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女大学生健康教育

2015-05-30 16:35沈艳梅
文化产业 2015年9期
关键词:女大学生健康思想政治教育

沈艳梅

摘 要:十八大报告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个人来说,健康是其参与社会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人的社会参与程度。女大学生作为未来知识女性的代表,作为明日社会的女性精英,更作为未来的妻子和母亲,她们健康与否,不仅仅关系到自身的成长,还会影响未来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家庭的和睦以及未来子女的培养与教育。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入手,从健康的四个方面,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出发,对女大学生的健康现状进行研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分析。本文以女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其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的研究,发现并分析问题,进而探讨促进其健康成长的方式方法,提高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女大学生;健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9-00-01

一、高校女大学生健康存在状况

(一)女大学生道德健康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利用假期进行“变脸”,去整容医院解决面子问题的女大学生络绎不绝,没有经济来源的她们,让家长承担了高额的美容费用。还有一些人,把穿明星同款服饰,买高档昂贵的化妆品当作一种时尚,追求高消费,对外在的过度重视和对物质的过分享受甚至诱发和促使部分女大学生进行偷盗、诈骗、卖淫等违法犯罪活动。

(二)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心理学的性别差异理论表明,大多数的女性具有细腻的感知、具体的思维、脆弱的感情,她们的内心冲突的较多。再加上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大背景下,就业、爱情、人际关系等问题不断凸显,因此她们对待压力的情绪不够稳定、反应也比较强烈。

(三)女大学生社会适应存在的问题。据调查,几乎在所有的院校中,女大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要高于男大学生;在成绩较好的学生中, 女大学生也占优势,然而这种“优势”在女大学生步入社会时并没有显现出任何优越性。虽然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大学已然证明了她们的聪明才智,但是在面临就业时,她们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如她们看到一些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现象,就会慢慢的消减了在校期间的自信和激情,变得不那么积极上进。女大学生的成绩较好,但是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都相对较弱,一旦遇到操作性强或专业不对口的情况,她们受挫严重,缺少深入学习的毅力和勇气。在新环境下,作息时间、人际交往、工作强度等等都需要快速适应,这就使得她们无所适从,对自己的未来毫无信心,慢慢消沉下来。

二、加强高校女大学生健康观教育途径

(一)加强女大学生思想政治德育教育。实践证明,不能正确树立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很多女大学生道德出现状况的原因之一,所以进行女大学生德育教育,首先要以“三观”教育为主来增强女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使女大学生自觉争做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四自”女性;另外,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女大学生的道德培养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而良好的校园环境必须由良好的校园文化相依托,因此,高校必须把创建优质的校园文化环境作为重点,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使女大学生在其中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主流媒体也应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多宣传如张丽莉等典型形象,多播放如“感动中国人物”评比与颁奖宣传片等励志节目、多发表女劳模的先进事迹等,用典型的力量对女大学生进行教育,这对于女大学生提高道德意识、规范行为习惯、确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加强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进行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科学的结合女大学生心理特点和发展的规律,聘请专业老师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心理辅导等多形式的活动,帮助女大学生正确的自我归因,看清自己、接纳自己、欣赏自己,培养良好的性格,懂得如何合理地发泄自己的消极情绪。在校园里积极营造适合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充分合理地利用如板报、校报、校园广播、校内网站以及校内微信公众平台等方式,普及女性心理知识,开展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

(三)女大学生身体健康教育途径。关注女大学生身体健康并制定合理的医疗制度保障,如每年一次的免费全身体检,做到有问题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同时,也要努力提高家庭成员的健康意识,使他们能够做好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让女大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高校也要多制定符合女大学生身体机能和兴趣爱好的体育课程及体育竞赛,引导和鼓励女大学生参加经常性体育锻炼,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提升女大学生的体质;在学校和社会上大力开展女性健康和营养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女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并提倡合理的、科学的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

(四)女大学生社会适应性培养途径。在家庭教育中,实现双性化的教育模式,使女大学生不仅仅有温婉、细腻和善良的特质,还兼具理智、果敢、和坚强等男性优良品质,以塑造女大学生理想人格;在课堂上,将女性心理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理论讲授和情景模拟并行,提高女大学生受挫和抗压能力;开设女大学生职业训练营,邀请一些成功职场女性与女大学生畅谈职业兴趣、职业规划、求职经历以及处世之道;组织女大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及实习工作,让她们在真实的社会大环境中开拓眼界、锻炼才干、了解社会需要的能力与品质,以便回到校园后更有针对性的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将社会性别平等纳入健康政策及其他社会公共政策,为女大学生在社会上公平竞争提供基本援助和法律保障。

女性在家庭中的特殊角色,决定了她们的素质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从而关系到21世纪中国人口的素质。因此,加强女大学生的健康观教育,使她们在思想道德、心理、生理基础以及社会适应性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提高生活质量、充分展现现代女性魅力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和心理基础,同时也对提高人口素质及小康社会的建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罗萍.关注当代女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对一座沿海城市高校女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调查:广东海洋大学党委宣传部,2006

[2]中国新闻网:吉林省妇联对吉林大学等五所高等院校女大学生恋爱观调查,2007

[3]中国妇女研究网:为什么埃博拉病毒的主要受害者多为女性,2014

[4]王延奇,李世荣.女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研究及提高对策:教育与职业,2006

[5]刘仕群,蒋广学.在校园与社会间成长与应战的女大学生:青年研究,1997

[6]赵康太.当代思想理论教育前沿问题纵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女大学生健康思想政治教育
六字诀健身气功锻炼对女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影响实验研究
有氧健身操结合瑜伽练习对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