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足浴配合康复按摩对产妇康复的影响

2015-05-09 02:57梁权芳刘银清潘方利何树惠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0期
关键词:产褥期排气产后

梁权芳 刘银清 潘方利 何树惠

中药足浴配合康复按摩对产妇康复的影响

梁权芳 刘银清 潘方利 何树惠

目的 探讨中药足浴配合康复按摩对产妇康复的影响。方法 分娩产妇1000例, 按产妇自愿原则随机分为A、B、C、D组, 各250例。各组产妇均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 A组为治疗组, 其他为对照组。在顺产后6 h、剖宫产后12 h A组使用中药足浴配合康复按摩治疗, B组使用中药足浴, C组使用康复按摩治疗, D组在产术后36 h内不施加任何因素。比较四组产后康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产妇的宫底高度、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泌乳量、睡眠质量评分(PSQI)、抑郁评分(SDS)、住院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足浴配合康复按摩对产妇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中药足浴;按摩;康复

产褥期是指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 通常为6周[1]。产褥期的生殖系统、乳房、循环、泌尿、消化、内分泌系统及心理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个时期如果治疗护理不当均可能发生下列并发症: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约为1%~7.2%、肾盂肾炎、胃肠道并发症、血栓性栓塞异常、产后心理障碍(产后沮丧50%~70%;产后抑郁5%~25%)等, 对产妇的身心健康及家庭生活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显然促进产妇产后康复尤为重要, 为此本院开展了该项目的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0月在本院分娩、无慢性躯体疾病, 无精神障碍的1000例产妇。年龄18~43岁;孕周36~42周。按产妇自愿治疗原则随机分A(治疗组)、B、C、D(均为对照组)四组, 每组250例。其中A组产妇年龄19~43岁, 平均年龄(30.6±4.2)岁, 孕周37~43周, 平均孕周(39.7±2.6)周, 平均孕次(1.8±0.6)次, 平均产次(1.7±0.5)次。对照组患者18~42岁, 平均年龄(31.5±3.1)岁。孕周38~43周, 平均孕周(40.2±2.7)周, 平均孕次(1.7±0.5)次, 平均产次(1.8±0.6)次。四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随机分为A、B、C、D组, 各组产妇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 A组为治疗组, 其他为对照组。A组在顺产后6 h、剖宫产后12 h使用中药足浴配合康复按摩治疗, B组使用中药足浴, C组使用康复按摩治疗, D组在产术后36 h内不施加任何因素。

1.2.2 操作方法 病区布置温馨的产后康复室, 配备产妇专用按摩床。康复按摩:实施按摩及足浴的护士必须专门进行过培训并持有按摩上岗证, 产妇仰卧于按摩床上, 用大毛巾热敷下腹部, 按摩部位涂产妇专用按摩精油, 通过手或肢体的基本部位按特殊规定的技术或技巧施术于面部、头部、胸腹、腰背、四肢依次按摩。头面部取印堂、太阳、攒竹、神庭、百会、风池等穴;乳房取乳根、乳旁、膻中、天突、云门、缺盆等穴;腹部取上脘、中脘、下脘、关元、气海、中极、子宫等穴;四肢取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太溪、涌泉等穴。每个部位按摩10 min后, 产妇改俯卧位, 背部涂精油,给以大面积推拿15 min, 取肺俞、心俞、脾俞、肾俞、命门、长强等穴。康复按摩为1次/d, 60 min/次。按摩完毕, 行足浴。中药足浴:使用桃仁、益母草、艾叶、干姜粉、当归、红花、生白芍、杜仲、桂枝、生黄芪等煎煮成汤剂置于专用的足疗桶内, 调节水温37~39℃, 浸泡产妇双足(水浸到足踝部), 15~20 min/次, 2次/d, 2次间隔6 h左右, 浸泡后由护士进行足底穴位按摩。

1.3 观察指标 每班分别记录, 产后第3天统计好四组产妇的宫底高度、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泌乳量、PSQI评分、SDS评分、住院满意度等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χ-±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四组宫底高度、首次排气时间、乳汁分泌量、PSQI评分、SDS评分、满意度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四组产妇宫底高度、首次排气时间、乳汁分泌量、PSQI评分、SDS评分、满意度比较( χ-±s, n, %)

3 讨论

3.1 产褥期母体变化 产褥期母体各系统(包括生殖系统、乳房、循环系统及血液、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腹壁变化及情绪变化)变化很大, 虽属生理范畴, 若处理和保健不当可转为病理情况[1]。

3.2 康复按摩对产妇康复的影响 手法按摩理疗是通过手或肢体的基本部位按特殊的技术或技巧施术于产妇体表、足部、穴位, 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通过对头面部穴位按摩, 能改善头部血供, 舒缓过度紧张神经, 有宁心安神、镇静催眠作用;通过按摩腹部穴位及局部组织, 能疏通乳腺管, 促进乳腺分泌, 缓解产妇产后切口痛、宫缩痛及腰部肌肉酸痛;通过刺激足三里、三阴交穴位使膀胱逼尿肌收缩, 促进胃肠循环, 达到调理脾胃、扶助正气、滋阴通便的作用, 缩短术后及产后的排气排便时间;通过按摩, 能使产妇得到有效的放松, 护士边操作边沟通交流, 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减轻产妇由于角色转换造成的心理压力, 让产妇感受到关爱与照顾, 心情舒畅。

3.3 中药足浴对产妇康复的影响 足部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沟通内外上下经络的重要起止部位。在常规产后护理中, 引入具有中医及全息生物学的中药足浴加按摩。利用药力和水温热力作用下使下肢毛细血管扩张, 血流充足, 温通血脉, 增加了药物的透皮吸收性使之进入全身, 达到治疗、保健的目的。配合按摩足部反射区刺激子宫、小肠、结肠、肛门等反射区, 可促进子宫收缩、增加肠蠕动、使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提前。

总之, 中药足浴与产后康复是一种很好的产后康复调理的方法, 是中药外治法与物理疗法的有机结合, 继承了中医的精华, 避免了药物疗法及物理疗法单独应用的不足。能有效减少产后、术后并发症, 促进产妇产后身心康复, 提高产褥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及产妇满意度, 既可治疗也可保健。同时能为医院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谢幸, 苟文丽.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220, 22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0.171

2015-02-09]

526600 广东省德庆县妇幼保健院

猜你喜欢
产褥期排气产后
2019-2021年本院产妇产褥期感染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延续性服务在产褥期母婴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与行为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产后护理延伸在产褥期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