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时期盐城地区的木刻版画艺术研究

2015-05-30 19:51姜蕾
艺术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新四军

摘 要:新四军时期,盐城地区的木板刻画艺术作品与当时的文化风俗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推动了新四军时期艺术文化的发展。本文简单介绍了新四军时期盐城地区木板刻画艺术的发展意义,针对新四军时期盐城地区木板刻画艺术作品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新四军;盐城地区;木板刻画;艺术研究

0 前言

盐城地区是新四军时期重要的抗战地,现如今一提到新四军时期的盐城地区文化,就不得不提到木板刻画艺术。新四军时期盐城地区的木板刻画作品,风格清新,作品内容简单易懂,深受当时民众的喜爱,继而在新四军抗战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形成了独特的红色艺术文化。

1 新四军时期盐城地区的木刻版画艺术的发展意义

1.1 新四军时期盐城地区的木刻版画艺术的历史意义

木板刻画是绘画艺术的一种,与普通的纸上作画不同,木板刻画以木板为基本材料,刻画家首先在木板上刻画出相反的图像,再将图像印到纸上以便于人们欣赏。木板刻画在绘画历史上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刻画技术在我国文化艺术史上占有了重要的地位。纵观我国各时期的木板刻画艺术作品,最具有民族特色且表现力量最强的当属新四军时期盐城地区的木板刻画作品。新四军时期属于抗战时期,木板刻画作为当时信息传播与宣扬抗战精神的主要形式,在新四军抗战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受新四军时期风气的影响,盐城作为重要的抗战地,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木板刻画人才。新四军时期的木板刻画作品,以抗战精神作为创作的核心,不仅展现了当时抗战活动的严峻,也全面反映了当时人们团结一致,共同对外的决心,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1]

1.2 新四军时期盐城地区木板刻画发展产生的影响

木板刻画艺术在我国绘画发展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以板画刻印复杂繁复为主要特点,在我国古代民间得到了广泛的流传。木板刻画艺术在新四军抗战时期正式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为满足当时社会的实际需求,木板刻画艺术在传统艺术理念的基础上,发展并形成了全新的板画风格,不仅发挥了传统艺术的战争作用,也对新四军时期的绘画美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新四军抗战时期,战争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所以新四军在短时内迅速发展和壮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多数木板刻画人才都聚集在盐城地区,发展大规模的木板刻画艺术活动,进而在盐城地区形成了全新的文化艺术潮流和当地传统文化。艺术文化的融合,不仅加强了军民之间的交流,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怀,也促进了抗战胜利的步调。[2]

2 新四军时期盐城地区的木刻版画艺术研究分析

2.1 新四军时期盐城地区木板刻画作品主要内容

新四军时期盐城地区的木板刻画作品具有独特的作画特征。从当时木板刻画作品的内容看,当时的木板刻画作品在传统刻画技艺的基础上,根据新四军时期的抗日作战形式,以及抗战时期人们的实际需求,改变了木板刻画内容风格,找到了传播木板刻画作品的最佳途径,继而在最大限度上发挥了木板刻画作品的社会作用。新四军时期盐城地区的木板刻画作品内容,与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有着紧密的联系,作品内容主要围绕着抗日活动展开,总体上包括宣扬抗日决心和报道抗日战争战况,利用木板刻画作品,通过流动性传阅的形式,在广大抗战地区对当地人们进行抗战教育。与此同时,木板刻画作品对战争情况进行实时转播,让抗战地区人们在第一时间了解战争的形势,继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支持战争,满足抗战战争的需求。由此可以看出,新四军时期盐城的木板刻画作品,以最直接的服务方式参与到了抗战中,发挥了木板刻画的内涵战斗力量。[3]

2.2 新四军时期盐城地区木板刻画作品的应用体裁

艺术作品的体裁实质上是某种艺术作品的固有表达形式,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作品大多都有其稳定的体裁形式。新四军时期盐城地区木板刻画作品体裁具有震撼力强的特点,以记录社会实际和战争事态为基本,从多个角度入手充分表现了现实生活的多样性,以及木板刻画人才的实质感情。以新四军时期盐城地区木板刻画作品《抗战到底》为例,该作品将整个图像画面分成了三个主要表现层次,图像上层盘旋着危险的战斗机,图像中层是举着枪支器械的英勇抗战军人,下层是不畏艰险为战争提供支持的青年学子,整个作品以最直接的描述方式表现了当时的抗战现状,在充分表现艺术作品魅力的同时,表达了木板刻画作者,以及新四军时期我国人们的爱国情怀,突出了人们抗战到底的决心,并在最大限度上显示了木板刻画艺术作品内涵的健康积极成分。[4]

2.3 新四军时期盐城地区木板刻画作品的创作形式

新四军时期盐城地区的木板刻画作品,主要基于社会现状进行创作,木板刻画作品内容趋向于平民化和普泛化,作品表现手法直接自然,无论是谁都能在第一时间了解作品想要传达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现实意义。从当时木板刻画作品的表现手法看,大多通过人物与景色的组合来表现作品的内在含义,在使用线条丰富图像画面时,注重调节线条之间的关系,避免线条打乱整个作品的层次,体现了当时木板刻画作品简单朴素的特点。以新四军时期盐城地区木板刻画作品《军民一家》为例,作品中涉及的图像都以当时实物为主,人物造型和行动姿态都是新四军时期最常见的形态,作品中没有过于抽象的内容,作品的每个细节都突出了新四军时期的生活特征,作品的实质内容在最大限度上贴近了当时生活,表达了人们朴素又真切的感情。除此之外,新四军时期盐城地区还创作了一系列具有极强代表性的木板刻画作品,大多为军人军章和纪念战争邮票,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浓厚的历史风情,表现了木板刻画作品形式内容的多样化,也达到了极高的木板刻画艺术水平,体现了新四军时期木板刻画人才超高的作画技艺。

2.4 新四军时期盐城地区木板刻画作品的艺术风格

新四军时期盐城地区木板刻画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貌,是新四军时期木板刻画作家在大量创造之后形成的稳定的艺术格派。新四军时期的木板刻画作品艺术水准较高,优秀的木板刻画作品尺寸不大,但是刻板上的线条纹络苍劲有力,无论是远景近景,還是景色描绘全部栩栩如生,即便是外行人看了,也能体会到作画人刀法的细腻,以及作品直接表现出的秀丽。沈柔坚是新四军时期盐城地区木板刻画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优秀作品有《解放军区好风光》和《田野》。沈柔坚在木板刻画艺术中融入了水墨文化,作品线条随意自由却不失灵性,以更加生动的表现形式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3 结论

木板刻画艺术在新四军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形成全新的独特的艺术理念。为了从更加深入的角度了解当时木板刻画作品的实质内涵,就应该掌握当时社会风貌和具体的抗战形势,结合优秀的木板刻画作品内容,从板画作品的创作形式和艺术风格入手,体会板画作者的内在感情,以及中国文化艺术的伟大魅力。

参考文献:

[1] 张文松.梦在山外——民国(1912-1949)版画中的西方视角[D].中国美术学院,2013.

[2] 丁卯.政治规约与思想传播——历史视域下的解放区木刻研究(1937-1945)[D].西安美术学院,2014.

[3] 黎然.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木刻运动与边区木刻运动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3.

[4] 冯荣荣.中国现代黑白木刻插图(连环画)艺术风格演变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3.

作者简介:姜蕾(1982—),男,江苏盐城人,硕士,盐城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雕塑与版画教学。

猜你喜欢
新四军
袁国平:以为民情怀打造“铁的新四军”
新四军华中抗战
新四军统战纪念馆隆重开馆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发展重心析要
新四军的两个英雄团
《新四军发展史》评介
《新四军简史》出版
八路军、新四军拥有哪些武器装备?
叶挺在新四军组建前后
抗日战争中的新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