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的目的和比例问题

2015-05-30 02:13刘路路
艺术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目的歌德比例

摘 要:众所周知,歌德在文学界享有盛名,但是关于歌德在建筑艺术方面所有的成就却不被大多数人知道。歌德曾经写了五篇关于德意志建筑的文章,他将自己对建筑的情感统统融入他的文字里,字里行间都展现出他对德意志建筑的热爱。

关键词:建筑;目的;比例;歌德

1 建筑的三大目的

1.1 当下的目的

在他的几篇论文中,他谈到了建筑的目的、建筑的比例与均衡以及建筑使人体产生愉快的运动感。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歌德关于建筑目的的阐述,他在他的文章中将建筑的目的分为三种:当下的目的、较高的目的、最高的目的。当下的目的实际上是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为基础的,适当地对自然中存在的物体粗略补缀。从原始社会的建筑发展到现在,都是人类的目的在促进建筑的发展。在人类刚开始发展时期,所有的建筑基本都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居住的需要,并没有什么装饰元素。各种建筑结构和装饰都是以让人们生活更加便利为出发点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建筑目的的重要性。那么使建筑现象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这里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人类主体在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便逐渐认识到对建筑除了最基本的使用以外,还有更高层次的需求。作为人类主体,最重要的是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当人们的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的水平时,对精神上的追求就相应地提高了,归结起来就是人对于建筑的目的性的认识进一步发展了。

1.2 较高的目的

建筑当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那么较高的目的则在一定程度上把建筑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了。人类将建筑作为生产活动的对象和结果,建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不同的目的产生不同的建筑,不同的建筑反映不同的目的,这正说明了人的目的对建筑的影响力。建筑的较高目的就需要将建筑实践上升到一个更高的艺术阶段,对建筑进行某些工艺制作。同时建筑的较高目的还需要与人们的感觉力相和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与人的精神状态相呼应,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建筑整体的结构比例也要和感觉力相协调,这样才能带给人们以美的精神享受。当然也不能忽视建筑的外观装饰,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以满足人们的视觉享受。建筑作为一种美的艺术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只为视觉服务的,这是大多数人都能认识到的问题,但是歌德在他的文字中提到,建筑艺术在为视觉服务的同时也应该为人的运动感服务。建筑的整体结构遵循着困难而复杂的比例关系,正是这些比例、规则为建筑的节奏感奠定了基础,建筑上的比例和谐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视觉感受。

1.3 最高的目的

建筑的最高目的则是建筑的发展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并且使人们的感受得到了最高程度的满足,使人的精神获得前所未有的惊奇和狂喜。欧洲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哥特式教堂在外观和整体结构上可以算是建筑上的经典,是基督徒精神的归属地。教堂为了增加宗教的神秘色彩和稳重庄严,不断地进行改造和发展,从罗马式教堂建筑进一步发展了哥特式建筑,将罗马式的小窗户改为哥特式的整面花窗玻璃墙。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目的性在建筑发展中的作用。“目的性”在建筑领域不仅仅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更是作为一种普遍规律存在的。哥特式教堂为了满足人们的宗教信仰,增加宗教的神圣感,更是将窗户做了一定的改变。这样的改变使得建筑能够满足人们心灵上的狂喜,将建筑的最高目的发挥到极致。

2 关于建筑比例的理论

2.1 歌德对建筑中比例的肯定

歌德在他的《论德意志建筑》一文中专门讨论了建筑的比例和均衡,他认为建筑艺术之所以能满足人们的视觉感官,并且能给人带来愉悦感,这都是源于建筑遵循了适当的比例关系。正是因为建筑对规则和测量的遵循,才成就了建筑能达到美的层次,否则如果建筑连最基本的比例都达不到,就更不用说带给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了。实际上,遵循比例就是美的体现,比例是一座建筑的灵魂,一座建筑的比例缺失,那么再多的表面装饰也无济于事。建筑的比例是否合适,是影响全局的关键所在,如果忽视建筑的比例规则,无论施以多少表面装饰都无法提高建筑的本质美,根本没有魅力可言。如果用工艺技巧和材料来提高外在装饰的丰富性,那么建筑的丑陋效果则会更加使人感到厌恶,让人们的视觉更加难以接受。比例所带来的视觉美是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装饰的,贵重的建筑材料和精湛的装饰工艺并不是建筑追求的。好的建筑更关注整体与整体,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更加追求视觉精神上的独特享受,更加侧重于满足人们的需求。

2.2 西方艺术理论家关于比例均衡的讨论

歌德认为哥特式建筑的美来源于他的比例和整体、局部之间的均衡关系。关于均衡,维特鲁威在他的《建筑十书》中早已谈论过,维特鲁威认为建筑的构成基于均衡,建筑师应该要掌握均衡的基本原理,并能将均衡很好地应用于建筑实践中去。均衡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比例,比例是建筑中每一结构之间、整体与整体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建筑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由此获得比例均衡。均衡是一座建筑得以存在的基础,没有均衡比例就谈不上建筑的结构体系,建筑的比例关系和人体的比例是相通的。维特鲁威在他的著作中专门用一章来谈论建筑中的均衡问题,可见比例均衡在建筑中的地位。维特鲁威对人体的比例关系也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大自然构造的人体,在其比例上使每个单独的部分适合于总体形式,要使人体达到尽善尽美,就要求单个构件与整体外观相一致。

维特鲁威在他的《建筑十书》中详细阐释了建筑的比例均衡问题,瓦萨里也在他的《名人传》中涉及建筑的比例问题,瓦萨里说比例是建筑及雕塑的普遍法则,它要求所有形体必须正确组合,各部分和谐统一。瓦萨里在维特鲁威的建筑比例概念的基礎上,又将比例问题应用到了雕塑和绘画领域,这在美术史上是一种进步,也将比例的适用范围扩大了。瓦萨里将比例关系用到了画家的艺术创作中,他认为早期的艺术家缺乏一种视觉上的判断,对于物体的刻画还不准确,而这种判断力是不需要测量的,这是艺术家在不断创作中所训练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能使画面中的形象存在于适当的关系中,达到更高程度上的优雅。温克尔慢则主要将比例用于艺术家的构图中,他在他的《古代美术史》中提到完美的比例是与最高存在和谐一致的,人体美的观念是向完美比例的方向发展着的。

无论是维特鲁威、瓦萨里还是温克尔曼,他们都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到了不同艺术形式不能缺少的相同比例关系,无论是建筑上的均衡,还是雕塑、绘画上的比例,都在表述一个相同的概念,他们认为比例是各种艺术形式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任何艺术失去了比例关系,就等于没有了灵魂,再也不能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了。歌德认为哥特式建筑的美来源于结构的均衡、视觉的均衡,也取决于建筑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没有比例的建筑,加上再多的装饰也是徒劳的,适当的均衡会带给我们美的享受,满足我们视觉上的需求。

3 结语

纵观西方艺术的发展,比例都是永久性讨论的话题,不管是建筑、雕塑还是绘画领域,比例都是老生常谈的。比例是大自然事先定好的规则,是艺术家无法忽略的永久性主题。在艺术的各个要素中,只有比例才是美的、永恒的,心灵越是提升,产生了比例感,这种美越是渗人心灵的本性。歌德在他的论文中,集中讨论了关于建筑的目的和比例的问题,也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建筑的发展是以人类的目的为转移的,人的目的性决定了建筑的发展方向。建筑的任何改变都是以为满足人们的需求为基准的。“目的性”作为建筑中的一个普遍规律,需要对它进行总结和研究,并把它当作人类建筑史上的一个基本规律来把握。

参考文献:

[1] 王昕,刘先觉.从《建筑十书》与《营造法式》的比较看中西文化的不同[J].华中建筑,2001(05).

[2] 周博.温克尔曼的艺术史学思想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5.

[3] 李宏.论瓦萨里艺术理论中的“优雅”概(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念[J].美术观察,2005(11).

[4] 祁嘉华,杨豪中.维特鲁威和他的建筑美学思想[J].美与时代,2006(04).

[5] 温克尔曼,陈研,陈平.《古代艺术史》(1764)[J].新美术,2007(01).

[6] 陈平.歌德与建筑艺术——附歌德的四篇建筑论文[J].新美术,2007.

[7] 马慧敏.《建筑十书》中美观问题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4).

[8] 张坚.古典与哥特——德意志艺术史中“文化民族”理想的双重根基[J].新美术,2010(01).

[9] 李宏.论瓦萨里的一个艺术理论概念[J].文艺研究,2011 (02).

[10] 陈宁.德意志造型美学中的古典意识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

[11] 王靜,张典.歌德《论德意志建筑艺术》的美学精神[J].东方论坛,2013.

作者简介:刘路路(1989—),女,河南人,上海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美术史论。

猜你喜欢
目的歌德比例
歌德的书
人体比例知多少
谈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
限制支付比例只是治标
朗费罗与歌德文缘关系及其理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