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坏人的脸上没有标签

2015-05-30 10:48鲁东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15年4期
关键词:熟人坏人儿童

鲁东

儿童是人世间的鲜花,享受着家庭亲情、师生友爱,朵朵花儿娇艳绽放。然而,犹如大自然有风和日丽也有电闪雷鸣,有些伤害或危险,就潜伏在孩子成长的路上。

现在,就必须时刻提醒他们——

我们常常教育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要跟陌生人走,我们是否还提醒过孩子,熟人里面可能也有危险分子?因为,坏人的脸上没有标签。

许多案例表明,性侵儿童者是周围的熟人,如亲戚、朋友、邻居、师长等,因为熟悉,他们更有机会接近孩子;因为熟悉,他们也更不容易引起家长、孩子的警惕和防范。全国妇联对300多个儿童性侵案的跟踪发现,有68%的案件发生在熟人中;更加让人心痛的是,一些孩子长期、连续被侵害,家长却迟迟未能发现——

2014年9月,广州刘女士发现9岁的女儿内裤屡有污渍,带到医院检查,竟被诊断为处女膜陈旧性破裂,并患有盆腔炎、阴道炎等妇科炎症。此时,性侵已持续三年之久,恶魔竟是离家一步之遥的相熟邻居。

云南富宁县里马小学男教师张某,先后猥亵15名男生,直至一位受侵男孩肛门出血化脓,家长才发现并报案。

西安市长乐西路某小区5旬保安,3年来多次性侵前同事的女儿芳芳,芳芳在学校上生理卫生课,知道自己受到侵犯,才告诉了父亲。

自护能力,送给孩子的第一道屏障

抵挡来自生人或熟人的侵犯,性教育是第一道屏障。儿童的性知识,来源于父母的教育,如果父母的性教育为零,那么孩子的性保护意识就接近零。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我们一定要把下面这些知识告诉孩子,启蒙孩子的自护意识,培育孩子的防卫能力。

隐私部位不许别人碰。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可能不太理解什么是隐私部位,因此,对孩子讲解时,尽量用他们听得懂的说法,比如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可以随便让别人看,更不可以让别人碰。

小秘密要告诉父母。在各种侵犯儿童的行为中,侵犯者往往会用类似“这是我们之间的小秘密”的话骗孩子,而幼小的孩子有时候甚至不知道这是侵害自己的行为,很可能会“严守秘密”。如果平时就引导孩子有秘密要跟父母分享,孩子就会习惯将发生的所有事情,包括有人对他做的一些不正常的举动告诉爸爸妈妈。

不接受陌生人的物品。用糖果等饮食诱惑孩子,是坏人的惯常招数。一定要教育孩子不接受陌生人的东西,拿了熟人的礼物也要告诉父母。

放学路上不逗留。要叮嘱孩子,碰到有人以父母朋友、同事的身份来幼儿园、小学接自己,一定要去问老师,因为老师能够分辨真假。路上遇到陌生人、半生不熟的人甚至熟人搭讪,比如带路等,不要停留,按照既定的路线上学或回家。

坏人是可以欺骗的。我们经常教导小孩子要诚实,不要说谎。但遇到坏人,可以不讲真话,机智应对。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大叫、大闹、踢人、咬人,甚至打破玻璃,破坏东西,一切都是为了保护自己。

发现微异常,做好孩子的守护神

儿童伤害包括性侵可防可控,只要父母多一分警惕,多花一点时间,孩子就能不受伤害,少遇危险。对于年龄较小、自身缺乏保护能力的孩子,家长一定不能让其独自外出,不要将他们单独放在他人家里过夜,不把孩子托付给自己不了解的人看管,不要轻信不良亲戚、朋友、熟人、邻居等;家有男童也不要掉以轻心,近年来的儿童遭遇性侵害案件中,男童比例正逐渐上升;家长还要养成每天和孩子交流的习惯,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遇到的问题。

万一孩子不幸被性侵,通过以下方式可以及早发现:

留心孩子的身体异常。对小宝宝,妈妈在洗澡时可以不露声色地检查孩子的下身、内衣裤是否干净,身上是否有异常伤痕等;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坐立行走姿势的变化,都应该引起重视。

关注孩子情绪的变化。受侵害后有的孩子会突然表现出情绪的不稳定,包括焦躁、抑郁、惊恐等症状,做家长的一定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这些表现。漳州一位妈妈发现8岁女儿性情大变,要么很长时间沉默不语,要么突然大发脾气,睡梦中还会突然尖叫!她意识到女儿肯定出事了,在她耐心询问下,终于获知女儿遭遇邻居性侵的事实。关注孩子情绪变化,能够及早发现,把危害降到最低。

查看孩子的口袋书包。性侵犯者不一定都使用暴力,有时候,他们会用礼物贿赂等方式诱骗孩子。家长还要留意,孩子口袋、书包等是不是比平时多了一些零食、饮料、玩具甚至一部手机、衣服等。

多数家长认为,伤害到孩子身体才是犯罪,必须报警,而忽视了另外一种更为隐蔽的犯罪,比如给儿童讲色情笑话、看色情图片、电影、读物,给儿童拍裸体照片、在儿童面前暴露生殖器官等等,这些精神层面的伤害也会对儿童的心理成长带来阴影。

甩掉阴影,父母是孩子的心灵良医

孩子遭遇性侵后,父母的处理方式,影响并决定着孩子的心理修复程度。

发现孩子受到伤害,父母首先报警,带孩子检查身体,保存好病历,这是证据之一。

性侵犯对孩子的伤害不仅是生理层面上的,更严重的是在心理层面上,孩子会因此缺乏安全感,将来可能会出现大大小小的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困难。因此,父母尤其要关注孩子的心灵康复,包括寻求专业的心理疏导服务,尽早地帮助孩子走出阴影。

警方的调查取证、媒体的反复采访、亲朋好友的不断慰问,都有可能导致“二次伤害”。父母要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一定要特别平静地问孩子事情的经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表现出愤怒、焦虑的情绪,要把细节问清楚,并且在问的过程中录音录像(不要让孩子注意到),这个录像可以作为公安机关调查取证的内容。不要让孩子一次次叙述受伤害的情景,这会加重孩子的心灵伤害;在没有孩子同意的情况下不要有太多的人看望,哪怕是爷爷奶奶等至亲。

家长一定要理解和接纳孩子任何可能的情绪表现和异常行为,因为,面对如此重大的伤害,什么样的反应都不为过,需要多长时间恢复都是合理的。如果孩子不愿意去学校,那就尊重孩子的意愿,在家陪着他,做一些他喜欢及平时没时间做的事。

生活上更加关心孩子,经常拥抱孩子,告诉他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不是他的错,他依然是爸爸妈妈爱的那个孩子,爸爸妈妈永远爱他;不要责怪孩子“你怎么不喊救命”,“你怎么不逃走”等等;特别不能带着孩子上门讨说法。一个受过伤害的女孩说她最难受的、成年后都无法释怀的,就是当年妈妈带着她到那个坏人家里,当着很多的人面指责怒斥坏人你摸我孩子还不敢承认,甚至让小女孩当着好多人的面把裤子脱下来控诉,这样的二次伤害让她一生都难以甩掉童年的阴影。

如果情况比较严重,父母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医生来帮助孩子,同时坚定地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错!”父母坚定而明确的正向回应,能够抚慰消除孩子内心深处的“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自我贬低”,有效缓解受害者内心的“自耻感”,会有效帮助其完成自我认知的重建,促其提升自我价值。

链接一:国外预防儿童性侵的做法

儿童性侵犯被称为“全球公害”。在发达国家,一个很重要的教育理念,就是对儿童进行性安全教育与交通安全教育同等重要。

1、美国:教孩子分辨“亲密行为”和“性侵害行为”

在美国,二三岁的小朋友通过粘贴玩具、拼图、人偶和画册,知道哪些是隐私部位,这些部位只有每天照顾他们的家人才能接触。到了三四岁,幼儿园会请来医生用人体模型讲课,让小朋友了解性别的差异和功能。老师还会教孩子正确分辨“亲密行为”和“性侵害行为”,孩子遇到让自己感觉不舒服的任何行为,都可以立刻躲开,跑去告诉自己信任的人。

2、英国:5岁开始必须接受强制性性教育

英国法律规定,5岁的儿童必须开始接受强制性性教育,所有公立中小学都将学生按不同年龄层次划分为4个阶段来进行不同内容的性教育。“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是英国的十条小学生守则之一。

3、瑞典:通过电视实施性教育

瑞典从1942年开始对7岁以上的少年儿童进行性教育,内容是在小学传授妊娠与生育知识,中学讲授生理与身体机能知识。1966年,瑞典又尝试通过电视实施性教育,解决了家长难以启齿谈性的问题。

4、芬兰:幼儿园就有性教育图书

性教育列入芬兰中小学教学大纲,幼儿园有正面的性教育图书,其中《我们的身体》一书备受各国专家推崇,书中有皮肤、视觉、呼吸、骨骼等章节,家长可以像讲《一千零一夜》故事那样对孩子每天讲一节,性教育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开始了。

链接二:推荐给家长的相关书籍

教会孩子免受性侵犯——《不要随便亲我》《不要随便摸我》《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

儿童防性侵必备画册——《不要和怪叔叔说话》

培养孩子正确的性价值观——《东方儿童性教育绘本》

自我保护意识培养——《我不跟你走》《别想欺负我》

家长读本——《和孩子谈谈性》

编辑 刘建淑 314606305@qq.com

猜你喜欢
熟人坏人儿童
Life Story
校园“老”熟人,我们的成长大“师”
和熟人相处之道
坏人长什么样
不像坏人
别忘记跟熟人打招呼
留守儿童
警察教你识坏人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