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化进程中河南省高等教育科类结构优化研究

2015-05-30 10:48郑利霞赵双兰
河南教育·高教 2015年6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河南

郑利霞 赵双兰

摘 要:科类结构是高等教育培养专门人才的横向结构,它反映高等教育人才的种类和学科结构的发展特点。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的发展状况是否良好,决定了高等教育功能能否正常发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及“四化”协调发展进程的加快,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处在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关键时期。作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拔尖创新人才,推动科技和文化创新的高等教育,既迎来了发展良机,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关键词:河南;高等教育;科类结构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及“四化”协调发展进程的加快,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处在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关键时期。作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拔尖创新人才,推动科技和文化创新的高等教育,既迎来了发展良机,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应对社会发展需求

1.把握河南经济社会大跨越的重要时期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推进,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布局结构和形式结构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调整。目前河南省正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期,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教育结构都发生着变革。2012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把“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着力点。在河南省高等教育科类结构调整优化的过程中,不仅要研究河南省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的现状,而且要分析河南省高等教育结构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研究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遵循河南高等教育发展的逻辑和规律

第一,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高等教育的调整过程和高等教育功能的发挥都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对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的管理和调整要有一定的超前性。高等教育要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基础上,使科类结构调整适应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及受教育者的需求。

第二,把握好规模与结构的关系。2013年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河南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推进,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成为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这就对其科类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处理好内部和外部的关系。高等教育要发挥其在科类结构调整中的主动性,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既要深化内部结构,又要协调外部资源,以实现绿色发展。结合河南省发展建设的重大科技需求,依据“河南需求、国内一流”的要求,既要充分考虑现有师资队伍、办学条件、专业建设现状等问题,又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产业结构变化趋势等问题。

二、规避相关风险隐患,凸显河南本土特色

从近十年的数据变化情况来看,河南省高等教育科类结构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因素。因此,要规避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促进河南高等教育的特色化发展。

1.坚持规模适当,增速稳定,避免走进“量大从优”的误区

第一,增长速度的合理是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从招生总规模的角度看,河南省高等教育年度招生人数呈整体增长的趋势。在招生人数整体增长的同时,增长率也有个别年份突增突减的情况。2009年以前河南高职高专教育招生规模的增长速度明显较快,自2009年以后总体规模有缩小的趋势,招生规模的峰值出现在2008年。自2002年起河南本科招生规模一直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增长幅度在2005年略有下降,且2004年之前的增长速度低于2007年之后的增长速度。

第二,各科类的合理分布是高等教育理性调整的重要保障。从分科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科的招生规模均有显著增长。截至2012年,全省本科教育覆盖11个学科门类的318个专业,占目录专业的59%,布点数达到1890个;专科教育覆盖了19个学科大类的398个专业,布点数达到2010个,相比于2002年有明显的提高和改善。河南省高等教育各学科的招生规模均有显著增长(除哲学外),截至2010年,工学、医学、管理学三个学科门类的招生规模所占比例相比2002年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其他学科尽管招生的绝对数在提高,但其在总体招生规模中所占比例却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2.坚持全面发展,突出重点,避免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

第一,重点发展农学相关学科。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又是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农学专业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对于提高河南省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在农业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林院校在招生规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结构等方面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形势对农业专业人才的要求。

第二,提升医学相关学科的发展质量。目前河南省医学类招生规模扩张速度相对较快,但专业布点以及专业建设情况并没有很大改变。相比于社会的强烈需求,医学人才培养点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无法满足其要求。因此,应适当增加专业布点、增强专业建设,以培养出更多的、水平更高的、满足社会需求的医学专门人才。

第三,控制相对“冷门”学科的发展。据分析,哲学、教育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门类的本科毕业生对其对应产业的预测作用相对较小。因此,在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加强重点基础理论学科建设的同时,要适度控制这些学科门类的招生规模,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避免结构性失业。

第四,走好专业群发展的道路。在推动实施重点特色学科专业提升计划的同时,加大传统专业改造力度,寻找增长点,做“精”生命科学类专业,做“强”工科类专业,做“大”现代服务类专业,做“活”信息类专业。

三、着力强化改革发展,综合提升服务水平

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要以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的现状为基础,结合经济社会、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改革。

1.优化专业结构,推动产业发展

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情况与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较大,与第二产业偏离度较小。因此,第一产业相关专业在本科培养层面应注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调整,在专科层次应适当增加专业布点及专业分类;与第二产业相关度较高的工学类专业毕业生受到了人才市场的广泛认可,应加大发展力度,发展较高的服务和引领市场的能力;第三产业相关专业应重点避免不顾硬件情况及软件实力而一味迎合市场需求开设专业的情况,努力发挥最大能力促进河南省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的合理调整和河南省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2.整合教育资源,提升专业质量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新技术和全面型人才的需求愈加强烈。目前正是三大国家战略实施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发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利用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科研优势创造更多的科研成果。一方面利用河南省已有的一些重点学科的优势学科发展其边缘学科,快速高效地发展交叉学科,同时改进传统学科的发展;另一方面结合三大国家战略实施需求,引进人才,建设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兴学科。

3.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和优势专业保护

2013年,河南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仅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仅6个;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59个,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9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4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因此,我们要集中政府、高校、企事业单位的力量,加大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的建设和保护力度。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科基础较好的高校、科研与创新能力强的科研单位的引领作用,重点引进和培养好相关学科的中青年优秀人才,加强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的资源统筹和整合。

4.努力做到权责对等

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在高等教育科类结构发展上的权利应与其在专业结构合理化发展中承担的责任相对等。这样才能减少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的不合理导致的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合理、人才市场结构性失衡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参考文献:

[1]颜松漳.广西高等教育科类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性分析[D].南宁:广西大学,2013.

责编:晓 成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河南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出彩河南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