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STEM学科高等教育女生人数不足的相关研究

2015-05-30 06:23张丽娟
大学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女大学生不足美国

[摘 要]美国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学科高等教育领域性别失衡现象较为严重,女生录取和就读人数明显不足。可以通过分析STEM学科女大学生的个人因素、教师和学校的影响、社会因素等,对阻碍女大学生进入STEM学科或者从该学科流失的原因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美国 STEM学科 女大学生 不足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6-0164-02

一、美国STEM学科高等教育女生人数不足现状

据统计[1],尽管1966年至2006年间,获得STEM学科学士学位的女生人数增加了5倍,增加速度明显高于男生(同一时期获得STEM学士学位的男生人数增加了2.3倍),获得学位的女生在全体毕业生的比重也从1966年的23%增加至2006年的39%,但女生仍占少数,该领域内性别失衡现象依然存在。

在STEM领域内社会地位比较高、广受关注的物理科学、计算机科学、数学、工程等专业(Physical Science, Computer Science,Math,and Engineering,以下简称PSCSME专业),女大学生人数不足现象更为严重。[2]2006年,获得PSCSME专业学士学位的女生占获得该专业学位总人数的25%;获得工程领域学位的女生比例1994年约为16%,2004年也仅提高到22%。

二、美国STEM领域女大学生人数不足的原因

(一)个人因素

研究人员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种理论角度出发,对阻碍女大学生进入STEM领域或导致其从该领域流失的个人因素做出解释。

1.ECC(Engagement,Capacity,and Continuity)三元理论

Jolly,Campbell and Perlman针对学生在STEM领域的就读体验、教育理念等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了ECC三元理论,即学生本人的学习兴趣或动力、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教育机构为保证学生学业的持续性所提供必要的信息及资金资助是保证学生在STEM领域内的学业上取得成功的三要素。[3]

在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方面,研究发现[4],凭借优异的高中GPAs和SAT成绩,STEM领域的大学一年级女生普遍具有较高的自信心,但随着年级的增长,她们的自信心会迅速下降,女生经常会感觉“被孤立、不安全、感到不安”,并质疑自己“是否属于STEM领域,自身表现是否足够出色从而能继续完成学业”。[4]即使女生和男生在STEM领域取得了相同的成绩(例如课程成绩),男生的自信心仍要高于女生。另外,女生对STEM学科的兴趣低于男生,尽管女生在学业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她们倾向于认为这是比男生更加努力的结果。

在学习能力方面,调查表明[5],最近十多年来,美国男女学生在STEM学科的成绩相当,甚至某些课程女生的成绩超过了男生。另外,虽然STEM领域女生人数较少,但白人、黑人、亚裔女生中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学位的比例要高于同种族相应的男生比例。[5]

从学业的持续上看,美国UIUC教育学院Step-Up项目研究成果表明,与男生相比,STEM学科的女生更容易放弃最初的专业,尤其在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内,女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据统计,1999-2005年,入学时选择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女生,分别有5.9%转入了农业学科和生物学学科(在美国也属于STEM学科),6.3%转入了健康和心理科学(在美国也属于STEM学科),22.2%转入了非STEM专业。

2.“专业认同感”与“自我效能感”评价

“专业认同感”是对与个体专业相一致的职业身份的认同和个体对其所从事专业工作的社会价值的认同。个体专业学习时期的专业认同水平对大学生日后的成就存在显著影响。“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学生行为的选择及坚持和努力程度。

美国学者2011年针对九所大型公立大学数学、工程等专业的学生的调研结果表明,性别因素对 “专业认同水平”具有显著性影响,女生对“自己将来成为科学家”的认同感明显低于男生,女生倾向于认为“由于性别原因,需要比男生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成为科学家”,这对女性的专业认同水平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女生的“自我效能感”也低于男生,与女生相比,有更高比例的男生以“优等生”为奋斗目标,对自己在科技或数学方面的能力有较强的自信心,具有较高的自我认同度。

3.个人背景

研究表明,高中阶段良好的理工科知识储备,尤其是数学类的知识储备,会显著增加女生进入STEM领域的机会。来自于低收入家庭的女生选择科学技术类相关专业的意愿更低。若父母一方中接受过高等教育,会对女生选择STEM类相关专业产生积极的影响。种族也会对女生选择STEM相关专业产生影响,亚裔女性选择STEM专业的比例最高,非裔和西班牙裔女性选择STEM专业的比例较低。

(二)教师及学校影响

作为教育活动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和学校对女生是否愿意进入或退出STEM高等教育领域有显著的影响。

1.教学方法

研究表明,男女生对“竞争”、“合作”的偏好有所不同。男生偏爱“竞争”,希望课堂活动具有竞争性和明确的目的性;女生偏好“合作”,希望在STEM学科课堂上更多地与同学开展“合作”活动。但目前的STEM课堂教学活动并不倾向于鼓励“合作”,而更强调独立性、竞争性和目的性。STEM学科课堂内的竞争机制和等级现象阻碍了女生的发展,由于竞争的氛围导致个人自信心下降,是导致女性从STEM学科流失的重要原因。

2.教学行为中的性别偏见

教师通过对学生持有期望值、给学生树立学习榜样、描述职业前景等公开或者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产生影响。尽管教师不太可能直接告诉女学生“你在数学方面没有前途”或者“科学只适合男孩子”,但他们可以通过更加隐讳的方式给女学生以某种消极的暗示:比如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行为和特质适合男生或女生;倾向于对男生在STEM学业上抱有更高的期望值;会根据性别给学生不同的学术和职业指导,而且更乐意和男生进行智力方面的交流。

3.气氛

校园气氛通过学院的整体体系、政策、实践、人员组成特征、学院的观点和价值观等得以体现。在某一学科内人口占少数的群体往往会强烈地感受到校园气氛对他(她)们施加的影响,尤其是当这种气氛对他(她)们是敌视的、不尊重的、具有性别歧视意味的时候。研究结果表明,由于STEM学科内女性教职员工和学生数量较少,女大学生容易感受到一种对她们而言比较“冷淡”的院系氛围。

(三)社会因素

传统的性别社会化角色定位会对女生进入STEM领域产生负面影响。女生成长过程中,经常会有家长、老师、同学等对她们传递这样观念:“女性的成功标志在于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女性要承担起母亲的责任;STEM学科是传统的男性学科,女性不适合从事科学工程工作”。这种角色定位会潜意识地影响STEM学科女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定位和人生期望,导致其认同传统性别定位,甚至主动迎合传统性别期待。

缺乏有效的职业榜样也是阻碍女大学生进入STEM领域的重要社会影响因素。职业性别榜样会改进女生对STEM学科的印象,使她们感受到与该学科的密切联系。但在美国,STEM领域相关职业通常会带来较为丰厚的收入和良好的社会声望,属于“优势”行业,目前仍然是男性主导的领域,女性处于弱势地位,女大学生们缺乏有效的职业榜样。虽然相关行业针对女性公开的性别歧视已不普遍存在,但仍然充斥着各种隐性的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毕业后进入STEM行业获得的资源和空间有限,易被边缘化,较难获得理想的职位和工作环境。

[ 注 释 ]

[1] Huang,G.,Taddesse,N.,Walter,E.,& Peng,S.S.. Entry and persistence of women and minorities in colleg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ducation[R].NCES 2000-601.Washington,DC: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al Statistics,2000:3-4.

[2] Casey Elizabeth George-Jackson.Rethinking The STEM Fields:The Importance of Definitions in Examining Womens Participation and Success in the Sciences [D].rbana,Illinois: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2009:6-8.

[3] Jolly,E.,Campbell,P.,Perlman,L.Engagement,capacity,and continuity:A trilogy for student success[R].Minneapolis,MN:GE Foundation.2004:3-4.

[4] K.R.O.Bachman.Literature Overview:GirlsExperiences in the Classroom[EB / OL].http://www.AWEonline.org.2009.

[5] Riegle-Crumb,Catherine,George Farkas & Chandra Muller.The Role of Gender and Friendship in Advanced Course-Taking[J].Sociology of Education,2006(3):206-208.

[责任编辑:钟 岚]

[收稿时间]2014-12-22

[作者简介]张丽娟(1978-),女,山东郓城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土木工程教育。

猜你喜欢
女大学生不足美国
六字诀健身气功锻炼对女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影响实验研究
有氧健身操结合瑜伽练习对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关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