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技术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

2015-05-30 02:13冯硕
艺术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电视节目虚拟现实应用

摘 要:本文对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探究,虚拟现实技术逐渐应用于电视节目中,其主要应用于虚拟演播室、新闻现场模拟以及对原理流程的演示,虚拟现实技术丰富了电视节目的视觉表现,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

关键词:虚拟现实;电视节目;应用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虚拟现实是将可实现的或者未实现的事物或环境,通过计算机生成将其模拟出来。人们可以运用特殊设备“置身”于这个虚拟的环境之中,能够操作、控制环境,以实现特殊的效果;亦可以模拟构建一些虚拟对象,用作科技研究及原理演示。从三维仿真到游戏漫游,虚拟现实技术也逐渐应用到电视节目中来,其大多应用于虚拟演播室、新闻现场模拟及对原理流程的演示。虚拟现实技术为人们创造了一种现实物理空间中不存在的虚拟景象,给人以更为清晰、震撼的视觉效果。

1 虚拟演播室

一种新的电视节目制作系统随着计算机虚拟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色键技术的不断改进而出现,它就是虚拟演播室。虚拟演播室是把计算机生成的虚拟景象与电视摄像机拍摄的真实存在的道具和人物等画面进行数字化合成,以获得震撼的虚实结合的视觉效果。在虚拟演播室系统中,摄像机拍摄的画面通过计算机将信息传送给图形工作站,计算机依此得到前景物体与摄像机之间的距离和相对位置,从而计算出虚拟场景最适宜的大小、位置,并按要求计算生成虚拟场景的三维模型。在现场将主持人或演员置身于蓝色背景幕布前表演,然后利用切换台上的色键功能将其从蓝色背景中分离出来,实时地与计算机生成的数字背景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现实中不存在的,但是在电视画面上却又起到实景演播室的“假”实景。虚拟演播室系统运用软件生成背景和道具,它可制作出实际不存在的或难以制作的场景,并可以在瞬间改变场景,可以制作出实景演播室无法实现的效果,其空间不受物理空间限制,摄像机可以360°旋转;还可以引入大量虚拟特殊环境与道具。因此,可创作出更丰富、更吸引人的节目,使导演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时间、空间和道具制作方面的限制,获得了更大的创作的想象空间,能够产生新奇的视觉效果。另外,由于场景的制作、修改、保存等都在计算机上进行,制作和更换电子布景快捷简便,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缩短了节目制作周期,提高演播室的利用率等等。

中央电视台已从90年代引入虚拟演播室技术,随着电视技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演播室的制作质量及效果也在不断提升。例如,一些体育赛事的转播:九运会、雅典奥运会、北京奥运会都使用了虚拟演播室。现在虚拟演播室在栏目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多,新闻、文艺、体育、专题、少儿等等,在应用中虚拟演播室为中央电视台制作了大批优秀的电视节目,成功地博取了观众的眼球,丰富了观众的视觉效果,提高了收视率。地方台也逐渐引进虚拟演播室技术,如平顶山电视台近来建造了虚拟演播室,替代以往的实景演播室。虚拟演播室主要用于几个不同频道的新闻栏目录制上,这样,几个频道无需搭建不同的实景演播室,不同频道都可以在虚拟演播室进行节目录制,仅更换虚拟背景作以区分即可。不仅节省了空间资源,与以往节目相比,也大大丰富了新闻节目的视觉效果。

2 新闻现场模拟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新闻报道越来越技术化,通过虚拟技术进行新闻事件模拟,可以让读者深入新闻现场。以体验的视角理清事件发生的始末。可以让体验者亲身体验到突发事件、作案现场、事故现场、救援现场等。让观众更清晰地了解事件本身。在新闻传播中,新闻信息量最主要的部分就是由新闻画面和新闻文本组成的。无法还原画面,单独依靠文本来传达信息已显得单薄,这就需要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模拟,让观众能够了解已经发生过的事件状况,这样更能够清晰还原新闻的事实,尤其是一些在现实中无法展示或还原的场景,通过数字虚拟现实技术能够使不可复制的场景得到模拟。所以在新闻播报中,为了能够更好地保障新闻的可视性,新闻制作中就使用了数字虚拟现实技术,对难以还原或说明的新闻可以进行三维图像模拟。

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报道美国黄石超级火山威力“比预计更大”时,进行超级火山爆发的画面模拟,将地震波、岩浆活动进行模拟,观众在观看时可系统认知火山爆发的原因及影响范围。2013年东方卫视在新闻报道韩亚航班事故中,运用三维技术模拟了整个事故中波音777飞机的降落故障,还原了事件本身,让观众更清晰地了解了事故发生的原因。此外,新闻播出中不斷呈现出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的突发交通事故现场还原,作案现场模拟,营救劫持人质演示等等。虚拟现实技术给观众带来生动直观的视觉艺术效果,同时也加深了观众对新闻信息内容的了解程度。

3 原理流程演示

虚拟现实技术在电视节目中也常用于科学技术的展示以及原理、流程的演示,对于一些拍摄难度大、成本较高或者根本无法还原的画面,可借助三维技术进行数字模拟。诸如运载火箭的发射,火箭发射后如何在不同阶段进行箭体脱落、分离,卫星怎样顺利运送至预定的运行轨道。这需要先建立一个能够反映被虚拟实体的真实外观的虚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对模型的驱动操作,实现整个虚拟运动的有效动态过程。虚拟技术有效地减少了试验和研发时间,减低了基本费用的同时还使品质得到保障。复杂的物理现象可以利用虚拟技术对三维动态场景进行动态的、逼真的模仿,然后用三维动画和声响的形式直观地传输,把整个火箭发射过程仿真实验展示。2011年,中央电视台新闻及中文国际频道在对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报道中运用了三维模拟演示。中文国际频道神八天宫交会对接特别节目《神八飞天逐梦天宫》对神八与天宫的对接做了详细的报道。其中运用三维模拟技术,详细解析了神八与天宫的对接原理及过程,创造出逼真的虚拟环境,把存在的信息可视化仿真,形成高度真实的虚拟环境,令观众耳目一新,受益匪浅。借助三维虚拟技术可以将这一过程系统模拟出来,使卫星发射的整个过程得以系统、详细、具象的演示,使航空航天知识得以生动普及。

在对一些矿难的追踪中,也会借助虚拟现实技术。煤炭的开采环境与过程会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拍摄实时画面难度较大。矿难的发生也是突发性事件,难以捕捉画面。在分析原因,对其开采过程进行演示时会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将煤炭的开采环境进行三维仿真,对开采过程进行三维模拟,以系统展示一个虚拟的煤炭开采系统及过程,分析事故原因。此外,虚拟现实技术还应用于古迹复原工程的演示。《故宫》纪录片中,采用三维模拟还原中国亭台楼阁搭建过程,将中国古建筑精湛的建筑工艺展示出来,使观众对古代建筑技艺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4 结束语

随着虚拟技术的日趋完善,虚拟现实技术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虚拟现实技术将会在更多领域更为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爱华.浅谈虚拟演播室技术及其应用[J].山西科技, 2013(02).

[2] 邹湘军.虚拟现实技术的演变发展与展望[J].系统仿真学报,2011(9).

作者简介:冯硕(1988—),女,河南漯河人,硕士,平顶山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影视后期。

猜你喜欢
电视节目虚拟现实应用
REALITY BITES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电视节目的移植与创新
浅谈虚拟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