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讲好思想品德课

2015-05-12 18:45王和平
甘肃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贴近生活情感体验

王和平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兴趣;激发;贴近生活;情感体验;

学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6—0111—01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关爱学生,以情激趣。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平等、民主的态度、方式和情感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想方设法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对学生要充分信任,多关怀、多鼓励,当发现学生注意力分散时要用目光去暗示、提醒;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有胆怯、畏缩的表现时,应用目光鼓励、支持;当学生犯错误时,目光应严厉、诚恳;还应该经常走到学生中间,找他们谈心,参加他们的活动,为他们服务;尤其是对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更要热心、细心、耐心,多加以关爱,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被激发出来。

2.语言优美,以乐激趣。首先,语言应尽量做到形象具体、生动优美、快慢适宜;其次,要注重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如,以鲜明的例子或时政热点为载体,以修辞为手段,把实实在在的理论知识表现得淋漓尽致,更把和教材密切联系的成语、笑话、格言、民间谚语、故事、歇后语等引入课堂,并能调动自如,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有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3.巧设悬念,以疑激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是从问题开始的,恰到好处的疑问,能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联系生活设置一些精巧别致的小问题,做到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除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品德得到升华和发展外,还可以让学生互相答疑、互相启发,形成师生间双向的智慧交流,让学生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从而形成教学相长的氛围。教学全过程一环扣一环的设疑,关键问题是教师要紧紧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设问,所提的一系列问题要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重视贴近学生生活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教师应遵循 “三贴近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启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要实现这一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深入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从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实际出发,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思想品德课教学才会因此而变得“有用”和“有效”。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生活是大课堂,体验来源于生活,又扎根于内心,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是课程标准的根本要求,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而体验式教学就是我们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它通过让学生走进生活、亲自尝试、参与表演、调查访问、角色换位、情境体验等形式既突破重点难点,又满足学生好动、渴望表现自我的心理要求,加强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如,在讲“合作使生活之路更宽畅”时,我设计了“绑腿二人跑”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做到以知导行。

四、不要忽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第一,要注重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学习。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首先要认真学习它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掌握其精神实质,让学生从思想深处真正认识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真正认识到社会所倡导的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与人类社会真、善、美相统一的终极价值目标的指向是相吻合的,并能真正理解这种人生价值观的价值,这是学好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

第二,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中学生要学好思想道德修养课,不仅要掌握其基本理论和观点,而且还要注重运用这些观点,分析认识现实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这对于置身于社会转型期、面临着多重价值体系选择窘境的当代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第三,要注重知行统一,在实践行中学习。知行统一,强调践行,这是由思想品德课的特性所决定的。这就要求中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要注重知行统一,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边获知边践行,在践行中进一步加深对“知”的理解和认识,真正做到知行统一,从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达到完善自身的目的。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教学贴近生活情感体验
消费导刊:面向市场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如何提高学生思品课学习内驱动力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