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喜剧小品的特色与问题分析

2015-05-30 10:48范妮果崇英
艺术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辽宁

范妮 果崇英

摘 要:辽宁喜剧小品在我国有着较广的市场,深受大家的喜爱,本文主要以《欢乐喜剧人》为例就辽宁喜剧小品的特色与问题分析,希望为辽宁喜剧小品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辽宁;喜剧小品;《欢乐喜剧人》

2015年4月25日起每周六晚间黄金时间在东方卫视播出《欢乐喜剧人》是一档由欢乐嘉娱、华录百纳及东方卫视联合打造的全国首档明星喜剧竞赛真人秀节目。该节目集合了中国喜剧舞台的中坚力量,南北喜剧形态的比较,表演风格的呈现,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对比,给观众带来极大的视觉和娱乐享受,对于研究者来说亦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对喜剧小品,尤其是新时期下辽宁喜剧小品的特色与问题研究,提供了一個难得的机会。该节目由著名影视剧演员吴秀波担任主持,演出团队包括贾玲、宋小宝、沈腾、吴君如、刘仪伟、乔杉、修睿等担任参赛选手,通过喜剧的各种节目样式传递快乐。

1 辽宁喜剧小品在艺术形态上偏向于展示性格喜剧

东北喜剧小品多以丑角和旦角表演为主,男演员就叫“丑”,女的叫“旦”,男人担当着重要的演出任务。这在《欢乐喜剧人》中辽宁铁岭民间艺术团的小品中形成了以男性为主角的表演模式,包袱大部分由丑角抖出来。以宋小宝为代表的表演都是不折不扣的男人戏。东北喜剧小品中形形色色的喜剧人物,其年龄、身份、形象、性格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主人公形象的塑造都与喜剧小品中的“丑”角有关,扮相“丑”、语言“丑”、动作“丑”,正是这些丑得不能再丑的形象,为广大观众奉献出令人心旷神怡的喜剧美。

2 歌舞表演是辽宁喜剧小品不可或缺的元素

喜剧小品是戏拟地表现人物,而不是演人物。斯坦尼认为演员要进入人物的形象、思想、性格、心理和情景,演员要与被演的人物合一。喜剧小品从来都没有人物扮演的说法,因为演员从不完全进入人物,不与人物合一。喜剧小品既不直接进入人物,以人物的立场为自己的立场,又不以演员的立场为自己的立场,而是以丑旦的立场去模拟人物,演员在以丑旦的立场去模拟人物时,就发生了一种戏剧的奇迹:人物的立场和形象被丑旦立场和形象所变形。喜剧小品的说口,来自场院、地头田间和大车店子里扯出来的笑话和故事,它是如此轻松、容易理解,富有时代感,如同戏曲说口中的“包袱”,老百姓说得开心,听着熟悉。郭翠君在《文艺报》上撰文说,东北喜剧小品在创作上,以东北喜剧小品的“说口”延伸为喜剧小品的对话和独白,形成了一种唯东北喜剧小品独有的语言叙述方式。东北喜剧小品的语言不仅仅运用了东北方言,更重要的是,运用了东北喜剧小品式的语言叙述方式。

3 创作不足,整体水平下降

鲁迅曾说“文艺是国民精神的光”,辽宁喜剧小品也是文艺,也是东北人民精神之光,它构筑了东北人民的文化内涵,绵延不灭。但不幸的是,近些年来,与表演的繁荣相比,辽宁喜剧小品在创作方面,这束“光”有些黯淡:任何一门戏剧都是综合而浓缩的舞台艺术,也难以例外,小品的剧本从故事、立意到主题和结构设置,注定要在一段浓缩的时间内完成,并达到预想的舞台效果,并不是一件易事,这就对剧本的整理和创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整理传统小品剧目的同时,如何发现新的戏剧发展点,如何取舍切近现实的表现题材,如何组织现今生活下丰富的物质和思想材料,即如何创新地创作出具有全新意义上的剧本,考验着剧作家的智慧,也关乎辽宁喜剧小品的未来发展。辽宁喜剧小品艺术也是一样,由于剧本创作和戏剧形式创新性的不足,在喜剧小品蓬勃发展,受到广泛欢迎的同时,剧本发展的后劲也是需要受到广泛关注的。并且由于市场经济的调配,薪资和知名度等主要原因的影响,针对现今喜剧小品市场的逐渐扩大、演出的相对活跃和表演人才的相对充足的事实,甘于坐冷板凳当幕后英雄而从事戏剧剧本创作的人才与专门从事有关学术研究的人才一样,实在是少之又少。即便是能够兼事剧本创作并且愿意投入精力和时间去进行创作的演员,也不是非常多。

同时,喜剧小品创作方面的年轻力量不足,也是一个比较显著的问题。对于当下喜剧小品接班人的现状,虽然市场活跃,修习喜剧小品表演的学生也众多,但是学习戏剧尤其是喜剧小品曲艺剧本创作的专业人才并不多见。以辽宁大学本山艺术学院为例,本山艺术学院开设了民间艺术(表演)专业,但是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却更偏向于影视剧创作,而不是喜剧小品剧本创作。不得不承认,也存在一些对喜剧小品有着特殊热爱和抱负的年轻人在创作喜剧小品剧本,但尽管大家有一些奇特而优质的想法,但真正的原创并不多。年轻是原创力的来源,但在创作过程中,还是需要有好的创意和好的架构,需要有创作者对现实的看法和立场,需要对故事足够真诚,最重要的是需要有真正对喜剧小品传统内蕴的继承和长久地对喜剧小品的艺术领悟力。

原创性剧本质量的失落也是喜剧小品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实现原创性非常艰难”,而且在现今时代,作为文化产业的喜剧小品对市场的意志最后转化为创作者、演职人员甚至整个喜剧小品剧场的意志,加上作者和表演者不可避免地对名利的诉求,这样,剧本的原创性和想象力都会受到影响,而流于对市场的迎合,从而体现出文学性、艺术性、思想性不足的弊端。事实上,在影视产业中,文学性和市场是可以相互依存的。例如,现当代著名作家刘恒(小说《伏羲伏羲》等被改编为电影),在他写小说的时候,自己就会想到一系列类似的产品,并且他第一个想到的是,如何从文学性的语言转换为影视画面的语言。其实,小说和剧本,都是写作的一个形式,这个形式往往是很容易逾越的。喜剧小品也可以借鉴这种模式,先有一个好的想法,一个好的故事,向内添枝加叶,增添喜剧小品剧本的艺术内蕴和表现方式。

此外,我们当前的喜剧小品剧本创作,缺乏宽阔的视野,这跟我们创作者的生活状态有关系:由于切近人民的生活体验不足,写出来的东西接触面比较窄。喜剧小品创作如果想要获得更大的进步,创作者要更多地走进生活,这样才能提供更丰富的喜剧小品剧本灵感和创作资源。

综上,中国戏剧不缺表演人才,每年在评奖过程中总能发现一些闪烁的明珠,青少年当中也不乏新苗,但是在传统剧目的整理、新剧本的创作方面仍显不足,亟须加强。这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尚长荣先生在第21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晚会现场说过的一段话,用来反观喜剧小品的现状也未尝不可。喜剧小品曲目繁多,但不可忽视的是,要推出一台理想的好戏,必须从喜剧小品的地域特色和接受心理出发,优化团队构成,改善演艺环境,从编到导到演都要下足功夫,精致打磨,挖掘喜剧小品艺术的民俗优势。只有如此,喜剧小品才能摒弃其面对的种种劣势和缺点,在实现其审美现代性的进程中以自己的创造性力量汇入中国的、甚至世界的戏剧潮流,为普适性的戏剧审美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孙艳红.东北喜剧小品中的二人转现象[J].舞台研究.

[2] 杨朴.二人转的文化阐释[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204.

猜你喜欢
辽宁
辽宁风采
辽宁风采
辽宁风采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澳门辽宁 携手同行
辽宁舰
辽宁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