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2015-05-12 18:06马海霞
甘肃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审美情趣寓教于乐语文教学

马海霞

【关键词】 语文教学;审美情趣;寓教于乐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6—0048—01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在课堂教学当中,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美学素养,让语文成为美育的基本载体,具有实际意义。

首先,以“读”带教,通过朗读感悟美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语言中的“意味”, 把学生带进文章意境中,努力强化文章的感情色彩,这是笔者常用的方式方法。而朗读则是传达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的最基本手段。所以,首先让学生边看录像边听课文的配乐朗诵,给学生们以美的享受,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其感悟到文章中形象的美和意境的美。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个别读、齐读、默读、配音乐配画面读、互相听读,自由读等多种方式,把学生带进文章意境中,让学生在读文中去体味、去感受、去琢磨,“读”贯穿了全课时的始终。这样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领悟理解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以引导者的形象出现,让学生们去欣赏、去朗诵、去体会、去感悟,不以乏味的说教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嘴巴去读,用自己的大脑去想,给了学生自由感受的空间。同时,还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展示自己。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才更有利于对知识的领悟。

其次,品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

要说语文教学当中,感受文章的意境美,诗歌是首选。在这里,笔者以诗歌为载体,谈谈自己的想法。写景抒情类的诗歌,可将其改成一则优美的散文。这就是说,可以让学生根据作者的描述,动用自己已有的经验积累,启用自己的再造想象能力,用另一种方式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从总体上把握诗歌,再现诗歌的神韵。这样一来,学生理解美、感受美、交流美,完成审美情趣的熏陶。艺术手法上的理解也同样如此。如学生对鲁迅《自题小像》中的 “寄意寒星荃不察”难以理解,教师若用其他名句作引导,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这是诗人常用的借物抒情之法。

第三、寓教于乐,通过表演升华美

学生将语文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具体运用到实践中去,是学生能力的转换延伸。把语文课变成表演课,这是近年来新兴的教学模式之一,也就是通过表演课本剧的形式完成语文课堂教学。它把课文课堂教学及德育、美育结合在舞台艺术的表演之中,既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课的浓厚兴趣,又使学生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对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增强审美能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学生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往往较好地显示了课文的具体形象,是形象化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的手段,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中产生强烈的道德情绪的体验。可以说,课本剧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理解力和表达力得到提高,更加丰富和深化了语文课堂教学,从而起到以演促学的作用。课本剧的内容,从不同角度体现出语言、艺术、自然、社会、心灵、行为、生活的美,包含着深刻丰富的情感。作为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表演,课本剧的演出,将这些富有形象性的义理,用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把义理变成视觉形象、听觉感知,通过这些视觉形象、听觉感知的观照,就把所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艺术”,并从中获得新知识。同时,学生的情绪和多种感官得到调节,心里觉得舒畅、不厌倦,调剂了学生的精神生活,丰富了校园文化,促进其心理健康地发展。另外,课本剧的演出,还使学生从再现作品的生动、真实的画面中,体会人、事、情、理、境的内在联系及典型意义,受到美的陶冶,德的潜移默化,领略到感人的艺术境界,并在艺术美的熏陶下自我教育,培养起真、善、美的道德情感,使之形成高尚的品格。因此,课本剧还具有以美怡情的作用。

编辑:刘於诚

猜你喜欢
审美情趣寓教于乐语文教学
“寓教于乐”理念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浅谈花鸟画中自然格调的应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