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学好七年级数学

2015-05-12 18:29包永卿
甘肃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独立过渡期学习兴趣

包永卿

【关键词】 数学教学;过渡期;学习兴趣;独立

思考;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3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6—0085—01

数学时刻伴随我们的成长,人类离不开数学,人人都能学好数学。但对于不同阶段的数学知识,应该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七年级数学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简单。很多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不到压力,慢慢积累了很多问题,从而导致数学成绩不太理想。那么,七年级学生如何学好数学呢?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抓住小学到初中过渡期是学好初中数学的前提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的学生小学数学成绩很好,到了初中成绩突然下降。也有的学生,小学数学成绩不好,但是到了初中,进步很快。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从知识内容到学习方法都是不同的。升入初中后,接触的概念越来越多,而学生还和小学时一样对概念死记硬背,却没有真正理解。理解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好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时还要善于应用概念,并用数学语言和符号正确地表达概念。

例如,学习“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时,应该想:什么叫正数?什么叫负数?小学时学的数是什么数?学习正负数有什么作用?如何表示正负数?正负号“+、-”与小学学的加减号有什么区别等等。

二、培养浓厚的兴趣和爱好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数学作为一门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于一体的抽象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认为它比较枯燥,对之缺乏兴趣,致使大部分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七年级数学第一章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基础差一点能不能学好?之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基础

爱因斯坦曾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放在教育的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知识放在首位。”实践证明,只有在学习和生活中善于独立思考,才能绽放智慧的花朵。如果不能独立思考,在学海中随波逐流,人云亦云,那就不知会飘向何方。因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至关重要。但是,独立思考并不是胡思乱想,它需要一定的知识作基础。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学习一切有用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告诉他们没有独立思考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和内化所学知识。也可以列举一些名言警句,告知学生独立思考对人一生的影响。如,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宋代教育家程颐认为“为学之道,必本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这些名言无一不突出了思考在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教学时,教师要设置一些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如,教学“蜜蜂营造的蜂房的形状是正六边形构成的,并且这种蜂房消耗的材料最少”这道题时,教师可以提出疑问:为什么呢?

最后,教学时,教师要留有余地,为学生独立思考留有空间。教学过程中,对于最基本、最主干的东西要讲清楚,以利于知识迁移。而对于一些扩展性问题、简单的推导和论证、前后知识对比以及区别和联系,对知识和方法的归纳、总结等,可以给学生留出余地,激发学生自己去钻研思考。以“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举例”教学为例,我们的侧重点放在了问题结论的探求上,而在此过程中,出现了有限与无限的矛盾,从而加强了学生对数学归纳法应用功能的理解。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独立过渡期学习兴趣
盐改过渡期有效依法开展盐政执法监管工作的探讨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李嘉诚:香港没资格“独立”
农业生产方式研究及过渡期预测
西班牙宪法法院判加泰罗尼亚“独立”违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