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朗读训练 提高阅读能力

2015-05-12 18:35牛正大
甘肃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范读朗读关系

牛正大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朗读;关系;范读;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6—0094—01

朗读是课文学习中从字词句段到篇章,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内在情味的全面感知与领悟,就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有声语言的一种再创作活动。《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朗读训练是何等的重要。

一、要正确处理好讲解和朗读的关系

讲解和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如果说讲解是要学生深入文中进行分析理解,朗读则是引领学生强化感知文章内容。而且,讲解前的学生朗读,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理解的难点,确定教学的重点;讲解后的学生朗读,可以通过学生在朗读中对语音的高低强弱、语调的升降变化和速度快慢等的把握来检验教师讲解的效果。此外,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的朗读,都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识记与理解,所谓“熟读成诵”、“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便是这个道理。如《陋室铭》一文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用极其形象的语言,描写了陋室主人所处的自然环境、交往人物与生活情趣,表现了陋室环境之优美,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这些仅靠教师的分析、讲解是不能让学生心领神会的,只有通过学生的反复诵读,才能去理解、领悟。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发挥讲解之不能,补充讲解之不足。朗读教学实在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

二、要通过发挥教师范读的作用来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唤起学生情感之共鸣,从而激发其强烈的朗读欲望,进而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其实,教师范读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远比录音教学更为直接,其正面迁移效应也更为明显,因为教师范读的声音更真切,更具立体感,除了声音的传递外,教师的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也会作为一种信息,及时地直接地传递给学生,从而构成一种独特的课堂教学情景,去感染学生,达到讲析所无法企及的效果。有一位教师,在教《岳阳楼记》时,并未对课文内容作讲解分析,而是用动情的语调作示范朗读。范读前先要求学生仔细聆听老师朗读时对语音的轻重、语调的抑扬、节奏的快慢、情感的起伏的把握,让学生用心去体验、感受文章的情感。当老师一遍读完之后,发现学生们似乎意犹未尽,都不约而同地在低声吟读。此时,这位聪明的老师没有打破这种氛围,而是静静地等待每个学生读完全文。当他们读完课文抬起头时,老师看到的是学生们微笑的脸庞和会意的眼神。后来,随着教学流程的行进,通过后面的课堂提问,学生们已经在朗读中欣赏到了作者范仲淹笔下洞庭湖的秀美景象。接着,这位老师又要求学生再次朗读品味本文用语的精妙,章法的变化,以引起共鸣。可以说,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在此刻完全被激发了出来,这就为下一环节体会作者“先忧后乐”的思想境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见,正确发挥教师范读的作用可以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感知文章的精髓,体会节奏韵味之美,领悟文章的风格特点。

三、要重视朗读情境的营造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其境、感知其情,在对文章有了充分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借助有感情地朗读,以抑扬顿挫之声,表身临其境之意,抒真挚深切之情,以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理想境地。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一幅“雪后山景图”写出了小雪初霁后济南小山娇美的情态。而小山的这一特点,又是通过触觉、听觉与幻觉表现出来的。这一幅充满济南冬天温情活力的画面,需要深情地朗读才能在学生眼前凸现。笔者在教授此文时,着力指导学生朗读不仅要注意停顿、速度、节奏,更要注意语调、语气。如“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要语重而情深; “一髻儿白花”、“草色还露着”等要读重音,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教学中再配以钢琴曲《远方的寂静》做背景音乐,为学生营造温馨宁静暖冬意境,使之完全沉浸在济南冬天温情的美景之中。

总而言之,通过朗读吟诵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中品味文字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力求准确生动地传达出作者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理想状态,获得广泛的美感体验,这是我们语文阅读教学所要追求的一种境界。编辑:刘於诚

猜你喜欢
范读朗读关系
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时机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范读策略探究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