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2015-05-26 17:23郭山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6期
关键词:作文生活语文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准,是学生人文素质的体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可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是:作文难写,或者泛泛而谈,东拼西凑,或者选材陈旧,单调乏味。如何激发、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优化作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呢?忽然想起王国维先生曾总结出做学问的三种境界,据此联想,激发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大体也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但当离目标太远而看不清楚,必会茫然。

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一直处于应试状况,通常是老师拟好题,略作提示,学生就开始审题、立意、选材、组织写作,其写作被动,写作动机指为应付教师的检查和考试的需要。所以学生写作的潜能发挥不出来,积极性蛰伏起来,平时又不知不愿自学收集材料,储存知识,总是仓促提笔,东拼西凑草草完成,这种“应景式”作文效果如何,可想而知。说到底,这皆因教师平常作文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情感,忽视调动他们学习探索的创造性、积极性,而造成学生写作时缺乏内在需要,对成功的漠然和可望而不可及的消极心理。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对事业,对理想,要执着追求,忘我奋斗,为了达到成功的彼岸,一切都要在所不惜,与写作而言是为渴求。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研究和获得某种对象的积极态度或意识倾向,爱好是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它们与能力彼此结合,共同发展。为了激发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应着力于改革,优化作文课堂教学,探索开放式教学法,于是我第一步实施自由命题作文法。“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老用生动而贴切的比喻阐明了生活和写作的关系。教师要有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生活,并不断扩大其生活领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题材,教师只作提示、启发或帮助提炼文意。这种形式的作文学生爱写,写得也好。在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初步提高基础上,实施第二步半自由命题作文法,即针对学生生活、思想、认识、情感、志趣,打开其封闭式思维黑箱,注重其个性风格的开发和培养,每次作文同时提供一组或几组难易程度不同、内容相关的题目任学生选择,亦可自拟。这种命题作文题目力求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带有启发性,像用正确的钥匙去打开学生的心灵。学生们都能写成感情真挚、精彩纷呈的文章。又把学生视野引入万花筒般的社会生活,让他们关注、分析、思考社会热点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进而增智广识、提高洞察力、判断、思维能力。

经过反复训练,学生的知识面已经比较宽博,语言表达、各种思维能力大大加强,教会学生当堂互评互改,以考查和培养学生理解、观察能力、驾驭题材等语文综合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挑战,还应组织学生进行较广范围的竞争和较大范围内的扩散阅读。至此,经过勤学多练,学生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会积极主动的自觉写作。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经过多次周折、多年磨练之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就能明察秋毫,豁然领悟。这就达到了最后的成功。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与学生写作而言则是水到自然成的惊喜。

学生作文水平渐渐提高,教师应进一步不断强化他们的成功欲望。叶圣陶老师曾提出一个著名论断,即“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便是教师的成功。而达到这一点,我着力在指导学生修改作文上下功夫。“文不厌改”,修改是写作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而学生往往对此不以为然,或不会自我修改。为激起其修改的热情和兴趣,培养修改能力,我首先让学生认识到修改是其自我反馈的一种形式,可了解写作的实效和预期目的,且可以养成学生认真的习惯。

再者让每个学生出版个人作文选,自己编辑自己的插图和评议,并装订成册悬挂于班内学习园地里让全班同学阅读评议,评出最佳者给予适当的鼓励。其实这也是一种激励学生对自己写作总结、分析、修改、提高写作质量的方法。组办板报,每期设有“习作园地”刊载从学生个人手抄报、自选集、日记中选出的佳作;出版由教师任总编的班级优秀作文选,并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参赛,利用学生作文发表或获奖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成功欲的激发、强化。

郭山,教师,现居山东章丘。endprint

猜你喜欢
作文生活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生活感悟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