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病耻感的影响

2015-05-30 13:26曾艳史树林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病耻感亲属健康教育

曾艳 史树林

【摘 要】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病耻感的影响。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152名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为期4周的健康教育,比较教育前后的病耻感评分。结果:共117患者家属完成了本研究,与接受教育前相比,患者家属的病耻感感受问卷总分及疏离因子、歧视因子、社会退缩和病耻感抵抗因子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健康教育有助于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病耻感。

【关键词】 健康教育;精神分裂症;亲属;病耻感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1-0100-02

病耻感反映了患者及家属与周围社会接触的体验,在社会中已经成为一些负性经历的标志,包括标记、羞耻感、受歧视、被排斥,被家庭、社会孤立和抛弃,隐瞒和回避等意义,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但其核心问题仍然是歧视和排斥[1]。

精神疾病病耻感是指精神疾病患者及其相关人员因精神疾病所致的羞耻感和社会公众对他们所采取的歧视和排斥态度[2]。有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及亲属均承受着较大的病耻感,严重影响了患者及家属的情绪、生活质量,亲属的羞耻感及悲观情绪可影响家庭关系及对患者的态度,使患者遭受疾病和社会的双重压力,影响疾病预后及回归社会[2]。如何减轻精神病人及其家属的病耻感是病耻感研究较为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采用健康教育的干预模式,有效的减轻精神分裂症家属的病耻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成都市双流县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152名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及亲属均要求小学以上学历,在健康教育前后均完成病耻感感受问卷调查。在纳入的152名受试者中,共117名完成了全部的四次健康教育,完成率为76.97%,不能完成的主要原因为交通不便13例,病人出院11例,出差或工作忙不能到场8例,表示没收获不愿继续接受者2例,自称忘记了1例。在完成全部四次健康教育的117例受试者中,男性65例,女性52例;年龄24~65岁,平均(47.11±10.32)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0.19±7.02)年;家庭年经济收入<10万元27例,10万元至20万元78例,>20万元12例。

1.2 健康教育的实施 参照马爱荣等[5]研究报道制定本方案,以讲座的形式对受试者进行集中宣讲,共设计4次讲座,每周1次,每次1h~1.5h,由经验丰富的精神科医师讲解,主要内容包括:①精神疾病的基本概念:包括疾病的发病率、临床表现、预后等,重点强调精神分裂症是可以治疗和有效控制的,积极治疗能取得较好效果;②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强调接受正规治疗的重要性和长期维持治疗的重要性;③康复心理教育:包括如何对待精神病人、心理危机的处理以及家庭、婚姻和社会问题的处理等,以减少应激原,避免因应激造成的对患者及亲属的双重压力;④亲属自身的情绪管理:包括自身情绪的识别和宣泄、压力管理、合理利用社会支持等方面,帮助亲属减轻因亲人疾病带来的情绪困扰。每次讲座结束后均预留时间接受受试者提问并给予解答。

1.3 评价方法 采用病耻感感受问卷(Internalized Stigma of Mental Illness Inventory)评估受试者的病耻感严重程度,该量表由Britisher等[3]编制,主要用于评估精神疾病患者和家属对病耻感的主观内心感受,共29个条目,包括:疏远因子、刻板因子、歧视因子、抵抗因子、社会退缩因子等五个分量表。采用1~4四级评分法,任一分量表的平均分大于2.5分即认为受试者在该条目上有高水平的病耻感感受。该量表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广泛使用,被认为信度效度良好[4]。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接受四次疾病健康教育后,患者家属的病耻感感受问卷总分及疏离因子、歧视因子、社会退缩和病耻感抵抗因子评分均有明显下降,与接受教育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刻板因子评分教育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JP3]精神病人家属因缺少有关精神疾病知识,难以提供较好的照顾能力和康复环境,且家属本身常有心理健康的损害,常表现为高情感表达、组织和控制性差、病耻感强烈等,间接的影响患者的疾病康复和社会功能恢复[6]。健康教育作为一种以纠正不良认知,启发自知力的心理辅助治疗手段,在精神科临床治疗中的积极作用已得到广泛的认可[7]。

本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疾病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病耻感。国内有类似研究发现,如孙国胜等[8]研究表明,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从而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包炤华等[9]研究发现,个体化家属教育有利于降低家属病耻感,提高家属的应对方式,降低患者复发率。黄琼等[10]采用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发现有利于缓解患者家属压力、 缓解病耻感、提高生活质量。西方一些研究也认为与患者及家属接触进行联合教育是减轻病耻感和歧视的最好方式[11]。这主要是因为,集体家庭教育活动能增加家属与他人的接触,在相互交往中可以吸取他人对困境的处置经验,增强应对能力,减轻其对负面情绪的影响,提高对生活的情趣,促进互相协助,有利于缓解患者家属压力、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康复、促进患者及其家属的心身健康。

另外,有研究[12-13]采用系统认知行为治疗干预改善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属的病耻感,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目前针对精神病人病耻感所采取方法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仍需要更多的研究去发现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洪娟,吴忠海.精神疾病病耻感的研究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2):1977-1978.

[2]周英,李亚洁.精神分裂症病耻感的相关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1,32(15):2061-2062.

[3]Britisher JB, Nottingham PG, Graceless M. Internalized stigma of mental illness: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a new measure[J]. Psychiatry Res, 2003,121(1):31-49.

[4]Mehmet AE, Azmi V.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Turkish Version of the Internalized stigma of mental illness scale[J].Turk J Psychiatry,2007,(18):1-7.[JP]

[5]马爱荣,李书光.家庭健康教育对出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疾病复发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3,18(7):538-539.

[6]赵宝龙,沈静静,施永斌,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干预的三年随访[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0,33(4):233.

[7]戴喜玲,赵永青.对精神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思路[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7):425.

[8]孙国胜,高春强,黄云华. 针对性健康教育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的作用[J].当代医学,2012,18(1):2-4.

[9]包炤华,袁国桢,赵幸福,等.个体化家属教育对社区康复精神分裂症家属病耻感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6):834-836.

[10]黄琼.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病耻感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4,(12):87-88.

[11]Mas A , Hatim A . Stigm a in mentalillness: Attitudes of medical students towards mental illness[J]. The Medical Journal of Malaysia,2002, 57(4): 433-444.

[12]李江婵,姚素华,谢秀东,等.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病耻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4):463-465.

[13]张卫星,杜红莲,张蔚蓝.心理干预对精神疾病人的病耻感和社会功能的影响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1):132-133.

(收稿日期:2015.04.20)

猜你喜欢
病耻感亲属健康教育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素养与病耻感的相关性分析
心境障碍患者病耻感与自尊水平的相关性探讨
强制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病耻感及相关因素研究
什么?亲属之间不能相互献血?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English Abstracts
人性化心理干预在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