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单词背后的故事

2015-05-28 16:09薛婧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4期
关键词:德语

薛婧

【摘 要】词汇讲解是语言课的重要环节之一,如何更好地诠释词汇,让学生了解单词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内涵,是外语教师们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借鉴Bernd-Dietrich Mueller所著《词汇教学和内涵的解析》一书中介绍的诠释单词文化特殊性的方法,结合德语作为第二外语的教学实践,谈如何讲解词汇的文化特殊性。

【关键词】词汇讲解;文化特殊性;德语

本文通过借鉴德国著名德语教学法专家Bernd-Dietrich Mueller编写的《词汇教学和内涵的解析》(Wortschatzarbeit und Bedeutungsvermittlung)一书中关于“如何讲解有文化特殊性的词汇”的研究,结合德语在中国高校作为外语专业第二外语的教学实践,谈如何深入讲解一些词汇,以令学生真正领会词汇的内涵。

该书中介绍了十种侧重于词汇文化特殊性的讲解方法,各有利弊,各有特色,我们可以在教学实践中自由选择。

一、单一概念

是指将一个陌生的词汇放在学生熟悉、易理解的具体场景中来呈现。比如将nett(友好的、和蔼可亲的、讨人喜欢的)解释为“Nett ist, wenn man seiner Frau jeden Freitag Blumen schenkt”(nett就是指一个人在每周五都送他妻子花)。非常生动,学生一下子就能领会nett表达的感觉。其优势还在于,能让学生知道在德国人的文化中怎样做是nett的表现。但缺陷是,如果例句的数量小,会造成学生理解的片面。

二、上下层概念

即将单词通过其上层或下层概念导出。比如“in die Natur gehen”(到田野中去散步或漫游)是“wandern”(漫游)和“spazierengehen”(散步)的上层概念,散步比漫游的时间要短;而漫步一般都要事先计划好,然后带上食物和饮料,一般途中都会有野餐环节。这样通过对比解释一组上下层概念,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典型范例

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对同一个词的典型印象是不一样的,这里的典型印象并不是刻板印象,而是指在特定的社会中通常情况下大部分人对某事的定义或理解,所以在讲解时要注意给出目的语国家的人对词的普遍认识。比如提到Ferien(假期)一词,德国人常常会想到的是两到三周在海边享受温暖阳光的日子。

四、附加含义及转义

人们对词义产生的联想是具有文化特殊性的,表现为同一文化群体中的人对同一个词产生相同的联想基本是一致的,这种联想会因文化群体不同而有差异,且这类联想一般是刻板印象,讲解词汇时要注意介绍目的语国家文化中对其的附加含义。

五、词义的历时转变

应向学生讲解某一单词的含义随着社会发展是如何转变的,这背后蕴含着目的语国家特有的风俗习惯和人际关系,亦或是留在一个词上的政治经济印记。如Familie(家庭)现在指一对已婚父母和他们的孩子,早些时候指有血缘关系的全部亲属,包括爷爷、奶奶、叔叔、姑姑、堂兄弟姐妹等等,再早些时候指同住在一个房子里,整天在一起生活和工作的人。

六、与文化特征相联系

在解释单词时提别提及异文化中对某些概念的界定。如Freiheit(自由)是指个人不受任何制约地按照自己的希望和想象行事。然而何为“制约”呢?有些德国人会认为国家推行“限制高速公路上的鸣笛音量”就是所谓的“制约”。

七、有文化特殊性的含义体系

讲解词汇时要尽量引导学习者在目的语文化的背景下建立一个全新的含义体系,而不是将词汇嵌入到母语文化语境中去理解。如Kaffeetrinken(喝咖啡),虽然也表示“喝咖啡”这样的意思,但同时更重要的含义包括谈话、吃点心、享受一段惬意的时光,想要和某人拉近关系的一个手段。

八、与母语含义分离

解释一些概念时有意识地将其与母语文化中同样的概念做对比。如“老年人”,在日本比在德国更受人尊敬,通常日本的老人至死都和儿孙住在一起,而德国的老年人都是独居,他们基本和宠物生活在一起,老年人们组成各种俱乐部一起度过休闲时光。

九、具有文化特殊性的“反命题/概念”

在讲解词汇时介绍一些和本文化中截然相反的概念,引发学生注意到文化差异。比如大家都知道电视是获取新闻资讯的媒体,那么在德国“keinen Fernseher zu haben”(没有电视)包含怎样的含义呢?当然这不一定表示没有钱买电视,它可能是表达“这个人更愿意积极参与社会文化活动,更愿意读书看报,去听歌剧或参加文化沙龙”。

十、具有文化特殊性的引申义

一些词的引申义是非常具有文化特色的,在讲单词时应提别介绍。德语中经常用某种动物来代指某一类人,比如“Esel”(驴子)在德语中常指笨人或者愚昧的年轻人。

讲解词汇时需将其放在原语文化的语境中加以解释,注意介绍文化背景,一方面使学生注意到文化差异,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学习单词的同时了解关于文化、历时、国情的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在认识到跨文化差异之后,有意识地建立起目的语文化中的含义体系,逐渐做到能够准确地道地使用目的语。

参考文献:

[1]杨潮光,语言学导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德语
现代德语翻译的技巧与特点分析
浅析二战后英语词的涌入对德语词的影响*
英语对基础阶段德语习得的负迁移影响研究①
新时期高校德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德语学习中英语的干扰性问题及其在德语基础教学中的意义
德国1/5小学生不会德语
德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Eva Luedi Kong: Journey to the East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哲学“专业德语”教学研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