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改的一些回顾与思考

2015-05-28 13:05周华新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4期
关键词:课题新课程新课改

周华新

新课程改革已经历时十四个春秋,回顾和反思这十四年里我们所做的探索和实践,可以说有喜也有忧。喜的是,经过十四年的努力,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学实践,无论是形式还是本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不同程度的发生着这样那样的可喜的变化。忧的是,在这场历史性的教育革命面前,作为教育这一社会功能的承载者学校、教师,如何面对这场变革所带来的撞击和阵痛。这里,就自己在新课改过程中的一些思考,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可喜的变化

(1)学校的办学模式在变。随着新的办学理念的不断深化,学校也由过去孤立单一的“一言堂”“独角戏”模式,向更加宽广的领域延伸,学校办学模式向网络化、科学化、功能化迈进。家长学校,把教育的触角由学生延伸到了家庭、社区,使教育的社会化功能更加直接。新的评价机制,吸纳了家长、社会人士的参与,使学校的办学行为和教师的教育行为更加规范。信息技术教育率先在教育领域展开,其影响力迅速波及整个社会。

(2)教师的教育理念在变。“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今天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再这样界定教师的作用,似乎就有些生硬了。新课程改革的思想要求教师对于“道”,不仅是“传”这么简单,更主要的是要引领学生去“悟”。悟其真方能行其实。而对于“业”,不仅是“授”这么刻板,更主要的是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科学的“习”的环境,强调“授人以渔”比“授人以鱼”更具有持久性。在这些新观念的潜移默化中,教师的理念在悄悄转变。多媒体教学,使知识的呈现方式更加直观形象。互动式作业,使师生的交流更加充分。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价方式,不仅使学生的信心得以增加,也使学生的发展空间更加宽广。这些变化无不说明,在新课改的熏陶下,教师的教育理念已经开始由传统向现代过度。

(3)教师的教育行为在变。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新课程改革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土壤。离开这一片土壤,再好的教育思想也将是空中楼阁。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我们欣慰的发现,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无论老幼,不分学科。在作业的批阅中,教师的批语更加人性化。无论是人称的变化,还是内容的书写,都倾向于鼓励,赞许,哪怕是一个微小的闪光点。过去的所谓的“坏学生”,品尝到的不再是急风暴雨式的教训,而是和风细雨的引导后的惭愧和自律。

(4)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变。学生学习的方式,不仅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率,即量上的积累,同时也决定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即质的飞跃。反思传统的学习方式,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模式:“积累——思考——再积累——再思考”。新课程改革实施后,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模式有了变化,即“思考——积累——再思考——再积累”。对比这两种学习模式,我们不难发现,前一种模式是被动接受知识。而后一种模式则是在主动的探索。而这也正是我们新课改中倡导的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

二、忧虑与反思

(1)旧思想与新理念的撞击,难以取舍。新课程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很快在教师脑海里扎根,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我们不应忽视,传统的旧思想仍然根深蒂固的存在于教师头脑里,由于习惯的原因,一时半会还不能剔除。这就形成了一对激烈的矛盾,而且也是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一大障碍。其直接危害是导致新课程改革停留在表面,不能扎实的落实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公开课”“比武课”“观摩课”“示范课”中,教师总是竭尽全力来设计,实现新课改各种理念进课堂的目标,可一但到了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就又外甥打灯笼——照旧。致使我们的新课改成了装点“公开课”的一枝花。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圆,新课程改革作为一场划时代的教育变革,不应该是为了装点几堂好看的“公开课”,所以,解决这一矛盾,应该是当务之急。

(2)旧制度和新机制的并存,互相掣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育机制也在不断的健全。但我们也感觉到,一些旧的制度仍占据着主导地位。新机制与旧制度相互冲击,形成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如对学校、教师的评价中,教育业绩的范畴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局限在单一的学科成绩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现象还很严重。虽然在其他方面有所涉及,但影响力与教师的付出不相对等,致使学校、教师为了追求成绩而顾此失彼。当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新的机制还没有完全适应教育的需要之前,旧的制度还不能一下子就退出。再者,人们的心理转变,社会的认同都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出现这样的矛盾应该是正常的。解决这一矛盾的过程也自然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3)课题研究与成果转化的不协调,虚实倒置。新课程改革,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也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一个极为广阔的天地。但纵观近几年来的课题研究,我们不难发现,研究者往往只重视过程而不重视成果的转化。课题研究成果难以实现向教育实效的转化。此外,在课题研究上重理论研究而轻实际问题探索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存在的一些细小的琐碎的问题往往被研究者忽视,而这些问题正是阻碍新课程改革的落实到课堂,落实到学生的关键因素。

猜你喜欢
课题新课程新课改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