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2015-05-28 15:43何志强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4期
关键词:分母长方体分数

何志强

数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严密的科学系统性。概念间存在着相互紧密的联系,充分挖掘这些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注重知识的发现和探索过程,让学生从中获取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伙伴合作学习,以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目前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认为可采用以下一些方式进行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

一、通过直观事物进行教学

数学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而儿童掌握概念是一个主动的、复杂的认识过程,并且,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与直觉和感性经验相联系。因此,教学中要为他们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加强直观性,使之逐步抽象内化成概念。例如小学生认识自然数“5”时,教师可让学生自己从学具中拿出5支彩笔,5只剪纸小鸟,拍5下手,走5步路……然后抛弃彩笔、小鸟等东西的非本质属性,使学生认识到这些“5个东西”都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最后通过第五个、第五行……从序数的意义上丰富学生对“5”的认识。

二、创设情境教学

由于学生具有好奇的心里,故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教学概念,易刺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且情境刺激可形成深刻鲜明的表象,对概念的巩固也起着重要作用。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可作如下设计:

(1)判断下列各数能不能被3整除。

87 、126、963、1408、5322

(学生用笔演算,逐一找出答案。)

(2)不计算,由学生随意提问一些数,老师回答哪些数能被3整除,并且让学生演算验证。

(3)老师告诉学生有一个简单的方法,不用做除法就能很快知道哪些数能被3整除,并做一些练习。

(4)引出新概念: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告诉学生,老师就是根据能被3 整除的数的特征来判断的。

这种设计,给学生一种神秘感,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标。

三、通过生活实例教学

数学来自于现实生活,结合生活实际教学数学概念,将生活原型数学化,知识的获得能从感知上升为理性,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时,可由一个故事引入:“小明、小刚和小芳三人各带同样长的线去广场放风筝,小明把线放出3/5,小刚放出2/5,小芳放出2/7,他们三人谁的风筝放的高?”学生们会积极的想解决问题,但却不会解答,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只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会解决了?”引导学生将生活实例转化为数学问题——比较这三个分数的大小。

四、动手操作教学

对有些较难理解的概念,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看、摆、想、说等活动,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旧知到新知,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归纳出新概念。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可如下设计:

(1)课前布置学生每人自制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并把上下两个面涂成红色,前后两个面涂成蓝色,左右两个面涂成黄色。

(2)上课一开始,要求每位同学吧自制的长方体沿棱剪开,并把涂有同一颜色的两个面叠在一起。

(3)分别求出上下(红色)、前后(蓝色)、左右(黄色)两个面的面积,再把六个面的面积相加。

通过动手操作和计算,学生观察的清楚、明白,对表面积这一概念理解的清晰,掌握的牢固。

五、设问质疑教学

设问质疑最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思维也最活跃。通过此法揭示教学中内容自身的矛盾来掌握概念,能够突出学习新概念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调动学生学习新概念的强烈动机和愿望。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复习巩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然后设问:像1/2+1/3,5/6+3/4这样的不同分母的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减呢?为什么?应该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呢?

六、类比求异教学

数学概念间存在着大量可以类比的内容,运用类比法教学概念,首先要设法寻找新旧概念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从已知概念中的某些特征,架起联接新旧知识的桥梁,启发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类比,在类比中得出新结论,从而促进知识的迁移。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与商不变性质进行类比,教学比的基本性质可与分数基本性质类比,教学百分数应用题可与分数应用题类比等。

总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具体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几种综合使用,达到优化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为培养新型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分母长方体分数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去括号与去分母”能力起航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分数的由来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可怕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