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素材在作文教学中运用

2015-05-26 17:22杜友锦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6期
关键词:飞蛾校园生活校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是当代教育的重中之重。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应当十分重视。从近年的高考作文试题来看,命题人都在试图引导学生将作文转向生活,直面社会和自身,抒写性灵,阐发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体验。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生活应用。作文教学同样如此。老师应为生活应用而教,学生应为生活应用而学。因此,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本文就是在以上的基础上,提出要把“作文”与“生活”联系结合起来的。然而校园生活是高中学生生活的主体,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捕捉特有生活环境的信息,运用适当的手法加工运用到作文中,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一、慧眼看校园:捕捉亮点,蓄积素材

校园生活中,每天都发生着许多事,学生身边有很多素材,但多数学生却没有留意,熟视无睹。正如罗丹说的:“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想拥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必须有善于观察发现美的“慧眼”,这样才能“夕阳芳草寻常物,入文皆为绝妙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观察是获得写作素材的主渠道,也是学生获取写作内容的基础。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去关心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和平平常常的事,用敏锐的眼光去寻觅真善美的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其实,在我们的校园里有很多可观察的事物及景物,我在学生刚刚进入校园时就给他们把这些特殊的“素材”进行一个分类,这样学生就可以有目的去观察,更容易捕捉住校园生活中的亮点。分类如下:

(1)校园环境:捕捉校门英姿,描绘校园美景,速写运动场景,品味文化长廊

(2)校园文化:追溯校园历史,寻访校友英姿

(3)校园弊端:抨击排队“无序”,细说出口成“脏”,扫描考试舞弊,鞭笞欺小凌弱

(4)校园时事:风云人物采风,明星班级登场

(5)校园轶事:住校生活演绎,诸位“天才”登场,班级故事戏说

通过以上的分类,学生的思维一下就打开了,不会觉得偌大的一个校园没有可看的东西。同时,还可以使素材形成序列化,有助于教师从整体进行技法的指导。

俗语有云:“一个好脑子,不如一个烂笔头。”再美的景色,再好的事例,如果不记录下来,天长日久,学生就淡忘了。鉴于此,可以要求学生要有观察日记本,每周写观察日记至少一则。事实证明:通过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校园生活,捕捉一些亮点,作文课上,学生不仅基本上解决了“无米之炊”之困难,还常常出现佳作。比如:有这样一位学生,她把视角关注到了学校一种特有的现象:在八九月份的夜晚,校园教学楼的墙壁上吸引了成千上万只飞蛾,燕子在白天啄食这些飞蛾。她在观察日记里这样写道:

这是一种极丑陋、极脆弱,甚至令人生厌的昆虫——飞蛾。

八九月份,校园里突然来了一群不速之客,整座教学楼上空都被他们占据,黑压压的一片。走进观察,粉粉的翅膀,灰不溜秋的颜色。夜晚的天空中,尤其在强烈的灯光之下,有能见到他们飞跃的小小身躯。一点点的逼近灯光,但并不遮盖。光明一直都是圣洁与希望的象征,而飞蛾的这种做法令我想到了“飞蛾扑火”这个词,还有三藏法师所写的“爱惜飞蛾纱罩灯”,似乎自古以来,飞蛾就敢于为了光明而牺牲,自身的丑陋与微弱是他们更加向往光明与圣洁,所以他们宁愿牺牲生命,也要在黑暗中点燃最美的瞬间。

好一双慧眼啊!这是校园里很平常的一种景象,她却捕捉到了,发现别人所没有发现的美。

二、灵心品校园:感悟生活,升华素材

作文写作不仅要求学生有一双慧眼,善于捕捉校园生活中的亮点,蓄积素材,还要有一颗细腻的心灵,去感悟校园生活,并从中提取独特的感受,这样才能将所得的素材提升一个高度。

只有将感情融入生活,才能产生深切的感受,才能真正体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才能看清人性的真、善、美。因此,我在指导学生向校园生活要作文时,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校园生活中,激发他们对校园生活的兴趣,使他们对生活充满热情,尽情地体验生活,并把体验过程中产生的对校园生活的思考和感受写进作文中,真正实现让校园生活走进作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走出课堂、融入课外生活,进而认识生活、感悟生活,激发出写作的激情与欲望,表达出真情实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打开了生活这一活水,作文也就立刻焕发无穷的生命力。

三、巧手绘校园:点拨技法,妙用素材

一座优美的建筑,不仅需要优质的材料,还需要设计者科学合理的设计。学生的习作就犹如这座优美的建筑,他们用一双睿智眼观察美丽的校园,捕捉校园生活中的亮点,蓄积了大量的素材;他们用一颗灵敏的心去品评校园,感悟校园生活,升华了原有的素材;现在他们需要用一双精巧的手去描绘校园生活,我们老师在这时需要给他们这座大厦添砖加瓦——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让学生掌握表达技巧,这样他们才能将捕捉到的校园生活素材运用得恰到好处,写出的作文才会富有个性,充满灵性,让人读来如沐春风。那么我们应当给学生指引一些什么样的技法呢?我认为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加以点拨:

1.找准吻合主旨的切入点

要想使文章的内容充实可感,对材料的运用就要选择好切入点。就像一只苹果竖着切与横着切看到的是不同的图案,如果拦腰切入,就会看到一颗美丽的星星。写作也是如此,切入点不同,呈现的景色也不同。我们在对材料的选用时首先要找准这个切入点。这个点可以是一个特定的情景,可以是某一句话,可以是一个细节,可以是自己的独特的心理感受,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选择哪一个点,它都要为文章的主题服务,也就是要与文章主旨一致。比如,有这样一个作文题:《校园里难忘的一件事》,在校期间,学生肯定经历了很多的事:有同学之间的不愉快,有军训,有运动会……可写的很多,但同学要注意,在题目中有一个关键的限制词“难忘”,这件事必须是发生在校园里并且给你很深的印象,或者你对他有特殊的感悟,所以在选材时一定要以这个为切入点。切不可随便选择一个事例,泛泛而谈。

2.采用适当的表达技巧

对于平时积累的校园生活素材,学生大都是看到什么就记录什么,将事件发生是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情节等都一一写下,结果一篇文章就成了“流水账”。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不断的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让他们掌握表达技巧。我国特级教师丁有宽从小学语文课文中剖析出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规律性知识,即叙事法:按事情经过先后,按时间先后,按地点变换先后;状物法:场景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写人法: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等。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要适时的向学生渗透,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不经意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和表达技巧。朱自清先生《背影》中的父亲形象之所以能感动亿万读者,原因不在于他选用的事例多么的感人,而在于他对父亲的背影做了细节的刻画,把父亲为他买橘子过月台时的艰难写活了。请同学们牢记:适当的细节描写可以给你的文章增色。表达技巧多种多样,教师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适时的教授给学生,学生也应注意,要运用得恰当得体,不可一概而论。

3.要拥有发散、辩证等创新思维

发散思维指的是联想和想象。缺乏联想和想象,文章往往会显得呆板、肤浅。我们身边的校园生活素材很多地方都可以进行联想和想象。例如,前面提到的《黑暗中的舞者》,学生由小小的飞蛾扑向灯光联想到为了光明而奋斗的人;有的学生由啄食的燕子想到自己的父母;有的学生由去扫墓的长途跋涉联想到人生道路的艰辛……可见发散思维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四面开花,文章显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只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校期间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捕捉“貌不惊人”却又“异彩闪耀”的生活素材,学生在此基础上再感悟生活、体验生活,老师适时加以点拨,对这些生活中的亮点加以艺术化,这样一双双小手就能写出动人的华章。总之,只有让校园生活成为学生习作的一股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生才能文思泉涌。

杜友锦,教师,现居江苏连云港。endprint

猜你喜欢
飞蛾校园生活校园
校园生活里的尴尬事
可爱的你
Trolls World Tour魔发精灵2
校园生活的幸福密码
爱上劳动,开启幸福校园生活
飞蛾说
勇敢的小飞蛾
欢乐的校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