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构成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与研究

2015-05-30 02:13马文镰张南岭
艺术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构成视觉传达

马文镰 张南岭

摘 要:在传统的构成体系里,构成主要包含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种类型。随着现代设计的飞速发展,视觉传达设计的信息传递方式也逐渐发生转化,随着网络、手机及电视媒体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在设计范畴中已不限于静止,而是越来越侧重于动态视觉设计。[1]用传统的构成理念与法则来培养现代视觉传达设计院校的学生,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在动态視觉传达设计制作中,前一秒与后一秒,前一帧与后一帧都具有完全不同的形态构成形式。视觉的构成形态,编排方法,运动角度及运动方向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受都有极大的不同。所以,传统的构成课程练习项目已经不能满足其要求,现代视觉传达设计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急需加强对动态构成的基础理论研究,从而进一步将这种理念运用于动态视觉传达设计的实践之中。

关键词:构成;视觉传达;动态构成;形式美法则

1 构成的起源与发展

(1)构成的起源。构成的规律与理论系统来源于人们长时间的认识和体会,是在不断地在艺术创造实践中对形式美法则的总结与认识,它的基本规律和审美法则在任何类型的视觉艺术设计中都具有实用价值,构成作为一门传统学科,它对学习设计专业前的思维启发与指导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2]构成课程的产生和发展与包豪斯艺术设计学院设计课程改革项目有密切的关系,德国著名的建筑家、设计理论家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提出“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在这种口号的指引下,包豪斯积极探索新的造型方法和理念,对点、线、面、体、质、色彩、空间等艺术元素加以抽象与概括并对其组合方式进行研究,探求各事物间的组合关系和组合规律,将不同或相同形态重新组合成新的形象,对视觉元素进行大胆提炼与概括,解构与重组,创造出新的视觉形式。

(2) 构成的发展。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技不断地进步,视觉设计语言要素承载的媒介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构成除了三大构成的基本要素以外,还需增时间的要素。有了时间的加入,动态构成这一概念也随之产生,构成也从静态向动态发生转变,我们对于构成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静态的二维空间上,应渐渐地与数字技术联手,走进虚拟数字化的四维空间世界,探寻其新的语言要素和形式规律,以符合时代的需求。

(3)动态构成的出现。动态构成的原理在实践中并不是新鲜物,在早期其他类型的艺术中就已经具备。例如,群舞这种形式,在表现过程中,动作和位置不断调整和变化。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通过走位,分散、聚合,形成连续的动作变化,从而获得动态的视觉效果,在这加入了时间的元素,并已经蕴含了动态构成原理中解构重组的因素。在我们现代的日常生活中,光感设计艺术、灯光照明设计、舞台美术灯光设计等等都属于光影动态构成艺术类型,并且非常常见。这种具有动态构成特征的艺术形式已经存在了很多年,这些年它影响的范围更为广泛。它不仅应用于舞台灯光、电影动画、互联网络以及各类的电子媒介中,在多种视觉系统。例如,影视特效处理,FLASH动画设计,交互设计中运用广泛。现代数字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之后,新媒体设计的主流方向基本界定在动态设计,动态构成的理论性研究也逐渐在各行各业中得到相应的重视。

(4)动态构成的概念。“动态构成”一词既具有“动态”的因素,也具有“构成”的因素,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其中“动态”可以理解为对象产生发展变化的情况。“运动”一词既表示物某一物体在位置上发生实质的移动,也可代表某特定物体形态上出现的变化。而“构成”一词则具有组合和组成的意思,可以表达为各种视觉元素之间的相互组合方式以及单个元素与整体之间的某种构成关系。因此,所提及的动态构成,实质就是将各种构成要素以二维屏幕为载体,按照一定的构思法则与设计原理重新安排与规划画面元素,最后形成新的编排关系,以动态的方式来传递视觉信息,是一种创造性构建过程。

2 动态构成与传统三大构成的关系

构成可以从动与静两个层面来划分出动态构成与静态构成两大类形。动态构成以静态构成为基础,是一种更为全面的构成形式,具有静态构成所具有的一切构成元素。静态构成主要包含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与色彩构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三大构成。动态构成侧是在传统的三大构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主要的构成要素包含:点、线、面、体、形、色、质、时间等,所以二者是互为补充和发展的关系。根据如下图示能较为清楚地理解二者的关系。

动态构成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新理念,其自身最大的特点就是时间、运动等四维度的设计元素的参与。[3]在传统的构成里面,平面构成是对平面空间的构图规律研究,色彩构成是对颜色搭配规律的研究,立体构成是对立体空间组织规律的研究。动态构成需要以静态构成的理论为基础,运动中的每一幅画面都不能违背静态构成对于基本设计元素的要求,无论是编排设计还是形体、颜色的变化都要相对准确。它与传统的构成有着前后继承的联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动态构成由传统静态构成衍生出来,是一种新的构成形式。从其自身的价值来看,它跟静态构成一样,是充当一种传达信息的表现方式,只是表达效果更强烈。

3 动态构成的形式美

形式美属于审美的因素,任何艺术形式都不能回避,视觉设计在传递相关信息时,必须以美的方式来感染消费者。动态构成的内在规律以传统构成为基础,通过时间的变化来完成运动中的动态效果。为了体现动态的视觉效果,动态中的形式美原理起到了关键作用。动态构成的形式美原理主要体现在如下三种形式:

(1)对比。对比是动态构成中最能获得视觉体验的表现形式,是画面产生视觉效果的前提。理论上来讲,所谓对比是将两个差异较大的视觉元素过行比较,以致在视觉上产生鲜明强烈的感觉,这种方式可以增强视觉效果的活跃感、运动感和生动感。视觉元素的相互区别性可以由多种方式取得,诸如形体的大小、色彩差异、动与静及空间虚实上的对照等等。这些差异带有极其丰富的视觉效果,大小差异可以解决视觉元素在传达过程中的主次关系;色彩的差异可以强调色彩变化的强弱程度;动与静的对比可以解决视觉运动过程中的强弱程度;不同的虚实对比关系则更好的展现出视觉的空间层次对比丰富程度。

(2)对称均衡。对称均衡是动态构成中又一重要的形式法则,是人们在生活中长期的视觉经验和习惯。其作用主要是在视觉中控制动态构成在运动变化时所产生的平衡感,在动态构成变化的体验中,时而在视觉心理上产生平和、宁静的对称格局,时而由于画面元素的上下位置关系、面积、色彩、重量的变化而生产看似均衡的多变动势感。对称与均衡能够在动态画面中创造出“静”与“动”的呼应效果,使整体画面既能形成统一格调,又能使画面不失活泼与灵动之感。

(3)节奏韵律。节奏韵律是动态视觉设计表达的灵魂,运动的节奏与韵律的美感在整个动态视觉的表达中非常重要,节奏感不只是简单地重复、排列、变化地构成,而是和韵律结合起来,增强画面的律动感,同时在这些不同的属性在组合上注入个性化的差异形成丰富而有趣的交替与反复再现,以渲染动态视觉的艺术扩展力。这种方式是人们审美的重要心理需求,是人们感受外界不可或缺的重要法则,就像我们听到的音乐有旋律、节奏、音色的变化一样。

4 动态构成的视觉形态特征

动态构成的视觉形态有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时刻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用动态的方式来表达美与传递信息,这种变化性主要由几种方式构成:

(1)运动变化。在动态构成中,对于动态的运动感的传递除了凭借肉眼观察之外,还应该借助运动自身的变化规律,通过发挥创作者的想象能力,适当运用夸张与变形的手法来取得更有创意的动态效果,但必须要掌握好运动变化的速度与节奏等。

(2)色彩变化。完美的设计少不了色彩的参与,色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视觉因素,对视觉的冲击影响最大。色彩具备色相,明度,纯度三种要素,所有色彩的变化都要根据色彩三要素进行处理,它可以衍生出很多种。例如,色彩之间的渐变变化,还有色彩的明暗变化、透明度变化、对比变化、色相变化等等,色彩的变化在视觉上产生运动、平缓、强弱、重复、对比、静止等感受。

(3)形体变化。形体变化的动态视觉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动态视觉中,形体的变化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分散与重组,即一个形体被切割或打散,拆分成好几块,分散的形体进行重新组合,并以新的形体呈现;另一种变化是形体整体外形产生变化,由一个外形变化成别的外形。这种形式的运用比较多,较好的使用在形体的过渡或外形的变化上。

5 动态构成在视觉传达创作中的运用

视觉传达设计长期以来一直以平面为研究领域,曾经被称为“平面设计”,它主要以二维平面为设计平台,强调视觉的平面效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研究的领域逐渐从传统二维平面转向三维、四维甚至多维的空间领域中发展。[4]多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其由静态视觉设计向动态视觉设计扩展,于是在电脑设计软件的推动下,动態视觉传达设计开始被用于多媒体领域。例如,影视特效、动画设计等。随着针对动态视觉设计的深入研究与运用,动态构成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中运用非常广泛。例如,标志、广告设计、交互设计、展示设计、FLASH动画设计、影视特效、数字艺术等方面。

(1)动态构成在静态标志设计中的运用。动态视觉不仅仅体现在运动的屏幕中,在静态的视觉中同样存在动态的原理,早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到汉诺威世界博览会的时候,会徽的设计采用动态标志运动过程中的一个瞬间,来展现动态标设计。这只是一个很小的例子,但是它充分说明了动态构成设计原理已经拓展到静态的标志设计之中。当代设计师进行标志设计时逐渐突破二维平面模式的束缚,试图在静止的二维标志中加入了动态元素,诸如时间、情节或过程等。标志设计更为开放,大胆,不再僵化、单一,以更现代、更时尚的形式来展示。

(2)动态构成在影视制作中的运用。近年电影传媒行业得到极速发展,也大大增强对动态形式与语言的需求。大环境的影响下,当代影视的表现形式和技巧的不断在翻新,观众的视觉品味的和审美情趣在发生变化,电影片头、片尾设计更为精巧,电影画面效果表现更具视觉冲击力,静态画面单帧的视觉构成形式得到强调,构成形式的动态设计效果以多种多样的方式表现得更为精彩,空间镜头的转换、穿插、运动表现得更复杂。在此条件形成了一种新的动态形式表现语言——电影片头包装设计,电影片头包装这一概念在影片的设计制作中逐渐形成,影片的包装设计着重考量的是镜头的运动、穿插、切换等构成形式,这种形式可以将文字、画面、图形、色彩、音效等元素融合动态视效之中,为动态视觉表现更具视觉张力。[5]20世纪80年代以来,是电脑软件迅猛发展,动态构成在各种媒体上得到普遍应用。由于动态构成设计思路灵活多变,在许多电影中表现出令人惊艳的片头片尾设计。例如,美剧《行尸走肉》的宣传短片,将鲜血、丧尸、文字及实景进行交错编排,呈现出令人恐怖紧张的气氛。又例如,蜘蛛侠系列影片的片头设计利用“蜘蛛”这一概念,将影片的文字信息融合蜘蛛网中进行视觉艺术创作,将镜头通的穿插运动、推拉摇移等手法将各种文字信息表述在猎物的概念之中,这种的创意形式给人视觉冲击力非常大,不管是形成的点线面构成形式,还是利用文字进行的交叉编排设计,动态构成这个概念在影片的片头设计中运用得淋漓尽致。

6 结语

视觉传达设计作为艺术创作最为活跃的领域,它的发展已经和现代的新媒体艺术联系越来越紧密,其创意、表现与传播的方式也从静止到动态甚至交互方向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人们的审美也在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变化。动态构成的理论和研究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探讨,作为行业的从事者理应不断地吸收新领域的新生事物,了解新媒体艺术,实现视觉艺术语言与新技术、新科技的完美结合,更好地为信息传播作服务。动态构成在理论研究初期尚处于探索阶段,只有不断完善,进一步形成完整而有效的视觉知识系统,不断改进视觉解读与视觉创造,才能赶上社会发展的脚步,推进并完善动态构成的运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马越.计算机数字技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J].包装与设计,2010(4):100-101.

[2] 贺平.构成基础教学的设计与创新研究[J].美术大观,2010(3):148-149.

[3] 刘微,刘声远.动态构成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艺术教育,2014(5).

[4] 周映河.数字时代的视觉传达专业的内涵与外延[J].艺术教育,2014(5).

[5] 陈昭霓.电影片头中的动态构成设计[J].电影文学,2010(11):83-84.

猜你喜欢
构成视觉传达
设计素描结合视觉传达专业特点的教学探索
鹤文化视觉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铁路通信传输的构成及实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