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的培养

2015-05-12 18:33张金武
甘肃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阅读兴趣培养

张金武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阅读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6—0093—01

语文新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的名篇。但是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由于年代久远,不经必要的语言训练,很难读懂、看懂和理解,更重要的原因是文言文的作用被广大中学生漠视。教学中片面追求文言文阅读应试对策,只注重字词句式的分析,忽视文言文对提高中学生素养的整体功能,使文言文阅读教学目标严重缺位和异化。如果不打通文言文教学这个“瓶颈”,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就提不起来,惧怕文言文的阴影就会一直笼罩在学生心坎上。作为语文教师理应振兴文言文的教学,实现“拯救国宝、传承文明、探究方法、提升人格”的价值目标。

笔者从教十多年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做,让学生喜欢阅读文言文并且教学也有明显的成效。

1.讲成语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学习文言文虽难,但学生对成语故事却耳熟能详。为了减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在教学中结合成语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材中文言版的成语故事《塞翁失马》,让学生自读后说说文意。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地积极思考,接着踊跃地说出自己的理解,虽有出入,但我还是给了一定的肯定和表扬。我又适时引导学生理解疑点,再理解译文两相对照,学生很快理解词意,领会文意,还积极踊跃地发表了对故事的感受。学生在说成语、讲故事中既能引发他们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又能有效地积累成语,理解文言寓意,感受古代文学的智慧,学生学文言文的气氛轻松活跃,教学效果明显。

2.重视古今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文言词语的兴趣。文言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现象较多,为了更有效地阅读,我引导学生根据字词进行组词、说词语、谈解释、造句等方法,注重联系古今意思的异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伤仲永》一文时,理解“于”在文中的意思。请学生找出本文含有“于”的句子,并总结其意义:环谒于邑人——介词(到);于舅家见之——介词(在);贤于材人远矣——介词(比);受人于者不至——介词(被,引出动作的对象等)。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我也为之欣喜,在学习《石壕吏》时,理解“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中的“走”字的意思,我引导学生造句:官兵来了,要赶快“跑”,“走”就来不及了。(学生笑)可见,教师“举一”、学生学会“反三”,学生学得灵活,而且可以轻松地学会文言文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的活用。阅读文言文不仅仅是一种“发现”和“吸收”,同时也是一种“迁移”和“创造”。当然字词的灵活运用还要在平时学习、诵读过程中,用心去理解、并善于总结、积累,但不必死记硬背,能把握文言文中的语言现象即可,将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阅读能力,教学就有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3.整合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古典文学的兴趣。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为文言文教学提供许多方便和新鲜的感受。多媒体课件运用声、光、图、色等对学生了解故事情节、直观人物肖像有所帮助,也拉近了学生与历史人物的距离。同时,能激发学生的感官和思维,使学生自觉地沉浸在轻松有趣的教学中,精神饱满、全神贯注地获取知识。

在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我运用多媒体演示出月亮美丽的画面,并配上邓丽君演唱的《明月几时有》的歌曲,同学们看着课文听音乐也情不自禁地吟唱起来。在歌声中同学们明白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共赏明月、互相祝福、释却离怨。在教学《核舟记》时多媒体展示微雕工艺的图片,在学生唏嘘赞叹声中引入文本,使学生对文本中微雕技艺有直观而又鲜明的感受,很容易就加深了对说明事物的理解。整合多媒体与板书、讲读等传统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切实能给文言文教学带来良好的效果。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最积极的学习动机。教师应积极诱发学生学习古典文学的兴趣,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地创设条件,调动学生主动了解课文内容的积极性,让他们融入到古代文学的智慧中,在学习中享受阅读的快乐。久而久之,学生养成学中有乐、学中有成、乐而好学的良好习惯,有了兴趣,学生就可以从被动的、反应性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创造性的猎取者。编辑:刘於诚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阅读兴趣培养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