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学员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

2015-05-30 06:24戴柯李进
中国市场 2015年6期
关键词:军校学员能力培养素质教育

戴柯 李进

[摘 要]随着各种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发展和推广使用,军队对高素质军事人才的需求也必将不断增加。军校作为培养军事人才的重要后勤基地,为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势在必行。

[关键词]军校学员;素质教育;能力培养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6.163

1 前 言

20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涌现出了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海洋开发技术等为主体的一大批高新技术,其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改变了战争的原有形态,从近十年的一些重要的局部战争来看,战争的发展正呈现出高技术特征,要想在未来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战争主体之一高素质的人才教育及其能力的培养则成为非常重要的因素。

2 学员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是军队院校教育的核心目标 素质是指把从外界获得的知识、经验内化于人的身心、升华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品质或素养。而能力是人胜任学习和工作的主观条件。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素质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能力的增强;能力的增强,则直接推进了素质的提高。

军队院校不同于地方高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时,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关于新时期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针,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教育条例》、《军队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依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三个面向”方针和“科技强军”方针,以提高适应“打得赢”和“不变质”需要的官兵整体素质为根本宗旨,突出军事教育特色。

(1)这其中“不变质”应该成为军队院校素质教育的第一重点。我们的军队是在党的直接领导下,不论何时都一定要听从党的指挥,这是每一个军校学员必须达到的基本素质。第二重点是对学员内在的培养,形成可以适应军队建设发展需要的品质、素养。在确定教学内容时 不仅要以部队及未来战争需要为依据,还要注重对学员品质、素养的灌输、形成,内容制定时要具有超前意识,增大教学内容的高科技和新军事的含量,提高教学起点。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个体潜能,培养个性特长。例如,要研究新时期军校学员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认真思考过去的学员管理模式,建立适宜于全面素质教育的、具有新时期军校特色的学员管理模式。在健全管理法规制度、严格依法管理的同时,大力倡导学员的自主管理和民主管理。在学员队干部和教员的引导下,尽可能的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让学员在自主管理和民主管理中发展个性特长,提高管理素质。素质教育是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需要院校全体教员、学员、管理干部密切配合,需要院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部队教育、社会教育的密切配合,需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密切配合。尤其是充分利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活动,包括学习竞赛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科技练兵活动、军事体育活动、文化艺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这对于培养和发展学员的全面素质、个性特长和创新能力,都是有效的途径。另外改革考评制度,这不等于否定应试教育中的考试,素质教育也要用考试作为质量水平和教学反馈的手段。但是不能单纯以课程考试来评价学员的优劣,要考知识,更要考能力、考素质,特别是要加入对学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考核评价。以综合评价衡量学员的学习效果。其他还可以通过完善人才目标、优化培养模式、营造育人环境、加强组织领导等措施来推进素质教育。

(2)对学员的能力培养是军队院校教育的另一个核心内容。可以说素质教育是对学员内在品质的培养,而能力培养则实际是学员外在学习、工作、生活能力水平的培养。“打得赢”则体现出能力的培养。一个合格军校学员要具备的能力很多,范畴很广,其基本可以概括为学员学习、工作和生活能力的培养。

学习能力是人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观条件,是其他各种能力的基础。在军校教育中,学员学习任务重、要求高与时间紧的矛盾比地方高校更为突出。军校学员更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有比地方高校学生较强的学习能力。学员学习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注意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阅读能力和听课能力等基础之上的,其发展的过程需要一个周期,是学习品质、知识经验、智力技能、学习方法、实践活动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提高学员学习能力的途径包括有课程式、渗透式、示范式、实践式、交流式、统帅式等。

①课程式。开设《学习指导》或《学习方法论》课程。通过开设必修课或选修课、讲座课,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地了解学习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学习方法(策略)的基本内容、要求。

②渗透式。把学习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各门课程和各种学习活动中。掌握不同学科和课程的特点和学习方法,在学习知识技能中贯穿学习能力培养。

③示范式。教师、管理干部和学习骨干等在学习能力、方法上做出榜样。学生虚心向他们学习。

④实践式。学生在参与的各种学习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索、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学习实践将学习方法论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学习能力。

⑤交流式。平时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开展学习方法的研讨交流,在班级、学员队、学校,有组织、有计划地召开学习能力研讨会和学习方法交流会。

⑥统帅式。以唯物辩证法指导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主动学习《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实践论》、《矛盾论》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工作能力的培养,其实是院校教育的主体部分。其形成是一个时间过程,不能仅停留在日常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掌握上,关键是提高学员应对未来工作的能力,包括锻炼学员遇到问题时心理承受的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案制定能力,归纳总结处理结果的能力。现在工作,讲求团队合作,共同完成某项目标,这样不仅节省时间,更重要的是可以事半功倍,解决很多单靠自身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学院应在培养学员个体能力的同时,增加学员团队锻炼的机会,有意识的去培养学员的团队合作意识,协同处理问题的能力,注意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处理等问题。

生活能力则包括适应能力、交往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决策能力和沟通能力等许多组成部分。这需要院校在课堂教育之外,关心学员生活,与推进素质教育相结合,贯穿于日常管理中。为了适应未来的需要,这其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什么是创新?《现代汉语辞典》把“创新”解释为“抛开旧的,创造新的。”许多专家学者都对创新的含义作了较具体的解释,可归纳为:人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的条件,产生出新颖的、有价值的成果(精神成果、社会成果、物质成果)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学院在培养学员创新能力的时候主要应放在培养学员敏锐发现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科技创新的能力。

能力培养是整个院校教育活动的主体部分,而素质教育则是院校教育的灵魂部分。两者缺一不可,要摆正两者的关系,抓住它们的重点,把其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真正培养出满足今后军队国防事业需要,适应未来战争发展的有能力的高素质军事人才。

参考文献:

[1]乔军.军校学员素质教育指导[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1.

[2]朱如珂,朱兵,等.现代军校教育新论[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3.

[3]王屏振,马京成.军校素质教育论[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军校学员能力培养素质教育
浅谈培育有血性军校学员
浅谈长征精神在军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回归经典,学好“看家本领”
唱响军歌是培育军校学员战斗精神的重要途径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