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话剧化妆的表现形式

2015-05-30 19:51王婧
艺术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写实写意化妆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话剧化妆的表现形式。将话剧化妆的表现形式分为三类:写实化妆的表现形式、写意化妆的表现形式及其他表现形式。本文通过理论阐述及例证,分析三种表现形式的特点及优劣。

关键词:话剧;化妆;写实;写意

1 话剧化妆概述

话剧是一种以对白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在全世界范围内看,话剧是戏剧艺术一个最主要的门类。中国话剧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戏剧文化影响下产生的,1928年定名为“话剧”,一直发展至今。话剧有别于中国传统戏曲,它不以歌舞演故事,而是以对话、形体动作和舞台布景创造真实的舞台视觉。话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本、导演、演员、舞美、服装、化妆、灯光缺一不可。话剧化妆对演员能否准确地把握人物性格、塑造栩栩如生的舞台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辅助作用。话剧化妆从技法的角度讲,是包含在舞台化妆的范畴,具有舞台化妆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但也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从表现形式上划分话剧化妆,主要分为写实化妆和写意化妆。

2 话剧化妆的表现形式

2.1 写实化妆的表现形式

写实化妆的基本要求是在生活的真实再现中求美感。由于中国话剧受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戏剧体系的影响较深,在近代话剧中,以写实化妆为主的表现形式占到了主要部分。观众对人物的认识是从他的外部装扮开始的,所以,人物一出场就必须给观众一个直观的印象,对人物有了初步的外在认识,才能更好地推动剧情的发展。写实化妆体现在据史设计和性格化两方面。

写实的话剧化妆的核心就是要“逼真和准确”,不仅要表现出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还承担了观众对角色年龄、身份、地位、民族、个性和心境的認识功能,同时,还要符合话剧的艺术风格。化妆的任务就是通过艺术手段使人物在舞台上的形象更准确、鲜明、个性化。把规定情境中的人物形象准确真实地再现,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观感。

而对人物性格化的塑造则需要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个性特征予以塑造,以符合观众对于某类人的既定印象和观众在情感上达到共鸣。以话剧《无人生还》的化妆设计为例,《无人生还》是著名的英国推理小说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剧中的主人公菲利普·隆巴德少校的身份是海军陆战队的中尉,个性硬朗豪迈,勇敢坚定,但同时又给人以“痞”和浪荡不羁的印象。演员帅气的外形很适合这个角色,但气质略显内敛,不够角色的“硬”和“野”,因而在造型上给他设计了络腮胡(用碎的发渣粘贴出形状),像没有刮干净的样子。不规则的形状和质感使演员看起来多了几分粗犷,外形上更贴近人物的个性,演出效果非常好。当然,在生活中,外貌与心理面貌不一致的人是存在的,但观众更易于接受外貌与心理面貌一致的艺术形象。

以写实化妆为主的话剧造型设计,其艺术魅力在于它能够准确地还原观众对某一类角色或人群的既定印象,从而更容易、更快地把观众带入剧情的发展中。而写实化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表现在对角色的造型存在雷同,缺少新意。尤其是一些特定历史年代戏的角色,很容易在造型上出现重复的形象。

2.2 写意化妆的表现形式

写意一词来源于中国画,是中国画的一种表现手法,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表现法则。写意风格的话剧化妆不要求真实的客观再现,而是要求艺术家抓住人物的神韵和特征,融入自己的个人风格进行创作,表达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写意的目的是营造意境,所以,写意风格的话剧化妆不仅能直接通过化妆材料和技术塑造直观形象,还能带给观众直观形象后面的联想和情感体验。中国的戏曲化妆就是写意风格化妆的极致表现。戏曲化妆的精髓在于“传神”,这种传神通过夸张、变形、装饰等手段来完成,使戏曲的化妆既具有形式美感和装饰趣味,又能兼顾对人物性格品德的评价,可谓独树一帜。

孟京辉导演的先锋话剧《枪,谎言和玫瑰》的化妆造型就是典型的写意风格。《枪,谎言和玫瑰》是根据20世纪俄罗斯剧作家艾德曼·罗伯尔托维奇的经典戏剧《自杀者》进行创意改编,讲述了一个荒诞幽默的畸形故事。剧中对于人性、道德、利益等主题进行了深邃的表现和探讨。本剧演员的化妆造型相对统一:各色夸张的假发、过白的底色和鲜艳的腮红使妆容对比强烈,还出现了面具,以此来掩饰人物真实的个性和内心世界,象征意味浓烈。传达出一种浮夸荒诞又颓废诡异的气息,外在形象很好的呼应了戏剧的内在主题。

《等待戈多》是剧作家萨缪尔·贝克特享誉世界的著名荒诞派戏剧。2005年由林兴国改编导演的话剧版《等待戈多》可谓充满了东方元素,尤其是戏曲的味道。这部结合了贝克特笔下虚无荒诞和东方哲思味的话剧,外化在化妆造型上,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运用了中国传统的长眉长须、发髻、点红等化妆手段,更直接把京剧的脸谱搬上舞台。同时,又运用绘画化妆法的线条和阴影来夸张人物的面部结构,以此突出人物荒诞感。这应该是话剧写意化妆的典型代表,既服从导演风格、与整部话剧的风格表现一致,又充分体现了创作者的个人风格。

话剧中的写意化妆相较于传统的写实化妆,更符合现代的审美理念。写意化妆给创作者更大的创空间,使其能够进一步的深化或者是突破对话剧化妆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优秀的写意化妆是在突出和强化人物的某方面特征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的审美理念,并不意味着创作者可以完全脱离剧本和导演风格任意创作。

2.3 其他表现形式

在话剧演出中,经常需要将演员化妆成某种非人物的角色,这种表现形式多以拟人为主,用绘画化妆手法为主的方法完成,有时候为了更贴近角色的特征,还需要制作特定的面具、头饰等装饰物来辅助造型。创作的一般方法是抓住非人物形态的某些特征,再与人的头部特征巧妙结合,让观众对角色造型一目了然。

2002在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场演出的话剧《动物庄园》,改编自乔治·奥威尔同名小说,讲的是一个庄园里动物们的生活。在这部以动物为主角的话剧中,化妆造型从形态、色彩两方面着手,运用绘画和立体化妆的技法,创作出具备动物神韵的造型。最终的舞台效果不错,造型生动可爱。

3 结语

随着话剧艺术的不断发展,话剧研究拓展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先锋派戏剧、实验戏剧大胆地颠覆传统戏剧;尝试与多媒体的结合、推翻“第四堵墙”与观众更近距离的交流互动等手段,都是当代话剧工作者在不断研究的。而话剧的化妆必将紧跟话剧发展的脚步,不断丰富扎实现有的表现形式、并摸索新的创作形式。毕竟,艺术的创新很多时候迈出第一步的都是形式的创新。由于化妆行业的特殊性,化妆品和化妆工具行业的发展也为话剧化妆带来了更多创新的可能性。传统并不是要墨守成规,规则也并不是不可改变的,相反,它是在遵守一般规律的前提下进行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 徐家华.舞台化妆设计与技术[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38-51.

作者简介:王婧(1981—),女,硕士,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舞台美术专业讲师,从事人物造型设计的教学和研究。

猜你喜欢
写实写意化妆
给语言“化妆”
化妆
中国传统人物画《威武鲁提辖》创作
工笔画中的“写意”性表现载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