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大陆的联通性:贯通中亚的现代丝绸之路上的供应链效率》

2015-05-30 02:36
对外传播 2015年5期
关键词:中亚哈萨克斯坦跨境

该书主要观点有四:一是中国倡导的现代丝绸之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作者认为,中国是古老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建设现代丝绸之路的倡导国,其所产生的影响力重大。首先,中亚地区的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瓶颈的中国,具有极大的经济互补性。其次,中国已把进一步促进与该地区的陆路贸易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主要的跨境铁路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中,这将增强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运输能力。再次,中哈打造经济新特区,建立更深层次的合作,在边界建立特殊经济区域——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这些政策已经逐步显示出中国对中亚国家贸易战略的重新定位和规划。

二是哈萨克斯坦是现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参与者。哈萨克斯坦是中亚的中心,欧亚货运大多数轨道交通都途经该国抵达中国和俄罗斯的边界,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被公认为中亚的交通枢纽。作者称,哈萨克斯坦政府已经积极参与到复兴新丝绸之路的建设中,他们引入现代管理方式,积极参与跨境机制建设,并采取了发展国内交通设施、吸引跨境交通运输的双重措施。其将现有道路交通设施改造升级,打造西欧至中国西部的交通走廊,修建跨国铁路;建立国际物流中心、扩展联运货物运输能力等。

三是铁路、公路运输在欧亚大陆桥中具有竞争力。欧亚大陆桥未来的繁荣和发展机遇,高度依赖其内部和外部供应链的有效连接。作者认为,与当前的海上路线相比,穿越中国和欧洲之间的铁路和公路在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及安全性上,有更强的竞争力。从长远来看,建立有效的运输网络,将沿线国家的内陆地区与距离边远的贸易供应链连接起来,依靠欧亚大陆桥进口商和出口商这一主体,才能充分发挥铁路和公路交通的运输作用。

四是供应链的碎片化制约着现代丝绸之路发展。作者认为,边界的存在使其链接功能和供应链的效率受到削弱和降低。中亚五国经济规模相对较小,缺乏集聚效应,人口密度低,消费严重依赖进口,其中支柱产业——自然资源出口也因分布不均,使其供应链承担着距离长、难融通的成本压力,托运人、收货人和运输方三方都处于不同的管治机制下,不平衡的贸易模式对运输路线的流动及经济效益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跨国境的边贸政策整合就尤为重要。

五是构建一体化的管理体系作为区域发展的保障。作者研究分析了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等问题,并提出以下具体建议:相关国家在海关、贸易便利化和运输方面要实行改革,打破技术壁垒,允许国际货运代理干预,协调该地区相关立法,建立现代高水平物流设施;允许私营部门参与关键环节,改善融资和管理,引入私人资本,鼓励辅助性运输服务行业的发展;加强跨境合作,发挥已有机制的溢出效应,实施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条例。整合该地区繁杂的框架化协议,构建区域一体化的管理和监管体系。

猜你喜欢
中亚哈萨克斯坦跨境
习近平主席在中亚
聚合物改性沥青在哈萨克斯坦的应用研究
1月份哈萨克斯坦煤炭产量同比增长6.3%
哈萨克斯坦油粕产量预计达到62.5到68.5万吨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哈萨克斯坦压力容器法规标准简介
中亚速览
民营油企的中亚并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