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家庭农场融资风险浅析

2015-05-30 20:01——以浙江省为例
关键词:融资风险家庭农场分析

摘要:家庭农场作为家庭经营的最高形式正日益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主要走向。家庭农场是融资金、技术、市场等多个因素为一体、适度经营的现代化农业组织形式,科学合理地选择融资模式,降低融资风险,使土地效益最大化,是当前发展家庭农场需特别关注的问题。本文拟通过我国五大家庭农场融资风险的分析,探索目前家庭农场融资风险防范途径。

关键词:家庭农场  融资风险  分析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农业科技创新的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兴起,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条件日趋成熟,家庭农场作为家庭经营的最高形式也正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主要走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则为家庭农场的发展创造了更加适宜的环境。为兴办家庭农场,各地各级政府积极出台了许多鼓励政策,但是收效甚微。家庭农场是融资金、技术、市场等多个因素为一体、适度经营的现代化农业组织形式,科学合理地选择融资模式,降低融资风险,使土地效益最大化,是当前发展家庭农场需特别关注的问题。本文拟通过我国五大家庭农场融资风险的分析,探索目前家庭农场融资风险防范途径。

1 家庭农场融资风险分析

家庭农场在工业化、城镇化较早,农村勞动力大量转移、土地大量流转的地区早已兴起。在各级政府积极参与、农场主不断探索创新下,近些年涌现出一些别具特色、代表性强的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其中上海松江、浙江宁波、湖北武汉、安徽郎溪、吉林延边等地家庭农场经营模式成为我国目前家庭农场的五大主流模式。从这些家庭农场的发展不难看出,在其发展过程中政府通过各种政策性补贴、优惠,帮助家庭农场在融资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随着家庭车的不断发展,融资已经成为家庭农场发展的一大瓶颈。主要原因不外乎家庭农场作为弱势产业所具有的各种融资风险。

目前,家庭农场的融资途径主要为政府补贴(低息)、企业订金、民间融资、少量金融机构贷款等。作为高风险产业,家庭农场虽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其融资风险仍不可低估。在对浙江省家庭农场的调查中发现,家庭农场除了具有一般农业融资风险外,还存在以下融资风险,应该引起家庭农场主和融资机构等各界的重视。

1.1 家庭农场资本结构的风险 家庭农场与农业合作社等涉农经济组织不同,其资本主体为本地户籍的农民(个别省份允许非本地、非农户)及其在农的家庭成员。虽然经过注册后家庭农场获得了独立经营体、承贷体的法律地位,但并不意味着家庭农场风险抵抗能力的增强。农业的双重性决定了家庭农场是双重风险的承受者,尤其是非政府+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以家庭为单位、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微观经济主体——家庭农场,作为经营者承担着农业的经营管理和随之而来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目前,我国家庭农场资本的来源渠道单一,主要为农民多年经营积累,扩大市场经营规模的后劲不足。有限的融资渠道,使得家庭农场面对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显得势单力薄。作为独立经济组织靠自己的力量要实现规模化、现代化的市场经营模式难度大、风险大。

1.2 土地流转风险 家庭农场的经营特点是规模化,首先是土地规模化。没有连片的、大规模的、可使用的土地,家庭农场难以实现规模化、机械化操作,土地无法实现增效。

①土地流转难,一方面,由于我国土地流转制度的不健全、不到位,土地流转难影响着家庭农场的发展,这是各地推进家庭农场普遍遇到的共性问题。这也使得以土地使用权为抵押物的融资风险增大。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土地流转以农民自愿流转为原则,有地的农民是否愿意将土地流转给家庭农场,取决于农民的意愿及其与家庭农场主的私人关系,农民的“妒富”、“惜租”等心理也加大了土地流转的难度。

②土地连片难,近些年,土地稀缺效应使农民惜租心理严重,一方面使土地流转成本升高,另一方面加大土地连片流转困难,土地不能连片,家庭农场的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无法实现,收益难以得到保证。

③土地增效难,由于多年破坏性、有毒种养殖,很多土地土质低劣,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养地成本增加,农业投资回报期延长、回报率低下,给家庭农场的持续、稳定发展带来风险。

浙江省由于山地、丘陵较多,大面积连片土地面积有限,在工业化进程中,许多中小企业乱排乱放致使浙江很多农业用地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而农民“妒富”、“惜租”等心理将肥沃土地留作自用、将贫瘠土地对外流转等都使家庭农场的土地流转问题重重,无形中都加大了家庭农场的经营风险。

1.3 家庭农场内部经营风险 家庭农场内部经营风险主要来自家庭农场主自身的年龄、知识、技能、能力等。家庭农场主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家庭农场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以浙江省为例,经济发达的宁波等地家庭农场主由有知识、现代管理意识强、综合素质较高的青壮年构成,家庭农场的管理水平高,发展迅速而稳定。而经济非发达地区、山区农村的劳动力“七个人八颗牙”的现象普遍存在,现代农业知识的缺乏、落后的农业经营观念,使家庭农场只能依赖政府扶持、农经干部的帮助来发展,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很低。调查中发现浙江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拥有较好的土地资源便于发展家庭农场,但是如若没有综合素质高的农经干部的设计规划、引导和帮扶,很多农民因知识和年龄等原因很难独立经营家庭农场,即使这些农场在政府、企业的支持和农经干部的帮扶下,解决了很多经营难题,但是在生产经营方面仍难脱离农经干部而独立经营家庭农场,一旦脱离农经人员的帮扶,这些家庭农场甚至连发展方向都不能准确把握。

家庭农场欲提高持久的风险抵抗能力,还需加快懂政策、懂技术、会经营农场主的培育。

1.4 家庭农场经营模式风险 不同的经营模式,资金来源不同,经营内容、合作方式不同,家庭农场的融资风险也不同。家庭农场经过近几年的迅速发展和完善,基本都采取合作经营发展模式。按照威廉姆逊团队理论,在一个集合体中,集中决策的成本明显低于分散决策成本,合作经营有利于减低成本,降低风险,这也是家庭农场主更多选择合作经营的主要原因。

合作经营模式既解决了家庭农场“投入与销售”两难的问题,也为家庭农场减轻了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压力。如浙江省宁波市级以上的农企有48家,消化了本市一大部分农产品,宁波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合作社、农超对接等也做得比较好,农产品自主品牌很多,约一半以上都有注册商标,这使得家庭农场毫无销售压力。合作经营的模式增强了家庭农场风险抵御能力。在所有合作经营模式中,与政府合作是风险最低的,但是不是所有地方家庭农场都符合政府扶植的条件,更多的家庭农场必须自谋生路。

与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供销社、超市,甚至社区合作,都是家庭农场努力适应市场需求,解决“投入与销售”两难问题,降低经营风险所做的选择。无论选择哪种合作方式,家庭农场在基本建设、设备投资等方面仍需自己筹集资金、独立承担投资风险,甚至还要承担合作方违约的风险。

2 家庭农场融资风险的防范

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正在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渴求大量资金的支持。但是,农业的先天劣势,有效抵押资产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融资风险大,使得家庭农场融资面临诸多困难。虽然目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政策支持环境和发展机遇,家庭农场在融资路途上仍需加强融资风险的防范。除了在土地流转、农业贷款、农业担保、农业保险、家庭农场管理等制度方面需政府进一步加以完善,为家庭农场创建良好融资环境外,还需要社会各界、家庭农场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共同防范家庭农场的融资风险:

2.1 积极培育职业农民,造就大批现代家庭农场主 成功的家庭农场主就是一个工厂的董事长、总经理,必须既懂生产又懂经营。首先,应加快农村职业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尤其应重点加快农民大学的发展,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的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主等实用型农业人才;其次,应建立健全各种农业生产技术、管理、经营等培训机制,将培训开展到田边、村头。尤其针对40岁以上,具有丰富农业生产经验,但缺乏现代管理理念的家庭农场主,要创新培训机制,采取适合他們的培训方式,尽快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造就大批现代家庭农场主和农民企业家;再次,政府应加大鼓励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农业生产一线的奖励和支持力度,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无传人”的问题,使家庭农场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

2.2 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和能力,为家庭农场定向把舵 研究我国五大典型成功家庭农场不难发现农村基层干部在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涉及农村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事关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国家应加大乡镇农经干部、乡村干部的培训,使他们想为农民着想,做为农民而做,耐心地倾听群众呼声,将国家的政策积极宣传和执行到位,为农民致富出谋划策,解决实际困难。对农村基层干部应加强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对党的事业,对人民的事业极端负责的精神的培养,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待遇,使其热爱农村,甘于奉献,勤奋敬业,恪尽职守,高标准地完成各项任务,在家庭农场发展的过程中做好设计规划者、导航者、参谋和助手。

2.3 加快家庭农场内部建章立制,规范经营,做强做大  国家鼓励家庭农场进行登记注册的目的是给予家庭农场一个法律地位,以利于其进入市场,得到更多资金支持和发展的机会。登记注册同时也意味着家庭农场要像企业一样建章立制,规范经营。家庭农场应首先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生产经营管理制度、雇工制度、财务制度等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便于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评估。严格遵循农业生产规律、现代生产技术规程进行规范操作,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商品化程度,打造自有品牌,吸引政府和农企等更多关注和支持,扩大市场占有率,形成良性发展循环,做强做大。

2.4 选择恰当经营模式,提高家庭农场风险抵御能力 当前,合作经营模式仍然是家庭农场发展壮大的首选。作为弱势产业者,家庭农场在选择合作方式时应注意合作对象的慎选。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家庭农场应当选择与政府合作,虽然利润空间不是很大,但是政府所给予的支持是稳定而持续的,且政府规范经营的严格要求,有利于家庭农场做大做强,提高风险抵御能力。以其他农产品为主要生产对象的家庭农场在选择合作对象时,应选择经济实力强、信用等级高、真心实意支持农业,共同发展的合作者,一方面解决“投入与销售”两头难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提高风险抵御能力,不断发展壮大。

总之,农业是个弱势产业,既需要政府各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也需要家庭农场自身不断发展壮大。在当前资金紧张、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家庭农场需借助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通过合作经营的模式,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经营风险抵御能力,逐步达到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维清,边志瑾.浙江省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与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分析[J].农业经济,2012(7).

[2]张道明.关于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的几点思考[J].河南农业,2013(11).

[3]刘惠芳,王青.我国家庭农场研究综述[J].江苏农业科学,2014(5).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3年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编号 Y201328187)“家庭农场融资模式与风险控制的研究——以浙江省为例”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朱明(1967-),女,湖北十堰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信用管理、审计。

猜你喜欢
融资风险家庭农场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及防范研究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沂源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对策
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下参与主体目标取向及社会效益分析
家庭农场法律属性探析
供应链融资模式下的中小企业融资对策分析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市政 BT 项目投资人融资风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