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导学案的编写和实施

2015-05-30 10:48钟引兰
陕西教育·教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学情学案原则

钟引兰

随着我校高效课堂改革的稳步推进,导学案已经成为有效教学的重要抓手。导学案是教师整合课程资源,宏观把握教学重难点,科学合理地设置适合高效课堂模式的学习材料。导学案的编写和具体实施直接关乎着课改的成败,下面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遵循主体性原则。新课改提倡角色转变,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要求把讲台还给学生。如本学期我在设计《升华和凝华》导学案时,适当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气候变化,如降雨的形成、霜的形成,调动学生主动观察自然现象,课堂展示汇报,这样比单纯由教师讲要有效得多。

2.遵循探索性原则。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导学案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遵循启发性原则。导学案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启发性,化抽象为具体,变难为易,采取循序渐进,层层推进的启发性原则。

4.遵循灵活性原则。备导学案时,要密切关注学情。学生基础层次不齐,接受能力也千差万别,所以导学案的设计要灵活多样,强烈反对一刀切,一把尺子,对不同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

5.遵循梯度化原则。导学案问题的设置要难易适中,循序渐进,重视复习导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如设计《光的反射》,可以复习相关的知识,复习导入。这样温故知新,遵循了梯度化原则,符合了学生认知规律。

6.遵循创新性原则。导学案设计内容要有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如设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时,可以安排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振动产生声音、声音的传播方式,从而总结规律。

二、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模式

提前备课,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1.整体感知: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整体感知教材,宏观把握知识体系,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

2.集体研讨:备课组长提前一周召集全体组员就教学内容进行说课,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内容。

3.课前备课: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正式上课前收齐适度批阅,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完善。

4.课后备课: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学生认真填写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在导学案的有关栏目处填写“课后反思”,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

三、导学案实施注意事项

1.加大导学案的检查力度。教师必须提前打印好导学案,并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预习后交给老师,教师根据需要抽查或全批导学案,彻底了解学情,进行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严禁组织学生代替教师批阅。

2.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主动性和独立性。不管课前还是课上都要主动依据导学案进行自学探究,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教育学生课前预习时切忌抄袭他人,弄虚作假。

3.课堂上要求教师以学定教、灵活使用。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课后教师要填写“教后反思”,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

4.班主任要合理安排学生座位,构建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班主任要协同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合理安排学生座位,以便于开展小组合作,同伴互助。加强小组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功能,同时每组确定一名小组长,负责本组成员学习过程的组织。

5.班主任要积极构建小组评价体系,精心设计自主管理、高效学习评价表,科任教师积极开展小组评价,随堂统计各个小组评比结果,评出最佳学习小组,并予以奖励。

6.学生要及时收集整理导学案。准备文件盒,分科分类整理导学案,这样既能保证导学案数量,又能发挥导学案应有的功能。

导学案的编写和实施需要教师积极参与,大胆创新,与时俱进。同时还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挖掘它的潜力,发挥它的优势,从而助推高效课堂改革的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  陕西省神木县第五中学

编辑  聂蕾

猜你喜欢
学情学案原则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乡愁导学案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比例尺(一)”导学案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