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学科建设及其人才培养的定位

2015-05-30 10:48黄文力崔建锋
河南教育·高教 2015年6期
关键词:学科建设电气工程

黄文力 崔建锋

摘 要:电气工程学科是现代社会文明与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科之一。以电气学科为基础,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诸多的交叉与新兴学科,而国内本学科的发展相对落后,在各高校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与专业特色。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在理解电气学科基本属性的基础上,遵循电气学科发展规律,把握区域经济特征,定位于应用型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开展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航空电气两个特色专业建设,并且制定了相应的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计划,强化了实践教学。

关键词:电气工程;定位理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c

电气工程是当今高新技术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学科,它的发展程度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现阶段,国外发达国家几乎已经没有纯粹的电气工程的概念,它与电子、通信、控制系统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在一起,体现出显著的不同学科交叉、强弱电相结合的特征。国外大学里与电力工程有关的院校,大多数将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合并在一起成立院系,便于学科间的合作与交流。在国内,除了少数几所电气学科建设较为完善的高校注重电气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如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其余大多数高校的电气学院一般单独设立,只能够做到在电气学科或者其中的某个研究方向上发展较快,无力顾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电气工程专业的教育起步于2001年,经过十多年的建设,该专业的教学条件基本完善,学科方向和人才培养都具备了一定的特色,但是为了适应该校行政隶属关系由原来的部属转换到地方,以及在电气专业基础上,于2010年筹建了自动化专业等的改变,尤其是为了适应电气工程学科新的发展趋势,需要对该校电气学科重新定位。

一、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发展定位

高校发展的定位主要包括办学类型、层次定位、对象定位、特色定位。根据高校定位理论,对于该校的发展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首先,在历史上,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作为原航空航天部7个部属高校中唯一的管理类院校,经过60多年高等教育的实践,具备丰富的本科教育的经验,为社会尤其是与航空事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输送了大量的人才。

其次,在现阶段,一方面,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正在向普及阶段发展。根据《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30%;对于高等教育,今后仍将保持高校数量适量增长,目前的重点正转向优化结构与提高质量。而世界的经济发达国家,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多高于50%,部分国家甚至达到90%,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并向终身教育发展。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高等教育虽然已经实现了跨越式的大发展,但是仍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入学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我国的高校数量不是多了,多到人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相反,仍然需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努力增加高校尤其是高水平院校的数量,继续提高入学率,完善办学条件,同时,更新发展观念,由过去主要重数量转变为数量和质量并重。另一方面,河南省的高等教育相对落后,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生源多而入学率低,截至2011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4.63%,低于全国近6个百分点。另外,关于重点大学的入学率则更低。河南省的人口接近全国的7%,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五,然而河南省没有一所教育部属的重点院校,“211工程”院校也只有郑州大学一所,本科院校仅有47所,只占到全国总数的4.2%。虽然近年顺应河南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其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如增设了几所省部共建院校、新成立了几所本科院校、建了几个大学城等,但是与河南省的人口数量、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水平仍然不能匹配,差距较大。特别是2011年“中原经济区”(以河南省为核心)与2013年国内首个国家(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的立项,河南省的经济社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更多的智力支持与人才支撑。因此,河南省高等教育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将更加尖锐,必须加快本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

再次,经过30多年本科教育的实践,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目前拥有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法学、文学、理学、艺术学等七大学科门类,66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和8个专科专业,并且于2014年开始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初步建成了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与河南省其他本科高校相比,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体制转换、学科设置不合理、管理不科学等,其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表现为学科不完善、个别学科偏弱、研究生教育不成熟等。

纵观历史与现状可知,该校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处于最佳的历史发展时期。应该继续大力加强本科教育,拓展研究生教育,着力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增加高学历人才培养的数量,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高科研能力,力争迈入河南省地方高校强者之列。尤其应该充分利用好该校的航空背景与特色,积极主动参与国家首个航空港经济试验区的建设,发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调整学科与专业布局,支持航空相关专业优先发展,做大做强航空管理、经济与技术。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心转变到提高教育质量上,各地方高校面临向或者技术型或者学术型高校的转变,而该校以更名为郑州航空大学为总的奋斗目标,因此,该校必须且只能定位于向更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高校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办学层次和水平,抓住区域经济发展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弥补河南省高等教育的不足,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支撑。

二、电气学科的定位

电气学科的定位,与学科自身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又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与高校的微环境。电气学科只能遵循其固有的发展趋势,依从所属高校的发展定位,从电气学科的本征特性出发,结合现实的建设水平与条件,进行科学的定位,制定出长远的发展目标。

1.专业能级的定位

电气学科为电气物理学在人们生产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先天具有应用性DNA,属于“技术”范畴,具备工程属性,是基本的“应用性”学科之一。电能是现代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能源,“电气技术”是社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因此对电物质基本属性的理解与应用,是人们推动现代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前提条件。

近年,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电气学科的人才需求极大,继而有力推动了电气学科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数据表明,截至2005年,我国开展电气专业高等教育的院校达到276所,且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对于河南省,具有电气学科的院校的绝对数量虽然不少,但是电气学科的发展水平普遍较低,根本不能与河南省经济在全国的地位相匹配,也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对该学科人才的巨大需求。为了同时满足本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与该校由单一管理类向管工结合类院校发展的战略转变的需要,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于2001年设立了电气工程学科,并且于2010年基于电气学科新设立了自动化专业,这些都为电气学科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

学院电气学科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如师资力量显著增强,实验条件基本齐全,课程体系具备了一定的特色;另外积极推进学科专业建设,成立了电气工程实验中心,进行电气学科省级特色专业建设,参与校级重点培育学科建设;而且积极从事电气学科教育教学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等。但是,与其他高校如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相比,学科基础差、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学环节不足等问题仍然突出,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综上所述,该校电气学科应该也只能继续定位于教学型、应用型的发展方向,以专业教学为主,突出应用特性,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专业相关科学研究为辅,积极参与电气学科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加快实验室建设,完善实验条件,提高实验水平;加强电气学科建设,以“应用性”为核心内容,优化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

2.专业特色的定位

依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专业规范,本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专业领域内至少1个专业方向的理论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实践亦表明,对电气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厚基础、宽口径”的前提下,不应该面面俱到,造成学生什么都学但什么都不精通,这与现代社会分工精细化、工作单位“招之即用”的用人原则相悖逆。当然,在构建相应课程体系时,要注重平衡“泛”与“专”的度,既要强化学科基础又要突出专业方向。因此,应该在电气专业内合理地设置一定的专业方向,通过课程体系体现出不同的专业特色,或者说,应该提供不同研究方向的专业课程模块供学生选修,这也与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的规定》的要求相一致。

对比国内各高校的电气工程专业可知,受制于历史沿袭及发展水平,有的偏于电力系统方向,有的侧重于继电保护,而有的偏于电工理论;有的偏于强电,有的侧重于弱电;有的偏于工业电气,有的侧重于建筑电气,而有的偏于矿山电气。总之,各具特色,各有专长,只有少数几所高校能够做到在电气学科所有专业方向上的均衡发展。

由于该校电气学科建立时间较短、专业基础薄弱、招生与服务面向较窄等,一方面,根据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结合河南省区域经济的特点,该校电气学科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有限的条件下,必须定位电气学科的专业方向,集中力量构建专业特色。考虑到电气专业的现状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的大发展,目前已经初步定位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航空电气两个特色方向,构建了相应的课程体系与教学计划。

三、人才培养的定位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是河南省的一所按二本招生的普通本科院校,以本地生源为主,毕业生也主要在本地就业,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虽然近年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仍然只能定位于地方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另外,电气学科在该校建设时间较短,基础比较薄弱,而且电气学科内在具备应用属性。因此,这些因素决定了目前该校电气学科的高等教育只能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只能通过以后的研究生教育来实践。

1.应用型人才的特点

应用型人才应该具备的特点:学科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强,除了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还具有良好的工程素养,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以后主要在生产第一线从事运行与管理等工作。应用型人才首先是一种创新人才,具有把理论知识和技术转化为实践生产力的创新能力。应用型人才其实也是一种复合型人才,因为应用型人才的工作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根本,而要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往往不能仅靠一种专业知识。实践的创新多出现在学科边缘或者各学科的交叉处。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人才相比,应该更加突出工程实践能力。

2.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应用型与其他类型的人才相比,对他们的培养应该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专业理论知识为依托,强化实践动手能力。

课程实验与课程设计。包括电工电路、电子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单片机原理、电气PLC原理等诸多实验,以及有代表性的电机学、发电厂电气部分、自动控制等课程设计。

实习基地。由校内和校外两部分组成。校内实习基地在校办工厂,可以完成金工实习、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基础性专业训练;校外实习基地包括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成都飞机制造厂、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学生在校外的实习基地接受现代化企业的生产教育,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毕业设计。从工程实践选题,题目通常由导师自行拟定,或者来自于导师科研项目的某一模块,或者来自于导师熟悉的专业领域;也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学科知识范围内自由选题,激励他们选择来自于生活实践、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聘请企业中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

除了以上基本的专业实践环节,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系列、“电子设计”系列等全国大赛,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制作,建设专业的开放型实验室等。

参考文献:

[1]蒋昀,乔均.营销定位理论发展及实践审视[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3).

[2]王新华,程从柱.地方性高校办学定位的理论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5,(5).

[3]张力.不同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比较[J].中国高等教育,2001,(2).

[4]彭兴菊.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背景下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2).

[5]王泽忠,王兆安,沈颂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规范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

[6]华红艳,齐桂森.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定位[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4).

责编:一 萧

猜你喜欢
学科建设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PLC技术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依托学科信息管理平台,促进高校学科建设管理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建设实践与发展探讨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常见热点问题及应对
民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节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