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015-05-12 18:04司春兰
甘肃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课外拓展氛围语文教学

司春兰

【关键词】 语文教学;德育;氛围;作文;课外拓展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6—0043—01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新时期如何进行德育创新,凸显德育的最佳效果,本文结合笔者实践,谈谈将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以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为切入点,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在班主任工作和教学中努力构建充满活力的德育,让孩子们浸润于中华文化的人文关怀之中,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孩子们心灵中不断生根、开花。

一、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有明确的主题思想,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精品。但教材中的德育意图却深深地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不采取直接表达的方式。因此,欣赏文章时,应该由文入情,观于目,动于心。教学中,抓住字、词、句,结合听说读写的训练,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借助扎实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在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中进行德育渗透,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容易对学生产生共鸣,能深深地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教师要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段落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如教学《船长》这篇课文,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黑暗中,哈尔威船长与洛克机械师、奥克勒大副的对话,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

二、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1.班级文化引领。班级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个体成长,影响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因此,我们先让经典诵读物质化:在布置教室时,我们制作了一些精美的卡通彩喷,有名言警句也有故事,力争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同时,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在教室里放一些《古诗文经典配乐朗诵》,中国古典音乐名曲,让孩子们在“高山流水”等优美旋律的感染下,陶冶情操。我们还制做了一些印有经典语录的卡片作为小奖品,奖励给言行有进步的孩子。在这样的教室里,听不到孩子们大喊大叫的声音,也看不见他们追逐打闹的身影,良好和谐的班级文化,让学生在浓浓的经典氛围中,感悟传统美德,给了孩子们一份贴心的德育体验,其身心得到了和谐发展。

2.教师言传身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班主任顺利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所以,学习经典,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孩子们做出表率。一口诵,千口诵,一手动,千手动,只有教师做好了,学生才能做好,每天我都坚持和孩子们一起诵读。其次,教师要把经典的精神运用到教育教学的每一处,关注孩子的内心,用大量的时间与孩子沟通,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三、将作文教学与德育结合起来

作文是学生接触体验生活,创造性地提炼生活、美化生活,融自己的知识、能力、情感于一体的自主创造的思维过程。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创造性劳动,体现了学生的自我个性和内心真实的感受。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与思想实际,引导学生全面地观察社会、更深刻地认识社会,赞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现实中的假恶丑,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有机渗透道德教育。如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快结束了,学生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老师说,我因势利导让学生给自己的任课老师写一封信。习作时,启发学生回顾六年的学习生活中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诲,通过具体的事例和典型的场景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眷念和感激之情。

四、在课外拓展延伸中渗透德育

阅读教学是为了学习内容、感悟体验、净化心灵,同时更好地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们可以形象地说,由道德概念到道德信念的道路是从行为和习惯开始的,而行为和习惯中又渗透着儿童对于所见所为事物的深刻情感和个人态度。”因此,拓展延伸是德育渗透极其重要的环节,能拓展延伸到课外读物、也能拓展延伸到生活经历、还能拓展延伸到社会实践等,只要有利于德育渗透,拓展延伸就会显得无比重要。

课外阅读是语文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

编辑:蔡扬宗

猜你喜欢
课外拓展氛围语文教学
谈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外拓展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