浓肝素封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深静脉导管堵塞的发生率。深静脉堵塞情况判断:通畅:接输液器前回抽时有回血, 生理盐水冲管后, 接输液器, 开至最大滴速, 重力滴速>60滴/min;部分堵塞:接输液器前回抽时有回血, 生理盐水冲管后, 接输液器, 最大重力滴速21~60滴/min;完全堵塞:接输液器前回抽时无回血, 或者冲管后, 最大重力滴速≤20滴/min。总堵塞率=完全堵塞率+部分堵塞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1例完全堵塞.3例部分堵塞, 总堵塞率8.0%;对照组6例完全堵塞, 7例部分堵塞, 总堵塞率26.0%。对照组总堵塞率显著高于干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导管堵塞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癌症患者大多存在高凝状态, 表现为凝血因子增加、纤维蛋白原水平增加, 纤维蛋白降解物升高, PLT水平升高。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 但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化疗药物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采用浅表静脉通路输注化疗药物, 容易发生药物外渗, 导致组织损伤, 甚至坏死,也可导致静脉炎等, 并且一旦发生外渗, 需要反复穿刺, 增加患者的痛苦, 也增加护理负担。因此临床上常用深静脉置管建立通路, 输注化疗药物。但因恶性肿瘤患者本身容易出现高凝状态, 因此深静脉导管容易发生堵塞的情况。

护理是临床医疗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 良好的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缓解患者痛苦, 促进患者恢复。预见性护理是护理人员采用护理程序, 对患者的全面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预知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从而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避免可能风险的发生[2,3]。预见性护理的原则是先预防,后治疗, 从而保障患者的安全, 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减少护理事故的发生, 减少护理纠纷[4]。在本次研究中, 所有参与预见性护理研究的护理人员均经过的专门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导致深静脉导管堵塞的原因, 癌症患者高凝状态的机制, 高凝状态的判断方法, 出现高凝状态时的处理方法等。培训使护理人员能够对患者的综合情况进行评估, 分析是否容易发生深静脉导管堵塞情况, 并及时给予处理。在本次研究中, 密切观察患者血象, 当PLT>300×109/L时,采用浓肝素封管。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组患者深静脉导管堵塞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 在临床工作中, 采用深静脉导管通路输注化疗药物的患者,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常规, 掌握PLT水平, 根据结果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采取必要的措施, 预防导管堵塞。

综上所述, 在采用深静脉导管通路输注化疗药物的护理过程中, 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理念, 及时发现高凝状态,及时进行处理, 能够显著降低深静脉导管堵塞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郑敏, 詹丹丹, 陈亭.尿激酶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深静脉导管堵塞的护理体会.西南军医.2015.17(1):90-92.

[2] 姜慧萍, 赵国凤.预见性护理在颅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压疮预防管理中的作用.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7):132-133.

[3] 樊雪芹.预见性护理对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6):59-61.

[4] 闫磊.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45例中的应用.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5.24(12):12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6.192

2015-09-10]

450008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

猜你喜欢
输液器高凝预见性
输液器的秘密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低分子肝素钠和右旋糖酐对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治疗效果的影响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
PIVS 挤压式智能输液器
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在高凝状态复发性流产中的疗效
一次性输液器的改进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