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初探

2015-05-12 18:24赵秀花
甘肃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多元互动氛围习惯

赵秀花

【关键词】 多元互动;氛围;小组;习惯;

效能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6—0077—01

“多元互动”是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质疑、争辩和补充,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等方面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基本操作程序是:教师创设情景,学生自学并发现问题,围绕问题开展讨论、质疑,在相互探究与交流中释疑解惑。实施“多元互动”教学,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合理安排分组,保障互动基础

课堂上,多元互动主要表现为生生互动、组组互动,师生互动。一般来说,学生个体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要放在学习小组内或小组间,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补充,共同解决,共同提高。学习小组的组建要注意四点:一是均衡分组。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和能力等,科学搭配。二是明确职责。有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分工明晰,责任具体。三是动态管理。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状况,随时调整组成人员,组内成员角色也要经常轮流交换。四是公平参与。给每个成员提供参与互动的机会,充分体现面向全体,人人参与的原则。

二、科学设疑激趣,创造互动氛围

有效的课堂提问具有激发兴趣、启迪思维、提升能力等教育功能。教师要通过巧妙设置问题,让学生产生互动需求,营造互动气氛。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特点。一要把握好效度。问题要新颖别致,对学生熟知的内容,要注意变换角度,避免问法机械呆板,使学生感到乏味,造成心理上的“疲倦”。二要把握好深度。少提记忆型问题,即仅要求学生根据书本或事实做答,而不做深入思考的问题;多提富有探究性、思考性的问题。三要把握好广度。问题不可过于宽泛,难度也不宜过大,“要把知识的果子放在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着的位置”。

教师还要精心创设不同的情境,像故事情境、辩论情境、评比情境等。在具体的情境中蕴涵矛盾和疑惑,使学生产生对原有认知的探究欲望,为互动学习奠定基础。

三、构建和谐课堂,激发互动活力

教师要努力营造自由、民主、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深入思考,不断激发互动活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要给学生充足、宽裕的发言、补充、质疑、更正、辩论的时间和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尽情展示和发挥才能。互动学习中,教师要始终放下身架,以一个组织者、帮助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以赞赏的目光、和蔼的态度、激励的语言、亲和的动作等消除学生思想顾虑,增强学生自信心。同时,要鼓励学生“不惟书”“不惟师”,大胆对教材、对教师进行质疑,大胆发表自己观点和见解,大胆交流自己的所获所感。只有在这种如沐春风的宽松环境下,学生方能充分地独立思考,充分地彼此互动,充分地自我超越,从而最大限度的释疑解惑,不断优化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

四、适时启发诱导,提升互动效能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先思考再讨论。一个问题,经过深入思考,有了独特的想法和观点,互动交流时才有话可说、有观点可讲,讨论才会深入,才会有心灵的交汇,思维的碰撞,才会有新知识、新观点不断涌现和迸发。

2.锻炼学生善于倾听的品质。要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别人发言的要点,学会理解和接受别人正确的观点,学会从别人的发言中捕捉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学会客观合理地评价他人的想法。

3.及时帮助学生拨云驱雾。注意捕捉学生互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恰如其分地进行点拨。当学生对问题感到迷雾重重,无处下手时,教师要通过旁敲侧击、巧妙暗示、分解诱导等办法,帮学生找到思考问题的突破口;当学生思维形成定势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另辟蹊径,拓宽思路;当学生思维停滞时,教师要提供一些思考的方向,或补充相关的史料,开阔学生视野;当学生思维在低水平徘徊时,教师要及时搭建认知的阶梯,诱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当学生对相似知识点易混淆时,教师要将相似的知识点放在一起,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辨析异同,抓住各自本质特征,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

总之,多元互动是一个思维品质不断提升的学习过程。学生经过自学,产生疑惑或拥有自己的思想、观点后,进行多元互动,才能实现思想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情感的流露、心灵的放飞、才艺的展示,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建构知识体系,养成良好习惯,提升思维品质,形成健全人格。

编辑:蔡扬宗

猜你喜欢
多元互动氛围习惯
网络环境下ESP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有效评价, 滋润学生心灵的雨露阳光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