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子温电影对日式家庭伦理的艺术解构

2015-05-30 19:02蒋承承
艺术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解构

摘 要:作为当代知名日本导演,园子温受到了来自日本国内和国际上极大的关注和重视:在国际上,园子温的电影多次获邀参加各类大型国际影展;在日本国内,园子温也成功入选日本最权威电影期刊《电影旬报》最佳电影导演赏。他的作品颠覆了小津安二郎电影中传统日式家庭的温情内敛,取而代之的是家庭伦理的崩塌,以及暴力、血腥等元素的使用。本文选取园子温两个不同创作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品进行分析,探索他的电影作品对传统日式家庭伦理的艺术性解构。

关键词:园子温电影;传统日式家庭;解构

1 日本电影中的传统家庭伦理结构的演变

从小津安二郎开始,日本电影对于家庭开始有一个固定的趋于温情的书写模式。小津电影的主人公常常一边自觉欲望却一边抑制,但她们的个人主义却在维持家庭和谐平静的表象中被更深的扎根。小津电影中的安静和克制被很多后世的导演赞扬和模仿,但是这种内心的压抑和表面的平和在维持了日本电影中一贯的家庭结构平衡和伦理道德的正确的同时,也体现了自身的矛盾和冲突。

在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大岛渚的出现将日本电影中被压抑的情欲和暴力充分地解放。在《青春残酷物语》《感官王国》中,大岛渚对日本人一贯的父权式家庭结构进行解构。经过70年代日活的粉红电影和东映黑帮片的流行,日本家庭中的性压抑和暴力倾向被划分到两个相互不重合的电影流派中进行运用,两者在家庭内部的矛盾得以隐藏和相互消解。

从80年代开始,反交流逐渐成为日本电影所表达的主题,森田芳光的《家族游戏》就利用家庭这个社会单位对该主题进行了表达。从这部电影中,可以窥见园子温的电影中反复表达的传统式家庭崩塌的端倪。从这个时候开始,父亲形象的不在场、家庭成员关系的冷漠等80年代日本家庭中诞生的问题,开始被电影所注意并加以描写。

2000年后,日本导演的个性化语言表达一方面越来越娴熟和成功;另一方面日本电影工业却陷入了整体的落寞,动画电影动漫作品改编电影和电视剧衍生电影充斥着大银幕。2010年开始,园子温、是枝裕和、李相日等导演开始崛起,在国际影展上开始绽放光彩,巧合的是这几名导演的作品都对当代日本家庭内部的关系进行了观察和思考。

2 园子温的成长背景

园子温1961年生于日本爱知县丰川市,17岁时园子温开始写现代诗并且立志做一名诗人。同年,园子温离家出走,离开家乡丰川县来到东京,在东京偶然看到了库布里克的电影《发条橙》。这部电影给了园子温极大的震撼,并激发了园子温对于电影创作的兴趣。之后园子温曾加入邪教和反社会组织。回到丰川县老家后,考入了法政大学。从进入大学开始,尝试用8mm摄影机拍摄电影,随着创作欲望的越发旺盛,他从大学休学正式从事影像创作,并远赴美国学习电影。受在美国伯克利大学学习电影时期大量观看的B级片的影响,园子温的电影风格以极端残酷的视觉刺激为主,充斥着大量血腥和暴力。这些元素在他的早期主要代表作品《自杀俱乐部》和《恐怖爆发》中得到了极为充分的运用。而从2007年的《纪子的餐桌》开始,园子温影片的情感风格变得较之前更为柔和,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爱的曝光》《冰冷的热带鱼》《庸才》等。进入2014年后,园子温已由原来的小众cult片导演成功跻身话题性卖座导演的行列。2015年则被一部分日本媒体称作园子温年,这一年园子温有五部电影相继上映,并且都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园子温曾坦言自己不喜欢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他认为小津安二郎是反上帝者,因此对小津电影中和平共处平静美好的家庭深恶痛绝。在园子温看来,在现代日本家庭的平静外表下,掩藏着父母和子女的矛盾与压抑。就像他对自己的作品《纪子的餐桌》的解读一样“家庭就像某件装饰品抑或陈列品,孩子讨厌这件装饰品,讨厌宁静祥和的画面,他们想要逃出这幅画面……真正的破碎家庭很平常,是慢慢走向破碎的,他们就是这样活着。”虽然园子温被称作“怪咖”导演,但由于他特殊的人生经历,使得他的作品中注入了更多对于一般日本家庭的关注和思考,也更多了一份“爱”。“爱”在园子温的电影里是永恒的,但是同时它也会造成异变和扭曲,所以园子温的电影里的血腥显得合理。这不但归功于园子温客观展现日本家庭结构逐渐扭曲错位的真实过程,也归功于他对重口味元素的艺术性思考和诗化处理。

3 园子温作品中日式传统家庭伦理的崩坏与重塑

3.1 《纪子的餐桌》中的亲情出租

《纪子的餐桌》是园子温导演在2005年拍摄的电影,作为园子温国际成名作《自杀俱乐部》后半部,却比前作温和了很多。在用《自杀俱乐部》揭露集体自杀的社会现象后,他目光投向了日本伊豆乡间的一家人,看似正常的平静生活被家庭中的长女纪子的离家出走打破。纪子和很多同龄人一样对未来感到迷茫且无所适从,终于在一次慌乱的停电中成功离家出走,在东京,她找到了她的英雄由美子,并且加入她的组织,成为“家庭出租”公司的一员。“家庭出租”公司的业务是假扮客人的亲人,给客人带来家庭享受。不久之后,纪子的妹妹也离家出走,加入了“家庭出租”。她们的母亲受不了打击自杀身亡。纪子的父亲终于开始调查整件事情。他试图找回自己的女儿,过上原来的生活。但是女儿们已经不再作为“父亲的女儿”而生活,而是沦为为客户服务的机器。最后绝望中的父亲杀掉了所有保镖,正当他握着刀满身是血地站在原地不知所措时,由美子却笑眯眯地走进来扮演起“母亲”的角色,两个女儿则像是得到指令的机器重新开始了服务,在布满尸体和鲜血的“家”里开始帮助“父亲”洗菜和做饭。正如园子温自己的分析,一个看似安宁的家庭并不一定是正常的,矛盾的压抑和禁忌使得家庭内部充满着各種危机,最终作为子女的一方逃离了家庭。原本的家庭结构被打破,作为家庭的主人,纪子的父亲在被迫的情况下选择暴力和血腥,用这种极端的方式获取了亲情的回归。在影片的最后纪子的妹妹再度从新的“家庭”出走,彻底脱去原来的身份,从已经异变的家庭形态中逃离。

3.2 《冰冷的热带鱼》中暴力拯救家庭危机

《冰冷的热带鱼》以1993年轰动全日本的琦玉的连续杀人案为原型改编。影片的主人公社本是一个经营热带鱼店的普通人,但是他作为一个遭遇家庭危机的懦弱中年男人,陷入了夫妻关系的冷淡和女儿的任性叛逆等种种困境之中。在遇到了同样经营热带鱼店的村田夫妇之后,社本的家庭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从故事的开始,社本一家就活在一种家庭冷暴力的阴影之下,家人之间毫无交流。直到村田出现,充当了“父亲”的角色。村田把爱子骗到他的店里工作,接着村田用暴力征服妙子。村田的活跃让社本家庭主人的地位已经岌岌可危。最后村田用血腥暴力的行为教育社本。他的暴力崇尚影响着懦弱的社本。而社本作为家长眼看着自己家庭的解体,最终走上了另外一个暴力的极端。表面上看这个故事似乎和《纪子的餐桌》的故事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实际上,这次园子温描写的是一个在他自己看来“毫无救药的家庭”,和《纪》一片中看似正常的家庭不同,《冰》中社本的家庭已经不在正常的范围里。社本一家是一个彻底被冷暴力填满的家庭,家庭成员之间已经彻底丧失了沟通的功能,家庭这种形式的存在已经名存实亡。所以园子温再次用暴力和血腥来试图拯救这个家庭,换回传统父权的权威,社本进行一系列的杀戮后的自杀,是他用极端手段重新夺回这个家庭的掌控权之后的解脱。

3.3 《爱的曝光》中的日本家庭社会现实

《爱的曝光》作为园子温电影创作生涯中分水岭般的存在,在园子温电影的创作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下转第页)(上接第页)义。《爱的曝光》于2008年在柏林电影节第一次上映,影片长达四个半小时。电影大量使用短镜头、特写景别、快节奏剪辑。在这部电影中有着浓厚的宗教元素。并且有着浓厚的宗教元素。这部电影长达四个多小时。角田优生长在虔诚的基督徒家庭。母亲早逝,优和当神父的父亲哲过着平静的生活,憧憬着有朝一日能遇到理想中的女性。但是原本平静的生活被父亲的再婚对象薰和她的女儿洋子打破。同时,一个叫“0教会”的神秘新兴宗教团体开始流行。“0教会”的领袖古池寻机接近优和他的家人,全家人都在古池的影响下对优不再信任。不堪忍受的优只好暂时离家出走。在他回到家之后,却发现家里人都失踪了。优认为这都是教会的阴谋,影片的最后优潜入教会内部疯狂地杀戮,以期拯救家人。

从《爱》一片开始,园子温真正确立了自己的个人风格,一个家庭被宗教侵入,这次家庭面临的不只是来自内部的失序和崩塌,更遭遇了整个社会上恐怖力量的入侵和破坏,这正是园子温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回溯以及对整个日本社会构成的观察和思考,日本的家庭遭受的种种危机和压抑失衡,其根本原因在于日本社会的整体压抑的气氛。这一次园子温把他的观察和思考的結果注入《爱》中,即解决这种家庭结构失衡的方法不只是暴力而已,最重要的是对于家族的“爱”,园子温曾经说过“诗歌和电影的主题,都是爱”。所以,爱成了园子温电影的终极主题,暴力血腥都成为了爱的具象形式的体现。爱的内核、暴力的形式帮助园子温完成了对于“家庭”这个伦理构造形式的重建。这样的主题从《纪子的餐桌》初现雏形,在《爱的曝光》中得到确立,在《冰冷的热带鱼》中重复表达。在园子温的所有影片中都渗透着他对日式家庭伦理的艺术性观察和思考。

参考文献:

[1] 信使. 2008家庭的变异和破碎[J] .电影世界,2011(04):126-127.

[2] 边小河,亢蒙.我希望日本人讨厌我 对话园子温[J].电影世界,2011(10):126-129.

[3] 张翰.用血腥和色情颠覆日式女性家庭剧《恋之罪》[J].电影世界,2011,12:110.

[4] 独孤求大衣.《东京暴走族》:动物凶猛,饶舌狂欢[J].电影世界,2014(08):81.

[5] 独孤求大衣.《地狱为何恶劣》:只为感动你一人[J].电影世界,2013(09):56.

[6] 金砚.重评日本小说《神秘马戏团》[J].文学教育(下),2007(09):90-91.

[7] 很黄很暴力30部最值得期待的中生代导演电影[J].电影世界,2012(07):34-51.

[8] 李小飞.温暖与桎梏 你可以选择爱人,但无法选择家庭[J].电影世界,2012(09):133-135.

[9] 李韩栋.从“太阳族”到“无赖派”——日本战后电影菊与刀格局[D].上海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蒋承承(1993—),女,安徽宣城人,研究方向:电影理论,电影史。

猜你喜欢
解构
解构者的颠覆与深邃——探索后摇音乐的艺术精神
解构“剧本杀”
解构与建构——张曼君导演美学研究
于强 保持真实,从生活中解构设计之美
高校大学生网贷需求解构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论高兹对经济理性的批判和解构
张爱玲的逆“不及物”叙述以及对群体意识的解构
巴金家庭小说对“家”的解构
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语篇的解构与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