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双氧水用于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口腔真菌感染的护理研究

2015-05-08 02:59冯淑娴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6期
关键词:血液病双氧水真菌

冯淑娴

3%双氧水用于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口腔真菌感染的护理研究

冯淑娴

目的 探讨3%双氧水用于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口腔真菌感染的护理研究。方.40例化疗后口腔真菌感染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20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后外涂抗真菌药物, 实验组在传统的基础上加用3%双氧水去除白色荚膜。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口腔感染的治愈时间少于对照组, 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3%双氧水用于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口腔真菌感染能够缩短化疗相关口腔真菌感染的治愈时间, 提高临床治疗疗效, 值得推广应用。

.3%双氧水;血液病患者 ;化疗;口腔真菌感染

口腔感染是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往往表现为真菌感染。口腔环境潮湿、温暖, 细菌易在此生长繁殖。联合化疗是血液病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法, 化疗药物不但杀伤白血病细胞, 而且可破坏口腔黏膜屏障, 有些化疗方案往往并用大剂量免疫抑制剂, 造成免疫功能极度低下。骨髓抑制期间, 为了预防感染, 常规使用抗生素。疾病本身原因导致免疫功能极度低下, 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使患者食欲降低, 进食减少, 不能满足机体营养所需。化疗药物(尤其是大剂量甲氨蝶呤、柔红霉素、吡柔吡星等)对黏膜的损害最为严重, 而且抑制唾液腺分泌, 使口腔黏膜缺少水分, 失去了清洁和滋润作用。口腔内环境破坏, pH值降低, 酸性增加, 降低了口腔的防御功能[1]。机会性及条件性真菌感染越来越多见, 造成二重感染。常表现为白色夹膜的形成, 患者疼痛难忍, 影响进食和睡眠。因此, 预防和控制血液患者的口腔感染至关重要。近年来, 本科在传统的口腔护理基础上,加用3%双氧水清除白色夹膜, 对化疗后出现口腔真菌感染的患者进行护理,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40例化疗后合并口腔真菌感染的血液病患者, 结合临床表现,口腔溃疡涂片检查:真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20 例。实验组中.12例, 女8 例, 年龄 8~50岁, 平均年龄29岁;对照组中男14 例, 女 6 例, 年龄 6~58岁, 平均年龄32岁;均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治疗方案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后外涂抗真菌药物, 如制霉菌素、甲硝唑等。实验组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后, 再用3%双氧水清除白色夹膜, 然后外涂抗真菌药物。

1.3 观察指标 每天做口腔护理前, 先用生理盐水漱口, 观察口腔黏膜和舌面的情况, 观察溃疡面的大小、白色荚膜、斑片, 询问患者的疼痛情况, 观察时间为14 d, 每隔3 d 做涂片检查真菌(共4次), 并做好记录。

1.4 疗效判定标准[2]临床疗效根据口腔溃疡面积的大小、患者的感受和涂片真菌检查以及治愈的平均时间进行效果评价。显效:口腔局部白色荚膜消失, 溃疡面积缩小, 真菌涂片检查(-), 疼痛明显减轻;有效:口腔白色荚膜面积缩小,真菌涂片检查可见菌丝, 疼痛减轻;无效:口腔溃疡面积无缩小, 甚至增大, 疼痛加剧, 真菌涂片检查仍为(+)。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患者口腔真菌治愈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1。

2.2 两组患者口腔感染治愈平均时间、疼痛缓解率比较实验组治愈时间少于对照组, 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口腔感染治愈平均时间、疼痛缓解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口腔感染治愈平均时间、疼痛缓解率比较(±s)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例数治愈时间(d)疼痛缓解率(%)实验组205.4±1.590对照组2010.6±1.960

3 讨论

口腔真菌感染是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血液病患者常常要接受2~3年, 甚至5年的反复化疗, 在化疗骨髓抑制期,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极度低下, 甚至为0, 使机体免疫机能丧失, 无法抵抗外来致病菌的侵入, 发生微生物二重感染[3], 特别是真菌感染常成为血液病患者的终末感染[4]。为了预防化疗毒副反应, 激素常常作为辅助用药,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化疗方案中也会联合应用激素, 长期应用激素, 使机体抵抗力低下, 造成菌群失调, 引发真菌感染。化疗骨髓抑制期, 为了预防感染, 往往常规使用广谱抗生素, 而使机体继发真菌感染或混合感染[5]。为保证化疗药物的安全顺利输入, 方便患者活动, 化疗患者往往选择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或中心静脉置管。置管时间较长, 常常在0.5~1.0年时间, 真菌在机体抵抗力低下等情况下, 就会趁虚而入, 发生感染。加上化疗药物对黏膜的损害, 极易造成口腔真菌感染。常见感染部位为双侧颊黏膜、上腭、舌面、齿龈等, 表现为口腔溃疡, 表面有乳白色荚膜附着, 边界清楚,周围出现红晕, 口腔黏膜潮红、吞咽疼痛;严重影响患者进食,不能满足机体营养所需[2], 甚至会造成败血症, 危及生命。

本研究针对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引起的口腔真菌感染,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加用3%双氧水清除白色荚膜。3%双氧水擦拭到创伤面, 会有灼烧感、表面被氧化成白色, 与皮肤、口腔和黏膜的伤口、脓液或污物相遇时, 过氧化氢溶液可放出新生态氧, 形成氧化作用强的自由基, 分解生成氧和水,有效杀灭细菌、病毒、芽孢及真菌。真菌是厌氧菌的一种,利用3%双氧水释放的氧气可有效杀灭真菌。双氧水可清除口腔内的有机物及坏死组织, 具有去腐生肌、清除口腔异味的作用。先将白色荚膜轻轻去除, 再给予生理盐水清洁漱口,外用抗真菌药物, 可以使药物直接发挥作用, 缩短了口腔愈合的时间, 为患者减轻痛苦。

综上所述.3%双氧水用于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口腔真菌感染能够缩短化疗相关口腔真菌感染的治愈时间, 提高临床治疗疗效, 值得推广应用。

[1] 刘娟, 丁小萍.化疗所致口腔溃疡的防治与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1A):74.

[2] 井桂莲,孙玺媛,杨丽侠,等.化疗相关性口腔真菌感染临床护理疗效观察.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2):301-303.

3] 董文川,陆平,王立丽,等.应用咽拭子培养监测肿瘤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致病性细菌的临床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2):231-233.

[4] 余兰,李腊梅,程向群.肿瘤患者深部真菌医院感染现状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2):116-117.

[5] 陈莹莹.肿瘤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1):1375-137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6.194

2015-09-28]

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

猜你喜欢
血液病双氧水真菌
LC-MS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病患者的应对策略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高等大型真菌与人类
消除双氧水对CODcr测定干扰的研究
棉针织物冷轧堆炼漂工艺影响因素分析
河南心连心建设年产40万吨双氧水项目
真菌造房子
真菌病害怎样正确选择杀菌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