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集纳

2015-05-30 02:36
对外传播 2015年5期
关键词:智库一带战略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在2015 年4月15日《人民日报》刊发的《国际战略智库期待“转型革命”》一文中认为:国际战略决策是国家基本政治和政策的延伸,中国新型国际战略构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服务于国家。同时,智库研究应有独立、客观的品格。作为国际战略类智库,应当发挥好决策的参谋作用,具备向社会解读政策、凝聚共识的功能,拥有国际传播能力,能够履行战略对话。我国国际战略领域有关机构的成熟度、基础研究能力和政治向心力均较强,但有的研究机构缺乏对现实外交活动的了解,跟不上决策需求;政府类研究机构经费使用限制多,大量经费只能建“库”,无法扶“智”;一些新兴民间智库财力雄厚,但课题针对性不足,建言通道也比较狭窄。此外,一些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得不到充分尊重,一些优秀学者、研究人员的力量缺乏施展空间。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周密在《中国国情国力》2015 年第4期刊发的《理性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一文中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需要为适应合作增强国内的综合配套能力,打通经贸交往的“毛细血管”,促进“一带一路”主动脉对各国整体实力的增强,避免沿线国家仅仅发挥通道作用。加强软硬件互联互通,加大标准规范的协调力度,促进文化交流,注重民心相通,努力使得发展“一带一路”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促进,将政府、企业、机构和个人的力量汇聚起来,合力重现昔日丝路的辉煌。

美国亚洲协会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陆克文在美国之音电台网站2015年4月23日刊发的一则报道中认为,在中美缺乏共同的战略表述的情况下,由于双方对对方的长期战略意图所持的看法,中美战略互信将继续受到削弱。如果要制止这个趋势的话,那么现在是构建一个最低限度的共同战略表述与共同战略框架的时候了。这种框架能管理好双方之间存在的我所说的“根本的现实主义分歧”,同时最大限度“建设性地解决”双方在双边、区域和国际关系中存在的艰难但并非不可逾越的挑战。通过这个过程,双方逐步积累平衡的政治和外交资本来处理关系中今后会不可避免出现的新挑战,并最终解决过去存在的而且目前难以解决的所有问题。

@上海新闻记者杂志:【谭天:场景的开发应用成为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关键】当今媒体融合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演变,已经从渠道争夺变成终端融合,而在其中对传播终端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尤为重要,同时对场景的开发应用也成为融合与转型成败的关键。(2015年4月16日 15:27)

@新媒沈阳:【互联网+之年】今年以前,网络社会和政府的关系是:网民推动政府触网,虚拟社会和现实中的各类传统组织产生或大或小的融合和冲突。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互联网的快速演化,政府开始转换视角,从互联网未来发展看待传统社会变革,提出互联网+,开始主动拥抱互联网,从S2G(Social to Government)变为G2S(Government to Social)。 (2015年4月18日 15:30 )

@清华史安斌:在社交媒体时代的对外传播中,我们不仅要“影响有影响力的人”,还要注重“影响容易被影响的人”。后者主要是指以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为主要媒介的青年和基层网民。美国皮尤(pew)基金会的调查也显示,世界各国的青年人(18至29岁)对中国的好感普遍高于该国的中老年人。以美国为例,尽管总体上37%的美国人对中国抱有正面看法,但在18至29岁的青年人中,这个比例高达57%,而在50岁以上的美国人,这个比例仅为27%。(2015年4月19日22:10)

@人大重阳:【亚投行:在学习中成长】亚投行的快速发展在提升中国影响力的同时,也给中国所参与的区域金融组织注入了活力。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刘宗义认为,中国积极参与区域性金融组织建设,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影响力和话语权。(2015年4月22日10:54)

@阎学通:“一带一路”是在外交讲话中首次提,但此事不断升级,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属于对外经济合作而非外交,新的升级趋势是,成为国家发展战略而非对外经济合作。问题:如果“一带一路”是国家发展战略,1、这事应主要由经济学家研究还是国际关系专家研究?2、外交在其中应是主导性工作还是辅助性工作? (2015年4月27日 14:58)

摘编:付玉辉

猜你喜欢
智库一带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战略
战略
微智库
微智库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