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生物课程资源,渗透挫折教育

2015-05-30 01:08谭群霜何英姿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挫折生物实验

谭群霜 何英姿

[摘要]以《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分析了当今环境下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习兴趣,设置教学“坡度”,引导学生攀登,开展课外活动,带领学生亲近大自然等途径开发和利用生物教材中的课程资源,积极渗透挫折教育。

[关键词]课程标准挫折教育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10106

随着新课标的提出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提升,他们从传统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探索者。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文化知识,素质教育中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迅速发生巨大的变化,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迅速但同时伴随不稳定性,尤其是自信心和自尊心既脆弱又敏感,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他们的情感也逐渐丰富起来。以前的“挫折教育”被人们片面地误认为是吃苦教育、失败教育、速成教育,其实它是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开发生物教学资源,渗透受挫折的心理调节及应对困难挫折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循序渐进地受到教育,解决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保持一个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适应学习生活的能力。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能力目标”指出,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并初步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或者社会实践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里指出,教师要培养学生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命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生物教材中蕴藏丰富的心理挫折教育资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开发利用资源,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和自豪感。

一、借助成果收集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

生物学是自然学科中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实验性科学,实验、观察和调查是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野外参观调查动植物,不仅可以激发浓厚的生物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还可以锻炼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良好品质和磨炼承受失败的意志。

初中学生刚接触生物科学时对生物学习充满好奇,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引入,学生能从大量形象生动的图片获得理论层面的知识,所以学生一开始都会充满好奇。在给初一新生上完生物第一节课后,我在学生对生物科学充满前所未有的兴趣和热情的情况下,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让他们分成小组,利用课外时间,通过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寻找或者向父母亲戚请教等途径,收集关于我国古代和近代在生物科学方面的成就,然后以“探索生物的奥妙”为题目,结合课本的“科学·技术·社会”专题由小组做一个汇报,展示小组的分工合作过程和收集得来的研究成果,然后再评比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绝大多数学生对这个任务有着很高的积极性,他们收集的成果有:种植业:玉米的杂种优势利用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袁隆平首次用“野败”与栽培稻杂交,培育出水稻雄性不育系并育出了优良杂交水稻,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培育并推广杂交水稻的国家。畜牧养殖业:培育体型巨大(如超级小鼠、超级绵羊、超级鱼等)、品质优良(如具有抗病能力、高产仔率、高产奶率和高质量的皮毛等)的转基因动物;利用外源基因在哺乳动物体内的表达获得人类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如激素、抗体及酶类等。食品工业:为人类开辟新的食物来源,如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胚胎移植技术、单克隆抗体发酵工程。等等。虽然有些资料学生收集得偏又不齐全,但是学生们在课堂上踊跃发言,为我国取得的成绩无比自豪。在学生们讲解结束后我趁机抛出问题:“生物科学上的成就的取得都是很顺利和容易吗?”接着在课堂短暂寂静之后学生又热烈讨论起来。最后我以“人工合成胰岛素——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为例,给学生讲述我国科学家邹承鲁院士在研究人工合成胰岛素时的状况和所遇到的困难,他凭着对生物学的热情和对祖国的热爱,在设备简陋的实验室里,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打破生命物质与非生物物质的界限,打造出人工改造生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人工合成胰岛素。我还重点跟学生说做实验做科研要注重查阅文献,了解相关项目科学家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要善于总结,再来制订实验方案。方向重要,方法更重要,正确的方法可以避免走很多弯路。最后,并高度赞扬了学生在这次收集成果活动中取得的成功。

二、设置教学“坡度”,引导学生攀登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像一个爬坡的过程,有的学生会因爬得慢和艰难跌倒而沮丧,但是当最后爬上顶峰,达到“最近发展区”,这种成功的感觉将会给他们带来强烈的喜悦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故意设置教学“坡度”,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是难免的,我

[基金项目]广西师范学院新增博士授权单位教育学学科学位点建设资助项目“民族地区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们只要有恒心,正确对待困难,磨炼我们坚强的意志,找到正确的方法,定会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同时这种在磨炼中获得的学习成果,又促使学生自我强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从这种有“坡度”的学习中体会到收获知识的快乐,进而增加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各种层次的学生接受挫折的磨炼。创设情境中的问题要适中,要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跳需要勇气,能摘到桃子则是让学生经过磨炼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事实证明,经过自己的奋斗战胜挫折取得的成功才最能激励人、鼓舞人。挫折教育不是让学生在苦圈里循环,而是激发学生自强不息、走向成功的信心和决心。其次,在生物教学中,教师一要展现生物家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二要展现教师的思维过程。例如,在解答生物例题和习题时,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展现自己真实的思维过程,然后去揭示方法的思考选择过程,尤其是易错点的剖析。教师可利用一节课的后四分之一时间开始“即席答题”,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通过让学生反问对老师提出难题,给学生看老师最初的解题设想是怎样碰壁的,再看一看老师遇到挫折后是如何调整自己的解决方案,从老师的解答中逐步找到正确的对策,从而教给学生正视挫折、战胜挫折的方法,锻炼其意志和正确对待失败的态度以及处理失败的能力——挫折能力。对此,我在讲解某些知识点时总是先易后难地讲解,利用教材实验让学生尝试体验科学家的创造发现过程,我还让学生尝试以蝌蚪来观察青蛙的生殖发育、通过种植植物来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和体会实验的艰辛,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三、以生为本,在实验中增强学生的耐挫能力

新课程改革中提倡“以人为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要牢固确立“一切为了学生”的信念;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学会为他们的长远利益着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困难和挫折,意志坚定者,一般的困难可能轻易越过;意志薄弱者,可能在挫折和困难面前陷入困境。生物教学和心理发展也是相辅相成的,生物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从生物学科的实际出发,切合学科特点,在教学生掌握生物知识的同时,学习生物学家的优秀品质,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在未来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够自信、乐观、坚持不懈地奋斗。

例如,初一上册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学生需要制作洋葱鳞片临时装片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洋葱细胞中取表皮的部位和薄厚很重要,在实验中压片也很关键。实验中我特意让学生先自己预习课本的实验步骤,然后分组讨论,确定实验方案后做实验。在实验观察中有的学生观察到重叠的细胞,有的观察到大的动来动去的水泡,有的对着显微镜找了很久都找不到细胞,这些细节都体现了学生对实验取材部位的选择、试剂的量的多少和放的顺序和部位是否正确、实验步骤的操作是否正确、显微镜调光时使用步骤是否在前一节课掌握牢固。这些我都看在眼里,不断地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方向。在学习“人体口腔上皮临时装片的制作”时,有的学生因为没有掌握实验技巧,反复几次都没有成功观察到细胞,有的学生会有些残渣,还有的粗心地把自己的口腔刺破,有的在盖盖玻片的时候压片不好产生气泡,有的在观察细胞时对着显微镜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细胞。这时候有的学生开始失去耐心,从最开始对实验的期待到抱怨实验难做。有的干脆不做。我看着那一张张慌乱而失望的脸,马上暂停实验,和学生们一起进行实验总结,从材料的正确选取、试剂的量的多少、实验操作步骤和影响实验结果的重要因素出发,引导他们找到问题的症结,认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接下来当学生战胜困难观察到效果良好的切片时,他们会体验到抵抗挫折的成就感,重建自信,体会到实验的乐趣。实验结束后我告诉学生:生物学既是自然科学也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学的许多重大成就和突破都是在实验中取得的,科学家们的探索历程也是充满艰难险阻的,以此来说明我们在实验中、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并不可怕,挫折可以教育人、磨炼人,大凡成才者,经历的挫折和磨难都会成为他们的财富,所以我们要学会换个角度,换种心态看待挫折,挫折可以催人奋进,使人坚强。

四、开展课外活动,带领学生亲近大自然,开阔学生心胸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例如在南宁,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南宁动物园,借此研究动物的行为和生活习性;带领学生参观广西药用植物园,了解我们广西的植物种类和分布情况以及植物对我们人类生活的作用和药用价值,让学生在观察中领悟生物适应环境和改变环境的状况,从而明白人也要适应和改变环境的道理;带领学生到青秀山景区和良凤江森林公园,让学生的情操在自然风景的广阔、美丽、宁静、和谐中得到熏陶。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培养了他们宽广的心胸,让他们拥有平和的心态。这样学生在遭遇挫折时,就会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去解决。

实践证明,蕴含在生物教材中的教育资源一旦被教师开发和利用,并以其进行挫折教育,学生吃苦耐劳、心理承受挫折的能力就会得到明显提高。我们教师的育人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过程,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我们教师要以生为本,结合社会、家庭与学习共同关注和解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黄春香)

猜你喜欢
挫折生物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第12话 完美生物
挫折使我更坚强
做个怪怪长实验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