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流行歌曲创作的“民族化”问题

2015-05-30 10:48周玮玮
文化产业 2015年9期
关键词:民主化流行歌曲民族化

周玮玮

摘 要:所谓流行歌曲,“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感情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歌曲”。人们通常所说的通俗歌曲就是从流行歌曲演变而来的,是否是流行歌曲与歌曲自身的创作和演唱没有太大的关系,关键因素是其传播的范围和人们对其的接受情况。“使用通俗唱法唱出来的歌曲并不一定就是流行歌曲,通俗唱法也可以去唱民歌,同样民歌也可以成为流行歌曲”。

关键词:流行歌曲;民主化;问题;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9-00-02

一、流行歌曲《花田错》中的“民族化”元素

流行歌曲创作中的“民族化”元素,可以分成多个方面。不同的时期,歌曲创作者在创作中对“民族化”元素的运用作出了不同的的尝试,并且有很多成功的作品产生。这对流行歌曲吸收民族音乐元素以及对民族音乐的复兴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民族音乐元素在歌曲《花田错》创作中的吸收运用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一)流行歌曲《花田错》创作背景。《花田错》最初是一部京剧,它的故事起缘于《水浒传》,“花田”的原本意思是种花的农田,花田错是发生在一个种花小镇,在花田祭上发生的一系列阴差阳错的故事。这首京剧中的中国诗词之美深深的折服长期受西洋教育的王力宏。这部京剧的文字华美,讲诉的是凄美浪漫的爱情故事,唱腔曲折婉转;这就是王力宏把“花田错”这部京剧改编成一首凄美的情歌的原因,并且为他的专辑《盖世英雄》揭开序幕。

(二)流行歌曲《花田错》中民族乐器的使用。受西方现代音乐影响我国出现了自己的流行歌曲创作发展,在演出乐器上也多是直接借用于西方的现代音乐。而在我国流行歌曲创作过程对民族音乐元素的吸收,首先就体现在乐器方面。王力宏的这首《花田错》在其伴奏乐器上,运用了九种中国民族乐器。以二胡的拉奏引出歌曲的旋律,后将二胡、单皮鼓、大锣、小锣、小三弦等民族乐器完美的糅进这首歌曲当中, 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视听享受,是典型的流行时尚和唯美音乐形式的结合。”还有很多流行歌曲的创作中运用了中国民族乐器,如周杰伦的《青花瓷》,在其歌曲的伴奏上运用了古筝、竹笛等乐器,这种运用是对民族乐器的认同,使我国民族音乐得到了弘扬和发展。

(三)流行歌曲《花田错》对戏曲唱腔的借鉴。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把流行唱法和民族戏曲唱腔融合到一起的艺术形式——戏歌。这也是戏剧艺术改革的一个方向。把戏剧用流行歌曲常用的通俗唱法演唱,容易让更多的人接受戏剧。这对戏剧的发展和普及产生重大意义,也是戏剧变革的需要;同样,借用戏剧的唱法为流行歌曲创作和表现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式。

《花田错》这首歌在唱腔上运用了多种京剧上的唱法,如假音、转音、长音。花田错不像以往的中国风歌曲,只是多加些中国的乐器作曲, 及歌词比较有中国诗词的味道而已, 这首歌连唱歌的技巧都根据曲风来变化, R&B唱腔,京剧唱腔,蓝调唱腔,Rep唱腔都融合在这张专辑中, 以往中国乐器歌词是主角,但这首歌却是唱腔变成主角。

(四)流行歌曲《花田错》中古典诗词的吸收。现如今,流行歌曲已经做为日常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融入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流行歌曲和文学作品一样成为了一种文化,虽然被称为通俗文化,但它的根本是来源于生活,在词的创作问题上,这就要运用到文学作品。严格意义上讲,歌词的创作也属于文学创作范畴,它的前身是诗歌,早在我国古代就有这种艺术形式的出现,还有一些人专门为诗歌谱曲,便于演唱。在歌曲《花田错》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古典诗词的影子。

二、从《花田错》看流行歌曲创作中其它“民族化”元素

流行歌曲创作的“民族化”现象日益普遍,除了上文讲到的民族器乐、我国戏曲和古诗词在流行歌曲《花田错》中的运用之外,很多流行歌曲的创作中还融入了一些《花田错》中没有运用到的民族音乐元素。如:二十世纪流行的“西北风”到本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流行民歌”再到最近几年兴起并延续到现在的“中国风”歌曲。这些民族音乐元素对流行歌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西北风”。西北风的歌词大体以西北农村经济文化为背景,它将人们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渴求以歌声的形式表达出来。深刻表现出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将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音乐的表现形式融合在一起。它是内地文明与沿海文明的一次主动交流,是内地全体人民对于精神和物质上失衡的强烈反映。西北风劲吹也是内地流行歌坛真正意义上的一次成熟。“西北风”,从歌曲的旋律和歌词上充分反映出对我国西北文化产物的延续和我国西北人民热爱民族的激情。

(二)“流行民歌”。当今很多流行歌曲的创作素材,部分取自于民族歌曲中的某些乐句,乐段,换而言之,流行歌曲创作时,将民歌中的素材简单化了,用于大众传唱,这种形式流行于当今社会,我们称之于翻唱。这种新颖的创作方式,是现代社会流行音乐的走向,是将经典的民歌重新组织旋律进行二次加工再包装,进而以流行歌曲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它与民族器乐的题材借鉴不同,他们仅仅取其中的曲调和部分素材,然后加以扩充、移位,而流行歌曲翻唱民歌的这种方式更简单化。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均衡发展和壮大,人民愈加重视自己的文化特色,强调我国本土文化底蕴,其中就包含音乐文化。在这一大背景下,西南等地的少数民族民歌日渐流行,同时,文化旅游也为传统民歌的传播开创了条件。

(三)“中国风”。说起“中国风”歌曲,首先想到的是周杰伦和他的歌词作者——方文山,他们是“中国风”歌曲中具有重要影响意义的关键人物。他们掀起了一股“中国风”热潮,这种影响力是其它歌手们无法达到的。他们的作品深刻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和对民族音乐文化遗产的促进。

“当我这种文化意识跟音乐相结合起来时,就自然而然的孕育出所谓‘中国风的歌词,这是首先跟大家解释为何我会创作出如此倾向的作品……后来我的文字因缘际会的跟杰伦的音乐相结合,所以才创作出那么多‘中国风的歌曲来,并且很荣幸的得到了许多人的肯定与喜爱。”这段话出自方文山在北京大学的演讲,给流行歌曲的“中国风”下了定义,那就是和民族文化意识的结合。他们的很多作品正是这种结合的结果和结晶。

三、流行歌曲“民族化”问题的前景展望

过去的音乐文化中,流行歌曲与民族音乐一直处于一种相互抵触的境地,而随着我国全民音乐文化素质的日益提升,它们已经逐渐由格格不入的状态转变成相互促进相互贯通的良好发展趋势。

“流行歌曲和中国的民族音乐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也不能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位。”我国的民族音乐从夏商时期就已经出现,发展到现在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这几千年中,民族音乐随着朝代的更替不断变化发展,始终都占有重要的位置。通过民族音乐的发展,可以看到我国在不同时期人们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民族音乐的发展史可以说是我国政治文化的发展倒影。数千年的发展,使我国的民族音乐体系逐步完善,而流行音乐则是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所形成的一种新的产物,虽然流行歌曲的出现受到众多人们喜爱,但是从民族音乐的发展史可以看出,民族音乐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流行歌曲创作中都融入了民族音乐元素,这也是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一个契机。笔者有一个大胆的设想,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的融合将达到一个顶点,进而产生一种新的,从没出现过的音乐形式,这也是将来流行歌曲和民族音乐最终的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民主化流行歌曲民族化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徘徊于民族化与现代性之间——以《云中记》为例
论我国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论我国新一轮司法改革:职业化还是民主化
网络行动者的新媒体使用特征、影响及媒介民主化
构建乡镇政府财政监督民主化制度框架
《打支山歌过横排》——“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五
《摘葡萄》——“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四
《刨洋芋》——“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