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美与真实的问题

2015-05-30 10:48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辞藻短文月光

小雅同学问:

有时候写作文时会有顾虑,写得华丽,辞藻优美,有点儿假,写得真实,又怕得不到高分儿。比如我最近写的我们舍友的友谊,我是这样写的“……殊不知,上苍给了每个人平等的东西,而人性的自尊却又隐隐作怪,但自从遇到她们,我觉得,我的青春即使有再多的懊悔,这也值了。”这样写,合适吗?

吴素荣答:(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

小雅的顾虑,侧面反映出部分教师评价学生作文时的一种误导,偏爱辞藻华美,而忽略了内容的真实。事实上,不论考场写作还是日常练笔,一个优秀的作品,文笔优美和内容真实并不矛盾,更不排斥,二者和谐统一、相辅相成。就像我们评价一幢楼房时,既关注它的造型,更重视它的质量。这两者之间,内容居于第一,是核心;但技巧也不可缺少,不注意表现或表现不够,都不足以引起读者的注意。但是,过分注重技巧,比如堆砌华丽的辞藻,不但谈不上艺术,反而会惹人厌恶。正确的做法是:将两者的长处相加,创作出尽善尽美的佳作。

要做到这点,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写真实;二是如何传达真实、展现美。

如何写真实呢?

首先,涉及选材的问题。遇到一个话题,不要急于下笔,应尝试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选材;当然,最好是亲见亲历,有所感触。比如鲁迅的《故乡》,因为作者确确实实回过故乡,目睹了故乡及故乡人物的变化,感受到了故乡的破败和荒凉,所以才塑造了鲜活的闰土和杨二嫂,才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农村和农民真实的生存状况。再如莫言,他的作品或多或少总与他的高密乡有所关联,地貌是那里的,风俗是那里的,人物也多是那里的。也因此,才真实而鲜活,才会打动众多的读者。

说到这些,也许有同学会问,这也太难了吧,我们还有好多功课要学,作业又催得紧,怎能事事亲见,又怎会有鲁迅、莫言的视野和阅历?

我的回答是,某种程度上,找素材亦如挖宝,仅凭坐在斗室里静等,终将一无所获。在这点上,我们应学学蒲松龄老先生。为了写《聊斋志异》,为了把聊斋故事写生动,特意摆了一个茶摊,专请过路人讲故事,听完后回家加工。姑且不去考证这个说法真实与否,我们由此得到的信息是,蒲老先生不管听到什么人说,不管谁讲了稀奇的事,都要认真收集,都会想法子把它们变为写作的素材。也就是说,他的素材来源,不只是看到的,还有听到的。此外,蒲老先生还有另外一条取材途径——钻到古书里。《聊斋志异》里的一部分小说,就是前人作品的再加工。比如,六朝小说和唐传奇中有三个小故事,分别叫《纸月》《取月》《留月》。纸月就是有一个人,能够剪个纸的月亮照明;另一个人取月,能够把月亮拿下来放在自己怀里,没有月亮时候照照;第三个人留月,把月光放在自己的篮子里边,黑天的时候拿出来照照。都很简短,几十个字,一百来个字。蒲松龄把三个故事拿来,调整组合,写成了《崂山道士》,这是大家都熟悉的聊斋故事。 其次,就是要抒发真情。写作也如做人,也需要说真话,表真情,不矫揉造作,不虚情假意,更不能无病呻吟。文章选取的材料,只有把自己打動了,才会感动别人。文学大师福楼拜创作《包法利夫人》时,有一次朋友去看他,敲了几次门,都没人回应。朋友推门一看,发现他正坐在地上痛哭流涕,伤心异常。一问,原来是他写到包法利夫人死了,悲痛不能自已。

令人费解的是,我们总是以“狼来了”的故事耻笑说谎话的人,可一旦写起文章来,却丢掉了应有的真诚,撇开自己的亲见亲闻和亲身体验,编造一些猎奇求异的文字,搞“为文造情”的无味写作。这实在是写作的一大忌讳。

接下来,我们再来解决如何传达真实、展现美的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先赏读下面的短文。如果这月光照亮你史铁生

月亮升起来,照亮现在和过去、眺望和梦想。

如果这月光照亮你,如果我们相距得足够近,你的影像映入我的眼帘,这就是:现实。

如果这月光照亮过你,如今我们相距已足够远,但你的影像仍飘留在茫茫宇宙,这就是:过去。

如果这北方的月光中只剩下我,但我的意识超越光速,我以心灵的目光向沉沉夜空追踪你南方的影像,这就是:眺望。

如果现实已成为过去,如果过去永远现实,一个被忽略的欲望在没有地点的时间或抹杀了时间的地点,如果追上了你飘离的影像,那就是:梦。

(摘自作家出版社《务虚笔记》)

这则短文里的“真实”,或者说需要在文中解决的现实问题是:如何面对现实、过去、未来和梦想。这是一个很抽象的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最忌讳于就事论事。这里,史铁生就做得非常好。作者避开这一生硬的话题,选取人们熟知的“月光”为描述点,借对月光的描绘,写现实,写过去,写眺望,写梦。看似写了月光下的人和事,实则智慧地解答了人生的难题。这是基于真实的一种美的展示,切入点选得妙。

结构上,这则短文先用一段话领起,总说“月亮升起来,照亮现在和过去、眺望和梦想”,之后分四个段落,依次让月光照亮“现实”“过去”“眺望”和“梦”,逐层阐释,层层递进。在总分结构的统领下,逐步推进,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这是基于真实的另一种美的展示——架构上讲求精致。

语言上,作者采用假设的语气和拟人化的笔法,似乎正端坐在我们对面,平心静气地和我们聊月光,聊月光下的你和我、人和事。这些语句,言近旨远,蕴含丰富,不仅让我们产生了情感的共鸣,而且升华了文章主题,余味无穷。对于“影像”的描述,时而“映入我的眼帘”,时而“仍飘留在茫茫宇宙”,时而“向沉沉夜空追踪”,时而“追上了你飘离的影像”,既有反复又有变动。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整散结合,长短搭配,错落有致,变化多姿,创造了一种别样的美。

猜你喜欢
辞藻短文月光
中秋的月光
星辰
月光碎落了
月光改变了我
KEYS
Keys
脱变蔓延
为你
短文改错
短文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