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客观机制

2015-05-12 10:59张素芳
江汉论坛 2014年10期
关键词:资源配置

张素芳

摘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提法,触及到经济体制改革最为基本的问题,是全面推进市场化改革的正确途径。其实,市场不仅对于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而且对于利益的初次分配也起着决定性作用。独立、自主、自由的商品生产者成为市场主体,凭借不受侵犯的商品所有者权益,通过平等、充分的竞争形成商品的市场价格,是市场交换从而也是市场决定资源有效配置和利益公平分配的客观机制,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应当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机制的要求,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关键词:价值规律;资源配置;公平与效率;社会经济关系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4)10-0011-05

35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实践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朝着市场化方向迈进,理论探索起到先导和推进的作用。可是,对于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客观机制,理论认识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化。

一、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深刻内涵

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必须搞清楚何谓“市场”和何谓“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市场,就是商品交换的场所,随着商品交换的深度和广度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商品交换打破了地域和时空的局限而淡化了场所的概念,市场就特指商品交换这种经济活动方式。商品交换以商品生产为起点,没有商品的生产,就没有能够交换的商品。商品的生产创造出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商品的交换把这些产品分配给各个消费者。商品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构成社会经济活动不可分割的环节。这种社会经济活动方式就是商品经济或日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以商品的市场交换为纽带的社会经济活动方式,所谓“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就是通过商品的市场交换这种经济活动方式的客观过程自行决定和实现社会生产资源的配置。

人类要生存,首先必须进行物质生产。为满足消费的多种需要。必须将生产资源配置于不同产品的生产上。在生产只以自然血缘联系或以人身隶属、人身依附为基础的生产方式中,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产品如何分配,都由家长或统治者说了算,生产与消费直接联系,生产资源配置由超经济权力决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专门分工生产并相应占有其产品为生产组织形式的生产方式,产生了劳动产品作为商品交换以满足多种消费需要的社会经济形式,商品的市场交换成为自发调节生产资源配置的决定方式和实现形式。商品的市场交换,就是分工生产的生产者将自己的产品作为商品互相交换,即商品买卖,这是产品所有权的转让。分工生产是商品交换的前提,没有分工生产,产品也就无需作为商品交换。各个商品生产者是独立、自主、自由的经济主体,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生产多少,完全自主决定。商品生产者拥有产品的所有权,是商品交换的基础,没有对产品的所有权,也就不可能将产品作为商品进行市场交换。商品交换是商品所有者凭借商品的所有权而进行的交换,因此交换双方是平等的、互利的,没有平等和互利,也就没有商品交换。商品交换表现为一种商品交换另一种商品的量的比例即交换价值。在商品的交换价值中表现出来的共同东西,就是商品的价值,价值通过商品的交换价值即一定量货币得以相对表现。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即为商品价格,由买卖双方议定的商品的货币价格就是商品的市场价格。商品的市场价格由交换双方协商议定,一方只有符合另一方的意志,即每一方只有通过双方共同一致的意志行为,才能成交,如果强买强卖,就不是完善的商品交换。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商品的买卖双方之间、卖者之间、买者之间必然展开讨价还价的竞争,生产者之间必定形成商品价廉物美的竞争,没有商品交换者自由、自主、平等的权益及其之间的充分竞争,就没有完善的商品交换。因此,独立、自主、自由的商品生产者成为市场主体,凭借不受侵犯的商品所有者权益,通过平等、充分的竞争形成商品的市场价格,是市场交换的客观机制①。

商品市场交换的客观机制,就是市场经济的客观机制,这正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客观机制;支配商品交换的价值规律,正是市场自发调节生产资源配置的决定方式和实现形式。在市场经济中,各个商品生产者独立地制造商品,表现为单独的、私人的个别劳动:同时他又是为别人、为社会生产商品,这又使他的劳动不可避免地成为社会劳动,成为社会分工体系中总劳动的一部分。商品生产的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这一基本矛盾的解决,正是在商品的市场交换中,通过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社会化为抽象劳动从而转化为价值,不同质的使用价值按同质的价值量等价交换来实现的。商品的价值,是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劳动在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中的社会表现形式。因此,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仅是在每个商品的生产上只使用社会生产力平均水平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而且还必须是在社会总劳动时间中,也只把必要的比例量使用在不同类的商品生产上,因为商品的分工生产必须按社会消费需求比例配置生产资源于不同类别、不同数量的产品上,亦即供给与需求相适应。商品的价值规律调节着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个生产部门的不同商品生产上的分配比例,对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起着决定性作用,使独立、分散的商品生产社会组织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社会生产体系。商品的价值通过市场价格得以相对表现,市场价格成为引导商品生产者决定配置资源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怎样生产的指示器。价值规律创造了使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能在其中运动的形式,体现了市场经济社会人们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

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社会的生产资源配置由价值规律客观调节,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揭示的科学原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正是用开篇的劳动价值理论所揭示的价值规律论证和说明了资本主义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客观内在联系。马克思还明确指出:

“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小孩子同样知道,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量的社会总劳动量。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方式,这是不言而喻的。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而在社会劳动的联系体现为个人劳动产品的私人交换的社会制度下。这种按比例分配劳动所借以实现的形式,正是这些产品的交换价值。”我国社会的经济形式,由于社会分工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生产者(企业或个人),因而必然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基础的市场经济。这是由现实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客观经济形式。过去曾经试图利用行政权力以计划经济而取代之,结果还是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市场化改革的道路;如今提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对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遵循。所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通过市场机制使价值规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科学的任务,正是在于阐明价值规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如何实现的。在全面推进市场化改革的今天,我们应当深入研究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及其现实意义,深化认识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客观机制,切实赋予商品所有者作为独立自主的市场主体自由平等地充分竞争形成市场价格进行商品的市场交换,使价值规律自发地发挥市场配置生产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改变由行政权力配置生产资源所造成的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的状况。

二、市场决定收入分配的客观机制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市场交换的客观机制,同时也是市场决定收入分配的客观机制:支配商品交换的价值规律,同时也是市场自发调节收入分配的决定方式和实现形式。在市场经济中,生产资源由市场配置,就是所有的生产要素和劳动产品都作为商品通过市场交换进入生产环节或消费环节,所有商品的交换都以货币为价值尺度和交换媒介来进行。商品在市场交换中其价值通过货币得以相对表现,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即为市场价格,各个生产者通过市场交换商品获得以市场价格计算的一定量的货币,这就是市场对其资源配置和劳动的认可与报偿。货币可以购买任何商品,成为一切财富的等价物。商品市场价格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交换者获利的多少。所以,商品的市场价格作为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成为市场经济分配人们经济利益的手段和实现形式。市场分配的实质,就是按商品的价值即人们向市场提供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分配经济利益。

拥有物质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或不拥有物质生产要素但通过市场购买、租赁、承包、借贷而获得生产要素的个人或组织,利用这些生产要素和自己的劳动力或雇佣劳动力进行商品生产经营活动,这些个人或生产组织就通过市场出售其生产经营的产品获得以市场价格计算的货币分配到经济收益。这是按照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的分配,即按“劳”分配。拥有物质生产要素(包括资金、厂房、土地、设备、科技成果或项目等)的个人或组织,自己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是将这些物质生产要素通过市场出卖或转让给别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如果所有者将其拥有的生产要素作为商品出卖,这与一般商品买卖一样,他获得的是转让这一商品的所有权以市场价格计算的货币收入,这是按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价值对他进行的按“劳”分配。如果所有者只是转让生产要素的使用权,那他只是把生产要素作为资本商品卖出,获得的是转让其使用权而不是出卖所有权的价格,比如,租金、利息、股息、红利等等。物质生产要素通过市场作为资本商品买卖而形成的市场价格,就是市场对其所有者进行的按“资”分配,生产要素只有作为资本商品交换才能获得按“资”分配。资本商品的市场价格,决定于供求关系和供求双方的竞争,资本利润率是其最高界限。因此,生产要素的按资分配同样受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客观制约。

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作为活的、具有主动作用的生产资源,也必须通过市场来配置。劳动力的市场配置,就是劳动者将自己劳动力的使用权出让给雇主。劳动力的市场价格表现为工资,这就是市场对劳动力商品的所有者的按“劳”分配。所有参与社会生产活动的人。包括体力劳动者、智力劳动者和经营管理劳动者,都是劳动者。劳动力的市场价格,仍然决定于劳动力的价值,即维持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不同的劳动者由于天赋和受教育程度高低不同而形成劳动强度、技能、熟练和复杂程度的差别,因此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即劳动力价值也就不同,由此决定劳动力的市场价格即工资也就相应不等。市场经济的分配,就是市场分配,市场分配通过商品的市场交换来进行和实现。在市场交换中,个人或企业出卖自己商品的所有权,或出让自己商品的使用权,获得由商品的市场价格所计算的货币,这就是市场对其分配收入。市场分配在商品的市场交换过程中进行和实现,商品的交换过程同时就是对商品交换者进行经济利益分配的过程,因此,独立、自主、自由的商品生产者成为市场主体,凭借不受侵犯的商品所有者权益,通过平等、充分的竞争形成商品的市场价格,就是市场分配商品交换者经济利益的客观机制:市场交换的实质,就是独立自主的交换者凭借商品的所有权自由、平等博弈分享经济利益。交换者收入分配的多少,只能由市场价格决定,商品的市场价格,不过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因此,对市场分配起决定作用的,就是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成为支配市场交换和决定市场分配的客观规律,连接和反映出社会的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既相互矛盾而又协调运行的客观内在联系。

我们知道,市场经济的公平,就是经济利益分配的公正、合理和平衡。对于经济利益分配公平与否,不能以政治哲学标准或主观感觉来评判和评价,只能从社会客观的生产方式及其相应的交换方式和分配方式中去理性认识。市场经济的公平,源于由商品生产及其相应的商品交换所形成的市场分配,市场分配与市场交换是同一过程,市场交换就是商品的等价交换,市场分配就是由商品的等价交换所决定的利益分配,支配市场交换和市场分配的是价值规律,这使市场分配具有客观、平等、公正、合理和公平的性质。第一,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商品的平等性,决定了商品所有者依据其商品所有权在人格和权利上具有平等性,决定了彼此竞争的平等性。劳动者个人无论出身、背景、民族、学历、能力如何,企业无论规模、产品不同,其产品作为商品都一样平等地接受市场的检验,进行平等的市场交换,由此决定了与此相应的市场分配具有平等和公平的基础。第二,市场分配以向市场提供商品进行交换为前提。任何个人或组织,都必须向市场提供商品进行交换,才能参与市场分配。经济利益的实现以向别人即社会提供有用的产品为前提,商品交换实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其劳动,这使市场分配具有客观的公平性和合理性。第三,市场分配由交换双方自主参与、平等竞争、自愿协议、意志一致形成商品的市场价格,排除了由第三方的意志介入或超经济的强制。具有公正性和公平性。第四,市场分配使商品交换者按各自商品的价值进行等价交换获得货币收入。这一市场分配方式,对于每一个参与者来说,参与分配的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同一尺度,遵循的都是等价交换这同一原则,分配方式和分配结果产生于客观的商品交换过程,价值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通过市场价格决定其货币收入的分配。由于市场交换方式和市场分配方式本身具有客观性、平等性、公正性和合理性,市场价格能够相对地表现商品的价值,因而其分配结果也就具有相对的公平性。

市场经济的效率,就是配置资源进行生产的成效、收益比率。由于市场经济是各个分散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的经济活动,其效率也就只能直接表现为各个生产者个体的效率,每个个体效率集合成社会效率总合。各个商品生产者的效率表现在通过市场交换商品由客观机制所决定的市场价格上,商品的市场价格决定于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的个别劳动时间不仅必须符合社会生产力的平均水平,而且必须是社会消费水平合理配置生产资源的必要份额,这就是市场经济的效率的客观标准。商品生产消耗资源越少和越是适应消费需要,其市场价格就越高,其生产者获利也就越多,反映出商品生产者的效率越高;反之则反是。正是由于客观的市场机制由价值规律决定商品的市场价格,资源配置的效率和经济收益都表现、反映和实现在市场价格上,因而收入分配的公平与经济活动的效率具有统一性。

毫无疑问,商品经济关系的平等性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及其与效率的统一性,调动起为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个人和组织自发地投身于充满生机、富有活力的市场经济活动之中。受市场价格的指示,企业和生产要素所有者必然将生产资源投入获利更大的产业和部门;劳动者必然流向收入最大化的工作岗位,并且不断加强自身劳动技能的训练和提高,以利于市场竞争。这样,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各生产要素通过市场自由流动,实现了包括劳动力在内的所有生产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和有效配置。生产者为市场提供了有用的商品,就能获得相应的收益;只要生产耗费和资源配置符合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各行各业就都能获得大体相当的平均利润;谁的劳动生产率越高,谁的产品越适应市场需求,谁就获得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超额收益。这样,商品生产者必然千方百计向社会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挖掘生产潜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强经营管理,掌握市场行情变化优化生产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向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适销对路产品,以获得更大的收益。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内在冲动和充分竞争的外在强制,促使各个商品生产者都这样做,社会经济效率就以各个个体经济效率的不断提高而整体提升,社会生产力得以快速发展。要实现市场经济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机制的要求,清除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切实赋予商品所有者作为独立自主的市场主体自由平等地充分竞争形成市场价格进行各类商品的市场交换,在价值规律自发地公平地决定收入的初次分配的制约和激励下,促使各个市场主体不断地提高经济效率。

三、从发展的战略高度把握市场的社会经济关系

在确立市场经济为改革目标的当初,主导思想是把市场作为经济手段和调控工具。这一认识必须深化。市场,不是任由政府利用的手段和工具,而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经济形态,具有与以往经济形态完全不同的全新的社会经济关系。市场,就是商品交换,这是买卖双方的事情,主体是人不是物。市场,体现的是由交换的商品这个“物”所连接的商品所有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市场把劳动产品作为商品来交换。商品生产是各个生产者自主决定、自负盈亏的事情:生产者对产品拥有不可侵犯的所有权,是产品作为商品交换的前提和基础。在市场中,拥有商品所有权的各个交换者彼此具有平等的社会关系;交换者为满足自身的需要互通有无,这是互惠互利的经济关系:买谁卖谁自主决定,彼此是自由选择的关系:商品价格通过讨价还价、协商议定,各自是自愿认可的关系;商品价格不由个人意志或行政权力决定而由价值规律客观调节,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以货币为尺度和媒介迂回曲折地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市场价格决定、激励和制约经济利益公平分配和生产资源有效配置,建立起独立自主、分散分工的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协调运行的机制和秩序,这是社会经济活动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的现实的形式。随着市场化的广度和深度的发展,人们普遍建立起广泛的横向社会经济联系,进而自下而上形成服务于市民社会的社会组织和政治上层建筑的社会构架。市场,赋予人们自由、自主、平等地通过自己的劳动为社会提供有用产品,在商品的价值规律客观调节下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权利,建立起社会经济自身运行的内在联系。这是由商品的“物权”所赋予其所有者的“人权”和“产权”。经济当事人的权益通过“物权”来表现和实现,以此为基础建立社会经济联系和决定社会经济运行,显然比赤裸裸的人身隶属和人身依附的社会经济关系,诸如奴隶制、宗教神权、宗法制、封建皇权以及计划经济等超经济强制下直接的统治和服从的社会经济关系,更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更能体现社会的文明和时代的进步。

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革,绝不仅仅是利用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工具和手段,而是要建立健全通过市场的客观机制调节和制约全社会商品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社会经济运行制度和社会经济关系。这是社会的生产资源配置方式、经济利益分配方式和经济运行方式从以政府为主导转换为以市场主体为主导。是社会经济运行由行政权力支配转变为由客观的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自发调节,是社会经济关系按生产力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重构和回归。这是社会经济基础的根本变革,由此必然引起上层建筑领域相应的重构和变革,因而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和社会转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表现为财富的扩大再生产的资本生产将更为扩大化和普遍化。市场机制越健全,生产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以及财富积累就更为有效和公平:在此基础上政府有效的宏观调节和社会治理,将建立起现代自由、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

市场,把人们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表现为商品这个“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各个个人在社会意义上都是这些关系的产物即人格化。对市场的客观机制及其社会经济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需要通过辛勤的理论研究,才能从日常实践中把它们抽象出来。这正是经济科学的任务。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经济学界通过对商品经济关系的理论探讨,逐步认识到农户和企业应当具有商品生产者的经济地位以及价值规律对社会生产具有客观调节作用,批判了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推动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家放权让利以扩大城市企业自主权,进而走上了市场取向的改革道路。可是,90年代以来,由于只把市场作为发展经济的调节工具和经济手段,只想要市场的效率而不要市场经济的客观机制及其社会关系,只从经济运行的现象形态上把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一种方式方法,对市场的客观机制及其经济关系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的深入研究和认识基本上停滞了。由于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机制及其所体现的社会经济关系缺乏理论认识,不清楚市场的客观机制及其具有有效配置生产资源和公平分配经济利益的自身功能,未从建立健全市场机制人手推进和深化市场化改革,反倒强化了行政权力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直接介入和掌控,致使改革偏离了市场化方向,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必须深化认识市场经济的客观机制及其社会经济关系,以建立健全市场经济关系为起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深化全面改革。

深化认识市场经济的客观机制及其社会经济关系,必然涉及不同社会群体的经济利益。市场化改革的实质,就是社会经济关系的重构和经济利益关系的重建。正如马克思所说:“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材料的特殊性质,把人们心中最激烈、最卑鄙、最恶劣的感情,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复仇女神召唤到战场上来反对自由的科学研究。”当前处于社会转型的胶着时期,经济利益的分化和冲突凸显,经济科学必须冲破既得利益格局的樊篱,以研究市场经济的客观机制及其社会经济关系特别是经济利益关系为己任,才能成为真正自由的科学研究,才能获得科学认识以推进市场化和全面深化改革。

(责任编辑 陈孝兵)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
如何发挥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增长
德州市机构编制工作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互联网+”时代出租车资源配置的数学模型分析
优化资源配置助力供给侧改革
中国僵尸企业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吉林省职业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