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年前的从容

2015-05-30 22:34草籽
特别健康·上半月 2015年4期
关键词:陇县AA制伙食

草籽

三项决定

今年,我结识了几个曾在宝鸡市陇县牙科公社鸡家庄插队的老人,听到了他们那个知青小组许多不同凡响的故事。

这个小组11人,4女7男,都是西安市二十五中的毕业生。1968年10月,他们11人自由组合,插队到了陇县鸡家庄。鸡家庄是一个不到二十户的小村落,极其贫困,几乎家家为点灯的煤油钱发愁。

进了村,落了户,就由学生变成了农民,第三天队长就开始派活儿。经过协商,他们作出了三项决定。一是建立每个人的工分本。刚到的那一两个月,大家的工分记在一个工分本上。11人是一户,工分记在一起理所当然。春节后一个同学说,我说不定啥时候想偷个懒,进城买个东西,咋能忍心让大家担待?所以不如把工分分开记,偷懒也偷个心安理得。

开始有人不同意,意思是分开记工分显得生分。再三讨论,还是分开好,分了明白,分了省心。于是,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工分本。工分本上盖有队长、记工员的印章,几十年后成为好几位同学工龄起點的佐证。

二是建立伙食公积金制度。知青下乡的前六个月,政府给每个人每月补助44斤粮、9块钱,半年后已经积累了160元,这在鸡家庄可是个天文数字。1968年年底分红时,全村可分的钱只有50元而已,人均几毛钱。于是有人建议,这笔钱就不动了,用作购买菜、蛋、肉、豆腐、煤油等。此建议获全票通过。

三是建立伙食账目每月公布制度。大家轮流负责记账、公布事宜,每人一个月,月末交接时在墙上公布本月开支明细。

如此这般,其余的事情就简单了。下乡的日子,11个人过得顺风顺水,相当滋润。

无穷乐事

他们告诉我好几件热闹事,值得在此一叙。

养猪。1970年春,下乡的第三个年头,他们养了一头猪。一是每天有剩饭,二来公积金只有开支,没有收入,养猪值得期待。于是在村民指导下,买了一头五六十斤重的克朗猪,到半年后宰杀时,也只有100斤重,猪吃掉的玉米倒有好几百斤,不划算。

吃饸饹。吃饸饹是一项集体活动,尤其对他们这伙生手来说,下乡期间总共才吃过两次。准备工作计有进城买肉、豆腐,磨荞麦面,借饸饹床子。做的时候需要七个人:一人烧火,一人和面,三个人坐在床子上压,一人从锅里捞,一人舀臊子汤。吃一回,乐一回。

进城赴宴,一年四五回。宴席是他们自己设的,AA制,每人掏一块钱。当年陇县只有两家卖炒菜的大食堂,一是红旗饭馆,一是红星饭馆,大厨手艺相当好。一盘炒肉片两毛七,蜂蜜酿梨八毛,糖醋里脊一块钱,一瓶陇州大曲一块钱。十来块钱算是大款了,足可大快朵颐,把肚子撑圆。进城吃饭,一是繁重农活之后的放松,二是对农村单调伙食的调节。乘兴而来,尽兴而归。我见到他们当中一位写的打油诗《进城》:桌上七八盘,手里牡丹烟。喝口陇州酒,快活比神仙。吃完赶紧走,天黑回山边。

到1971年4月,鸡家庄11名知青先后转出户口,走向工厂、部队,留下一段忘不了的记忆。

一生坦然

如今,11人均已退休。除一人在咸阳外,其他都在西安安了家。下乡那几年最后都计入了各自的工龄,之后的工资福利,多少都沾了那几年的光。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下乡都没有吃亏。

退休了,他们经常见面,每年起码八次。在饭桌上,依然是AA制:依照年龄顺序,轮流做东,每家每年一次。不说“每人”,是因为他们当中产生了两对夫妻,所以每年至少在一起吃八次饭。

我是很意外地参加了他们的一次饭局,才了解到他们下乡故事的。在我眼里,他们如今个个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尽享晚年的安逸时光。

我说,你们与很多知青小组的不同之处在于,下乡那段日子过得自在从容,回城这么多年依然保持密切联系,从同学变成了朋友,这里头有啥说道?

他们说,是因为他们都是智者,明白整天发牢骚、自暴自弃,都无济于事。无论在哪里,干什么,日子都得一天天往下过。既然这样,不如超脱一些,珍惜身边的每一缕阳光。

猜你喜欢
陇县AA制伙食
陕西省陇县:远程教育成就“养鸡大王”致富梦
泥中打过“滚儿”更识乡村“味儿”——陇县“怀才”青年得遇广阔天地
陇县原子头M56金代大定二十四年买地券校释
完善军队伙食补助费制度之浅见
浅谈基层伙食管理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陇县社火
婚姻黑洞:AA制&无性
好伙食顶半个指导员
改善伙食计划失败
AA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