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水行为心理在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015-05-30 10:48李娜
艺术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湿地公园亲水性

李娜

摘 要:湿地公园是“城市的肾”,起到调节城市小环境、生态环境,净化空气,降低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碳排放的作用,更成为城市生活的一种主要的文化休闲娱乐场所。本文将亲水行为心理做解读分析,以分析洋湖湿地公园为例说明亲水行为心理对洋湖湿地公园水环境的设计影响。

关键词:湿地公园;亲水性;行为心理学

湿地公园是城市滨水景观中重要的休闲景观。水成为一种自然媒介转为社会媒介可拉进人们的距离从而激发人们更多的社会活动,在与水的亲密接触中,各种行为的人可放开身心得到最为自然、放松和亲切的行为心理体验。这也是近年来为何提倡绿道、蓝道等在各城市公园景观区中大力推行的重要原因。

1 亲水行为分类的设计依据,主要从几个方面来看:时代性、季节性、人群分类、观赏性与体验性

第一,随着时代變迁,人们对水的驳岸设计和亲水的行为方式更倾向于资源节约型、生态性和人性化的角度。新建的诸多公园中对环水驳岸的处理,由原来的高差较大变为以自然石、花木、草坪的缓坡来衔接过渡。对水面的处理也由原来的简单挖土填湖、盲目扩大,变为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的湿地水景的风貌。

第二,季节的更迭,枯水期和丰水期对景观设计的影响。水系构建与人群交互亲水的多种行为方式。例如,长沙沿江风光带,枯水期的冬天11~3月份种植油菜花开放吸引人群拍摄;到丰水期水位上涨又形成气势恢宏的江河,人们可以展开一系列生动的活动,如远眺江面、聚餐、钓鱼、游船渡江等。

第三,人群分类。按年龄段分为三类:老年人、青年人、儿童。而按群体分类则是:单独一人、情侣结伴、3~5人成群和5人以上群体。

第四,注重观赏性与体验性。湿地公园中既有观赏性为主的大面积水域,又有诸如音乐喷泉、溪道等造型为主的水体来增加人群的体验性和观赏类型的多样性。水体验设计如桥、坝、河滩,注重水体流动性等活性的展现,营造更多与水体接触的机会。

2 以洋湖湿地公园为例

2.1 洋湖概要

洋湖湿地公园位于湖南省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洋湖垸片区,分湿地生态社区、湿地生态保育区、湿地生物多样性展示区、公共服务区、湿地科教区和湿地生态走廊,绿化率高达70%,负氧离子含量比中心城区高出6倍。

2.2 环湖休闲区的设计

水环境设计解读:洋湖水环境显现出朴实无华的原生态统一感。对自然湿地生态环境的模拟和保存是洋湖湿地公园最大的设计亮点。其地处河西猴子石、黑石铺、湘府路大桥三桥交汇临湘江之间,河滩及生物的多样性丰富,生态地貌温和。通观整个园区将大湖面的水面化为自然小块,保留湖线水道杂草丛生,小水面和水道的迂回设计,管理层理性控制水上娱乐项目的开发,避免其对水道驳岸的破坏。从水环境的微观层面,做了诸多细分设计。行为心理体验:城市规划师杨·盖尔在《交往与空间》将人的户外活动分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自发性活动能引发更多的良性循环的社会关系,从而实现由必要性活动向社会性活动的自然过渡。

(1)“边界”丰富。设计者将大小水景交织相融创造丰富的“边界效应”。既有利于疏散游玩的人群,削弱了人群在公园中游玩所带来的高峰期拥堵负面行为心理,又避免了核心景观密度过高所引发的不适感。集中表现在把景区分成碎片化,细致的公共设施设计,如公共坐凳的超长尺度和环水分布、木栏杆的单边设计,增加人群在景观节点处的游憩时间、面积、活动方式。

(2)情感共鸣。“静线”以近距(5~30M)观赏为主:睡莲满溢、水草丛生、绿树林立、水鸟扑飞。“动线”中景(30~150M)中速移动观看:小桥流水,种植的芦苇、蓼草、菖蒲、水葱等300多种植物与公园水面交相辉映,略微起伏的林间草地,间或显现绕水的木栈道,偏安一处的木凉亭,能激发游客回忆心理的共鸣,感受到洋湖水景之节奏优美,景色舒缓,勾起儿时在湖边或水塘边的嬉戏游玩,河边垂钓、观鱼鸟、赏荷花等游山逛水的美好感受(如图2)。

(3)慢速游园。杨·盖尔曾说:“慢速交通意味着有活力的城市。”洋湖湿地公园,其地理位置限制了从西往东的车辆车速,对周围小区居民辐射效应较大。顺时针入园后便被狭长的水道带领,奠定人们慢速游园的步伐。正如彭一刚在《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平面的布局、空间的延伸、流动都十分重视视觉的引导性。例如,园林中的游廊——“一种狭长的空间形式——通常具有极强的引导作用,它总是向人们暗示……”在规划设计中,让步行道路和自行车路接触并展示出自然环境之美,在滨河景观的规划设计中将蓝道和绿道结合起来,形成开放空间与水道相互联系的一种形态,那将充分展现滨河景观的魅力。蜿蜒的水道和绿道紧密结合,将开放性空间景观有机收纳,步行空间行为变得活跃。另外,自行车游步道的设计限制了机动车带来的快速交通,增加骑行游览的时间。

2.3 环湖游步道的设计

介于中国古典传统园林乡野之美与西式几何园林之间,却又游离于两种风格之外的自成一体、浑然天成的美好感受。

(1)精在体宜,无为而治。洋湖湿地公园是长沙市内濒临湘江,同时又被各大交通主干道如潇湘大道、南二环、含浦大道、南三环环抱的公园。无明显的入口和出口,多交通、多点到达的散点布局,使得游客每次到达都会有不同的心理感受。无论从哪个方向驱车前往都不用绕行,即可顺利进入园区开始游玩。

(2)洋湖驳岸与亲水性的关联。洋湖的驳岸景观类型分为三种:自然驳岸缓坡入水、平台构筑硬质驳岸、重植被生态驳岸。其中自然驳岸最多,亲水性较高,引发人与自然水景的亲近系数最大,而夏、秋两季中人们观水、玩水的活动量最频繁,这类驳岸能引发人们更多的亲水行为,并在亲水活动过程中,带来良好的舒适体感(如图3)。

3 洋湖湿地公园所构建现代游乐观念对亲水性行为的影响

3.1 现代游乐观念使得人们在滨水环境中的亲水行为心理更加多元化

同时,新生态环境要求下所催生的湿地公园的原生态、低技术、低碳的改造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

3.2 增加互动性亲水活动

一是生态的教化互动。例如,观赏野生动物平台的构建、种植、放生活动等等。二是水污染净化活动。例如,观察水环境净化实验的过程,建立模型景观模拟其过程。三是科普知识的播放,大型水利设施的原理模拟。

3.3 智能化大数据导向

利用大数据分析固定人群的微观行为和心理感受,判断湿地的游乐指数。例如,停车位空置量、风速、温度、噪音、气味、空气PM值、人群密度等等。

随着洋湖湿地公园的日益完善建成,它呈现给市民更多的美景和愉悦的亲水体验,它也将承载更多湖湘地域文化精神。

参考文献:

[1] 彭蓓.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洋湖烷城市湿地公园研究[J].湖南省城乡规划论文集,2009.

[2] 邓彦,宋端.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人的心理需求[J].城市规划设计,2010(10).

[3] 杨·盖尔(丹).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湿地公园亲水性
双负载抗生素亲水性聚氨酯泡沫的制备与表征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探究
北京化工大学开发出亲水性氨基化氢化丁腈橡胶制备方法
空气中纳秒脉冲均匀DBD增加聚合物的表面亲水性
水刺型空气加湿器滤材的亲水性改性研究
超亲水性TiO2复合薄膜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日本东洋纺公司发明耐墨污性合成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