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视域下的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建筑设计

2015-05-30 19:02孙滔韬
艺术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影视文化艺术形式后现代主义

摘 要:影视文化无疑是一种最为直观地展现真实生活的艺术形式,其发展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在这个影视文化与人们生活越来越息息相关,影视产业发展越来越成熟、快速的时期,一个个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应运而生。上海作为东方的明珠,其拟建的环上大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中,如何在设计中突出上海特色是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影视文化;后现代主义;艺术形式

在影视文化发展的过程当中最为突出的则是影视文化中显现的后现代主义倾向,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之下,影视文化发生根本性变化。事实上,“后现代主义”一词最先在建筑设计领域被提出,这使后现代主义设计元素与影视文化的结合成为可能,这也是本次设计有别于其他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地方。本文将就后现代主义建筑观在集聚区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展开叙述。

就目前而言,国内尚缺少一个具有领导性、空间设计上具有特色的代表集聚区。在我国各方面全面发展的态势下,国外已有多个成熟集聚区的情况下,各集聚区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上海作为中国代表性的城市,现代化程度极高,时时刻刻都在接收各方的新鲜资讯,在这里发展新兴产业再适合不过了。

“后现代主义”一词最先在建筑设计领域被提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于70~80年代并逐渐在世界范围内达到鼎盛高潮。在后现代主义中体现得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风格的多元化,历史主义、人文主义、隐喻主义、文脉主义等等。

80年代是后现代主义建筑观最为流行的时期,不论是在理论构建领域还是实践作品方面都达到了高潮。这一时期在理论探索上有两位人物颇具代表性:一位是罗伯特·斯特恩,他独具慧眼最早发现了文丘里的思想具有极大的发展潜能。因此,于1965年在其主编的刊物《观念》上率先发表了文丘里的第一部作品,同时他也发表过多篇文章讨论建筑与城市的立面;另一位是查尔斯·詹克斯,他是首位将“后现代主义”一词正式普遍运用的理论家,并将这个词汇变成了通用术语。此时的建筑观念有几种形态:符号隐喻的隐喻主义、尊重地域文化的地域主义、追求多元形式的解构主义等等。下面就笔者设计中运用到的元素细谈一下地域主义、隐喻主义和生态主义。

在这个向生态文明探索的时代,后现代主义中的隐喻主义、地域主义和生态主义是能够与本次设计课题相呼应的设计出发点。全球性的资源危机、环境危机时刻都在人类的心中敲响警钟,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势在必行的。而建筑是与人类存在并与外界发生联系时所在的重要场所,人们也一直在为宜居的建筑设计不懈努力。后现代主义是人类史上的丰厚财产,深思其贡献,对于它的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建筑的发展历程,开阔眼界。本文试图挖掘其内沿,叙述后现代视域下的地域主义、隐喻主义、生态主义设计手法并在本文中阐述应用方式。在产业集聚区空间设计领域做一个新的尝试。

当代的影视文化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界限趋于消解,后现代主义特征逐渐向影视文化中渗透,进而使现代影视中呈现出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对重大社会历史事件的重构。在后现代主义概念被提出之前,我们所掌握的理论体系是对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故事进行的一种叙述,将零散化的意义世界整合成井然有序的世界。然而后现代主义不再追求这种普遍真理,而是使文化变为一种随意的文本游戏,这样,它重新构建了世界的多元化与不确定性。这样影视中的崇高、庄严、英雄主义等等文化元素开始向轻松的、通俗的文化元素转换,以至于现在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中的中心位置也趋于消解,观众、嘉宾与主持人互动式的访谈交流方式开始出现。

后现代主義集中体现了现代社会的危机,是对后现代工业文明社会的深刻反思。在全球化的影响下,整个世界都在受着后现代思想大潮的洗礼,尤其是当代影视文化,这种出现在人们身边的大众艺术形式更是让人们直观地看到了影视文化的后现代革命。

影视文化开始关注普通人民群众的生活琐事。后现代主义通过对世界的解构,现代主义所代表的精英文化弱化,直观性和通俗性的影视文化逐渐成为后现代主义大众文化的主要内容。

后现代主义渗透在影视文化中,使影视文化产业化、商业化。由于后现代主义诞生于社会大生产的没落中,对实用性的追求使影视文化不仅仅局限在娱乐消遣之中,同时也成了营利的文化商品。好莱坞、迪斯尼等等影视集聚区的出现就是一个最好的佐证。

叙事方法上,传统电影长久以来遵循着一种既定的规则,即两条或若干条故事线索交织,最终组织成一条线索通向结局。而故事结构大多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组成。然而在后现代语境中,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产生了时空的断裂。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假定的叙述语境,也就是说观众大可不必在当时的时空感受中纷繁迷乱。

题材选用上,在传统影视作品中,英雄主义、精英题材是主旋律。人们追求着深度性和超越性,善于展现英雄主义等高雅题材,后现代题材中抛弃了这些浪漫色彩,艺术话语渐渐向日常生活靠近,保持自己的先锋性。如果说,传统影视文化是为了消除现代世界的丑恶面,以精神超越性为目标,那么,后现代影视文化就是醉心于情感与精神的卑微,提倡本能的释放,强调“人”的概念。

面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影视文化受到了一些积极的感染,主要有:第一,消解了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在影视传播中的中心化位置。以美国为首的影视大国,通过强大的经济、文化、政治实力垄断了全球的影视传播和市场,进而使得影视文化成了西方传播自己政治、经济、文化的工具。然而,当后现代文化思潮在世界范围传播的时候,西方传统观念的中心位置同时发生了改变并且推动了涉及种族、性别、阶级等等方面的文化因素在影视文化中呈现非中心化发展。第二,大众化增强了影视文化的生命力。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影视文化不再是少数精英的专利,而是以一种全新的面貌丰富大众生活尤其是底层民众的文化生活内容。艺术源于生活,大众文化无疑是影视艺术生命的重要源泉之一。第三,后现代主义用全新的视角拓展了影视文化的空间。后现代主义虽然是一种新颖的审美形态,但传统的民族文化价值依然是其重要的内容,它对人的关怀逐渐成为时下影视审美文化的重要特征。后现代美学风格集中表现为新型的影视主客体关系的重构,如中央电视台的《生活空间》栏目通过叙述百姓自己的生活故事,原汁原味地反映群众生活,形成了朴实生动的美学风格。

后现代主义在人类建筑历史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与多种文化进行碰撞,积极融合各民族的文化、生活方式。它从历史、文化、地域的角度出发,适应生态文明的发展。在环上大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影视艺术创意工坊的建筑设计中,笔者从后现代主义出发,以上海文化作为背景,提炼出后现代主义中的地域主义、隐喻主义和生态主义为重点要素,力求打造出上海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空间的特色。

作者简介:孙滔韬,上海大学数码学院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公共艺术。

猜你喜欢
影视文化艺术形式后现代主义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影视文化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童话改编动画电影的模式演进
浅析形式美在装饰画中的重要性
潮汕民间美术文化艺术形式举隅
从职场题材电影看商业文化的影视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