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主任养成教育工作

2015-05-28 10:53王林庆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4期
关键词:常规班主任工作

王林庆

【摘 要】小学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的形象是学生模仿的榜样。班主任是学校党组织和行政领导的助手,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实践者,是学生集体的建设者、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和教育者,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

【关键词】班主任;养成教育

一、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

班主任的工作是艰苦的,因为每天都有计划内的或预料之外的事情去处理。班主任的工作又是幸福的。因为在学生心目中最值得怀念的就是班主任。上海特级教师于漪讲过:“在学校里工作,只有当了班主任,才能真正体会当老师的幸福。学生来到学校,受到许多教师的关心、培育,但是班主任担负着对学生全面的教育工作,和学生接触最多,所以一般来说,学生对班主任的情感以及对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都要远远超过一般任课教师。”

进人角色的班主任都知道,班主任的乐趣就蕴藏在整个工作过程之中,班主任的幸福就在那繁重的工作中诞生。台湾教育家高震在著作的扉页上写道:“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们就是要实现从人到神的转变。因为班主任的工作是决定人生命运的工作,是塑造青少年灵魂的工作,是塑造未来的工作。正因为这份工作是如此的神圣、崇高、伟大、重要,所以班主任的岗位是重要的岗位。人民用阳光、蜡烛、园丁等美好的字眼和事物来赞誉教师,这是当之无愧的,对于班主任来说,更是受之合理。班主任不仅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递者,学生学习的发动者、激励者、组织者和评定者,而且担当着更多的角色。为了确保中华民族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现在起就要对教育进行深刻的改革,把立足点放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开发人的智力上,当然这是全体教师的任务,更是班主任的任务。

做具有崇高师德的班主任。教师职业道德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遵守的,由于班主任岗位的特殊性,所以对班主任来说,师德的规范性就更加重要。严于律己,率先垂范,教育学生做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要作那样的人。在教育工作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为人师表,诲人不倦。只有用这个标准要求自己,用这个标准衡量我们的工作,才能在班主任的岗位上大有作为,卓越超群。所以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1.亲近学生,研究学生;展现自我,树立威望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研究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最好的途径是通过活动观察。了解班风、学风,了解全班主要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解家长普遍的文化层次,找到亟待纠正的弱点;二要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爱好等),了解个人的生活环境,掌握哪些是积极分子,哪些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学生等等。在亲近与研究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你"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好朋友,树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那么,你的教育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强化常规训练带动教育教学工作

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一个学生调皮捣蛋、不合常规的举动往往会使一堂好课留下遗憾,使整个集体活动宣告失败,甚至使全班努力争取的荣誉付诸东流,直接影响到班集体的利益。因此,要扎实有效地加强一个学生的常规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常规、课堂常规、集会和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参观常规以及路队常规等等诸多方面。训练可以通过集体或个人、单项强化或全面优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务必使每个学生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约束力,形成习惯,保证整个班集体随时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

二、养成教育与教育

养成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这是指养成教育的重要地位而言。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却是教育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教育的质量指标。看一个学生的好坏,只要看看学生的行为习惯,基本情况就掌握了。抓紧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因此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是形成良好习惯最基本的方法。行为训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只有通过行为训练才能使学生身体力行,知行统一,才能磨练孩子的意志,形成他的好思想、好品质。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中要持之以恒,强调反复不是一天、两天的事,矫正一个不良习惯更不是三天两日的事。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

除了训练之外,我们还应该注意使用说服教育和榜样示范法。运用好的教育方法,树立典型的模仿的榜样,最终就能够培养起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使我们的教育获得成功。班主任的工作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培养锻炼出来的。班主任的工作水平不是说出来的,是管理出来的。

三、班主任与养成教育

摸索规律,注重培养。教育对象决定了我们研究的课题,必须放在青少年孩子身上,要教育人,必须要了解人。一个以育人为己任的教师,不仅要了解影响学生成长的外部条件,更要了解影响学生成长的内部因素。

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是教育工作的一个出发点,我们应从此出发来引导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预见性和艺术性。那么,这些孩子到底有那些特点呢,由于他们处在人生第二次高峰—青春发育期,生理变化很大,生理的发展促进了心理的变化,如:内心世界的封锁性,思想比较敏感,而且带有波动性。在义务感、责任感提高的同时,他的独立性、自制力开始增强,仿佛有了小大人的感觉,由于学习活动的性质和内容的变化,特别是后进生这个群体,通常是不爱学习,不想未来,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甚至对国家的法制、集体的组织纪律产生反感。在他们遭到批评时,常常有抵触情绪。他们难以改正自己的错误,做不出使人尊重的事情来。对于这一类学生必须加强对他们的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把他们的认识引向正确的方向,真正踏上人生理想的征途。这一重要的德育工作,通常班主任来完成的。

为什么有些淘气的孩子毕业后常回学校来看望班主任,而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反而对老师遗忘得很快呢,根本的原因就是班主任接触淘气孩子的次数多,对他的思想抓得准,摸得透,经常接触容易唤起某种情感。所以要教育好学生,必先了解学生,研究得透,工作会越出成效。教育实践证明:班主任应当是学生的引路人。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的形象是学生模仿的榜样。面向社会,班主任是社会化的导向者,面向学校班主任是学校党组织和行政领导的助手,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实。践者,面向班集体班主任是学生集体的建设者、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和教育者,面向学生,班主任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

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不仅是学生的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还应该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发展。班主任要像父母对待子女一样,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要像朋友那样,给学生心灵上的安慰。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班主任是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参考文献:

[1]孙远刚,杨文军.小学班主任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教育科学》,2011年6期.

[2]胡新兰.浅谈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2014年11期.

猜你喜欢
常规班主任工作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常规之外
夸夸我的班主任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不工作,爽飞了?
班主任
别受限于常规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