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因果复句文献综述

2015-05-30 11:53郭春芳
关键词:复句因果关系

摘要:因果关系是因果复句最重要的一级,而语言又是对客观认识的主观表达形式,因此因果复句就是英汉两种语言表达因果关系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之一。

关键词:因果关系  英汉语  复句

1 英语因果复句定义及不同学派研究综述

一般地,在英语中一个因果复句主要包括主句\连接词\从句三部分。这里用A、B、C代替,则其基本结构可以写为:

①A(,)+ C + B (“(,) ”表示可以不用)

②C+ B,+ A(牛保义,2006:338 )

英语因果复句大多采用主句在前,从句在后的结构形式。语言学家认为英语因果复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表示原因为主的句子,它通常是原因状语从句修饰整个主句;一种是表示结果为主的句子,它通常是结果状语从句修饰整个主句。

1.1 传统语法对英语因果复句的研究 对于英语的因果复句关系,Quirk et al.(1985:1527)把英语因果关系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两类,其中直接原因有四种关系:

①原因与效果:本结构表示人们认识到现实世界中的一种固有的客观联系;

例1 The flowers are growing so well because I sprayed them.

(花长得好的直接原因是我浇灌它们的效果。)

②前因与后果:本结构表示讲话人对一种联系的推论;

例2 She watered the flowers because they were dry.

(她浇灌花的原因是花干枯了,即有了花干枯的前因,才有我浇灌花的后果。)

③动机与效果:本结构表示有效果的有生物的意图;

例3 I watered the flowers because my parents told me to do so.

(我浇灌花的动机是我父母教我这么做的。)

④状况与后果:本结构表示从属分句中的前提和母句中结论之间的一种关系。

例4 Since the weather has improved, the game will be held as planned.

(鉴于天气好转这个事实,比赛将按计划举行。)

上述例子均表示原因分句与母句之间的直接关系。其中,间接原因句中的原因分句与主句表示的情景无关,仅代表一个言语行为的含蓄动机。如:

例5 Percy is in Washington, for he phoned me from there.

(因为电话是从Washington打来的,所以知道Percy在那里。)

Since you seem to know them, why dont you introduce me to them?

( 既然你认识他们,为何不把我介绍给他们?)

Quirk作为传统语法的代表,他的发现对因果复句以后的研究已做出巨大贡献,然而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他没有认识到人类认知因素对其认知机制的影响;其次,他没有深层次理解因-果关系;再次,他在对连接词的分布语料库进行调查时,没有涉及到这些词分布原则的机制和原因;最后,他提及到间接原因是直接原因的外缘作用,但是忽略了动机机制。

我们从传统语法角度来看英语因果复句的表现手段还会发现,不同的连接词引导的因果复句有不同的情况。如:

例6 I cant expect success because I havent ready for it.

例7 Seeing that the job market isn't ideal, I'm not in a rush to find something to do to start my career. (COCA)

例8 The soup was very salty, so we were thirsty afterwards.

在例6和例7两句中,如果把表原因的关联词because,seeing that 换成if,句子同样成立,但是句子关系则由因果关系变成了条件关系。如果把例8中的so 换成and,则句义从表结果变成了表递进。由此可见,关联词在英语因果复句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2 认知语法对英语因果复句的研究 Sweetser(2002:77)基于言者识解维度将英语中的因果复句分为 “内容域(content domain)、认识域(epistemic domain)、言语行为域(speech act domain)”三大类,他认为,because 引导的因果复句,主句后面不使用逗号,表示预设;主句后面用逗号,表示断言。笔者认为如何来正确选择一个连词,主要是由语用因素促动的,下面用三个著名例句来解释这个理论:

A. What are you doing tonight, because there's a good movie on.

B. John came back because he loved her.

C. John loved her, because he came back.

在A句中because 解释了主句的言语行为的原因;在B句中我们可以从John回来的信息知道他爱她这个结论;在C句中他爱她是他回来的原因。

沈家煊(2003)提出英汉因果复句必须遵循三域理论。其中,行域义主句表示话语双方的预设命题,知域义和言域义的主句则表示说话者的推断。

2 漢语因果复句的定义及不同学派研究综述

汉语中因果复句是指正句和偏句之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的句子。偏句说明原因,正句说明结果。一般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

下面将主要从时期角度来介绍汉语因果复句的研究。

2.1 早期研究 黎锦熙(1924)先生是汉语复句传统研究的开创者,他在其《新著国语文法》 (1924)中明确提出了因果复句的结构关系。他认为,主句表原因,从句表结果,同时行为目的即为动机,该类句子统称为原因句。但他在因果句方面主要是研究因果连词,而没有对因果复句进行详细的下位分类。吕叔湘先生(1944)将因果关系分为了“释因”和“纪效”,又将“释因”再进行下位分析,认为原因只是个总括的名称,细分起来至少可以包括三个小类:事实的理由、行事的理由和推论的理由,这主要是从逻辑学角度对因果关系进行分类。如:因为天热,冰棒化成了水。这属于事实的理由,表明一种真理;如:因为天热,我吃冰棒。这是行事的理由,因为天气热才吃得冰棒;如:天一定很热,因为冰棒都化成水了,这是推论的理由。另外张志公的《语法学习讲话》(1980)将因果复句分为两类:原因和结果、理由和论断。这一论断对今后的相关研究影响很大。

2.2 中期研究 在黎锦熙先生的基础上,邢福义(2001)先生对因果句有了进一步的研究,他把汉语复句分为因果、并列、转折三大类,他认为分句在语义上存在因果关系并认为汉语因果复句中最典型的句式是“因为...所以...”;他把因果关系又分为已然和或然两种;他根据因果句的顺序又把因果句分为“由因到果”和“由果溯因”两类。相对于黎锦熙先生,邢福义先生把因果復句关系的涵义扩大了,他认为甲乙两事物之间只要存在因与果相互顺承的关系,都属于因果关系。

2.3 近期研究 沈家煊(2003)在Sweetser(2002)的理论成果基础上,提出了“行、知、言”三域划分法,要求以此为基础明确各复句表达的具体语义关系,将提升因果复句研究提高到了语义研究高度。他在《复句三域“行、知、言”》这篇文章中提出的“行”指行为、行状,“知”指知识、认识,“言”指言语、言说。

荣丽华(2011)认为“因果复句”即“用来表达因果关系的复句,是客观因果关系在语言中的一种主观表现形式,因此具有主客观交互性的特征。”在“因果复句”中,用来表达“原因”的分句叫“表因句”,用来表达结果的分句叫“表果句”;语序上在前的分句叫“先行句”,在后的分句叫“后续句”,且把学界对汉语因果复句的研究概括为“三点、两面、一线”六字,三点即因果复句的内涵、外延和分类,两面则是古代与汉代汉语因果复句研究、一线指的是因果复句的关联词。她认为“三点”是基础, “两面”是依据, “一线”则是关键,三者关系紧密,不可分开。

3 小结

对于因果句的研究,英语主要从传统语法和认知语法角度研究。传统语法把英语因果关系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两类,且不同的连接词引导的因果复句有不同的语义。认知语法中则把因果复句分为内容域、认知域和言语行为域。而汉语主要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来研究。早期主要从关联词和逻辑语义上研究,中期扩大了语义的范围,而近期主要放在了语义的应用上。但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学界对因果复句在结构、语义及关联词等方面都做了很多的研究。

参考文献:

[1]Quirk.et al1985.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 Longman Group  Limited.

[2]Sweetser,E. 2002. From Etymology to Pragmatics[M].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3]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4]牛保义.英语因果复句的认知语法研究[J].现代外语,2006(11):338-343.

[5]荣丽华.汉语因果复句分类系统构拟[J].现代汉语,2011(09):23-25.

[6]沈家煊.复句三域“行、知、言”[J].中国语文,2003(3):196-197.

[7]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基金项目:本文为长沙南方职业学院2015年院级重点立项课题《英汉因果复句的类型学研究》(立项编号:15YZ04)。

作者简介:郭春芳,长沙南方职业学院航空服务系商务英语教研室教师,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复句因果关系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玩忽职守型渎职罪中严重不负责任与重大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
韩国语复句结构的二分说
做完形填空题,需考虑的逻辑关系
论刑法中提前的因果关系与延后的因果关系
越南留学生汉语递进复句习得研究
帮助犯因果关系刍议
略论复句分类与对外汉语教学
介入因素对因果关系认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