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应用“导学案”

2015-05-30 00:51黄钊凤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导学案学案例题

黄钊凤

[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用“导学案”教学,可以使学生主动学习,实现教师引导、学生主动,问题驱动、多元互动的高效教学。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应用“导学案”,让学生通过“导学案”实现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后自主归纳,教师通过“导学案”提高教学效益。

[关键词]导学案高中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10059

在传统课堂上,一般教学模式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记忆知识。而新课改的核心指导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服务于学”,它要求广大教师要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要求,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落实。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应用“导学案”。

一、利用“导学案”实现课前自主学习

教师在课前就要把“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通过预习,完成本节课“导学案”中“课前自主学习”的相关问题。教师可要求学生控制好预习时间,以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做好标记,对重点问题及难点问题做好标记,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在书上寻求答案,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课堂学习来完成。这样通过“课前自主学习”使学生对上课内容有个初步了解,通过预习找到自己能够解决的和不能解决的问题。

另外,学案中“课前自主学习”的设置要使学生的探究更具方向性和目的性,从而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二、以“导学案”为载体实现高效课堂

教师对学生做好的“课前自主练习”全收全改,记录学生中的共性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针对学案课前自主练习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例如,“导学案”中的问题:“你怎样理解牛顿第二定律F=ma?合外力和加速度,谁决定谁?”要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我们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学生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也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出更多的问题与设想,教师可将学生的分析与设想在黑板上一一列出,并分类、整理。同时,利用“导学案”中设计好的例题,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把握重点、理解难点,并且开拓学生思维。

比如下面的例题:如图甲所示,有一装满土豆的箱子以一定的初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减速运动(不计其他外力及空气阻力),箱子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其中一个质量为m的土豆A受其他土豆对它的总作用力大小应是()。

A.mg

B.μmg

C.mgμ2+1

D.mg1-μ2

通过这道例题,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总结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和加速度的“矢量性”。

高效课堂常用课堂习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把握程度,利用“导学案”中课堂反馈练习,让学生及时训练,巩固所学。课堂反馈练习要让学生在课上独立完成,并及时给出解答。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现有知识水平,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不再重解,教师重点讲解学生自己思考和讨论过程中没有解决的问题,讲解问题时要注意层次性,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通过这种例题和课堂反馈练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给学生提供思维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本上的重点知识或难点知识,可通过师生间或学生间的讨论研究来解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利用“导学案”落实课后巩固

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时有疑问而课堂上未能完成的问题,对学案进行及时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设计课后练习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这部分的练习题目在编写时就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导学案”收起,仔细批改或审阅,对学生的共性问题应在下节课中及时解决,使学生有效突破教学难点、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导学案”教学,课前有效地指导学生预习,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实际问题及时适当地调整教案,提高课堂效率。而课后有效地指导学生有方向性地自主学习,学会课后自我反馈与总结,更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特约编辑南宾)

猜你喜欢
导学案学案例题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乡愁导学案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