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男人”陈宝国

2015-05-30 01:37
齐鲁周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茶馆

由陈宝国主演的历史大剧《老农民》近日热播。从《汉武大帝》到《京华烟云》,从《大宅门》到《大河儿女》,30多年的演艺生涯,陈宝国一直以来都扮演着混世人杰或是另类帝王,无论是大小人物他都拿捏得游刃有余。然而,那些性格迥异的人物背后,只是一个男人单调的背影,“笨”一直是他坚持的“原则”。

“农民”陈宝国:

不当“大爷”,不是戏霸

没有演过农民,一直是陈宝国心里的遗憾。当高满堂带着《老农民》的剧本雏形找到他时,一种久违的感觉油然而生,那就是“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

陈宝国说,这五年不论自己在拍什么戏,心里真正惦记的是老农民“牛大胆”。“我是接触各种类型角色比较多的演员,五行八作,三教九流,工商学经都演过,唯独‘农没演过。而且我一直有个愿望,就是在我最黄金的这段时期,把工农兵全演了,甚至包括警察。”

陈宝国这么渴望出演老农民,“牛大胆”身上有什么特质吸引人呢?陈宝国称,现在接地气的人物不是特别多,“牛大胆”浑身沾着土地味。“老农民的性格,不哗众取宠,全身落地,爱憎分明,他对土地的热爱是一辈子的。”

谈及自己“演什么就像什么”的秘籍,陈宝国表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表演要落地。陈宝国说他平时特别喜欢看戏,喜欢那种比较“笨”的表演。 “说句老实话,当演员的都很聪明,有时候会不自觉把这种聪明劲儿带到角色里去,这会让观众看着不舒服,有时会显得轻佻。”“笨”一直是陈宝国演绎角色时坚持的“原则”,“如果说我选角色也好,演戏也好,有什么是特别坚持的话,可能就是这个‘笨字。”

演过无数角色、演技颇好的陈宝国都被扣上戏霸的帽子,对此,陈宝国笑着表示:“过去老有人说我是这霸那霸,那谁抓到我现行了?我跟高满堂老师合作过很多次了,难道他会三番五次地请‘大爷来伺候?当演员,其实真正有多少角色是让你喜欢的?但只要我做,我就要在这个领域做最好的。”

陈宝国说,一部戏里,演员是用心演还是“耍票”,观众能看出来。观众的评判水准是相当高的,你不要以为能蒙混过去,特别是那些炒作很热的戏。所以他不要求别人,他只是要求自己。如果因为对角色苛刻而荣获戏霸称号,他觉得也不坏。“你要知道,演员和角色永远是绑定在一起的,观众如果喜欢这个角色,他也会认可你这个演员。”

一直以来,陈宝国更多的是以角色示人,他的生活很少被人熟知。对此,陈宝国告诉记者,个人生活是我最后的领地了,他也不想把自己的生活满大街嚷嚷去。外头再怎么折腾,你回到家还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儿子,该承担的责任你得担,该尽的孝你得尽,所以说人得分清角色,作为一个演员,更得分清角色。

陈宝国透露,老妈是他的头号粉丝:“现在很多她这年纪的人,电视剧是丢不开的。比如你今天问她,晚上吃什么,她说不买菜了不买菜了,凑合着吃点吧。到时候你把她电视机搬走,这就跟你玩命了。尤其是他儿子演的戏,那就更得看了。老太太也有她们一票朋友,还能自己统计收视率呢!”

“混子”陈宝国:

这是一个“为了戏可以玩儿命”的主儿

陈宝国1977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到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工作。 34年前,陈宝国凭借电视剧处女作《赤橙黄绿青蓝紫》中工人刘思佳一角获得首届金鹰奖最佳男主角。

现在回想起来,《赤橙黄绿青蓝紫》里的刘思佳穿着牛仔裤的形象“确实挺偶像的”,那时牛仔裤是稀罕物,“挺潮”。老戏骨陈宝国却无法回看偶像陈宝国的表演,“现在要我看,我坐都坐不住,得吐了。那会儿不会演戏,可别人觉得挺好,要不然也不会把奖给你,当时整体就是那样一水平。”

陈宝国年轻时的目标就是做一个性格演员,“那是演员里比较高的段位,翻译成咱们老百姓的话就是演什么都行。那是一种境界。”为了达到这种境界,他接演了《神鞭》。长着偶像的脸,演一个街头小混混,除导演外,制片厂厂长,原著作者没一个同意。顶着这样的压力,为了表现角色中眼睛被人打散成玻璃花的状态,陈宝国拿一扣子,磨成隐形眼镜状放在眼睛里。那是1986年,国内没有隐形眼镜。代价是眼神经受损,视力急速下降。至今,他的左眼视力只有0.6,右眼1.3。那也不后悔,这是一个“为了戏可以玩儿命”的主儿。

戏剧学院4年的表演课程没能让陈宝国解放天性,“玻璃花”帮他完成了这个任务,自信了,“我《神鞭》都能演了,什么不能演?本事没练好,胆儿先大了。”

陈宝国说,很多当年一起学表演的人早就转行了,他能在这行做三十多年,得益于一直挑着角色演。 “有人说我现在片酬高,我多演戏就可以多挣钱。恰恰在这个时候我少演戏,我很看重自己。”

老舍的经典戏剧名作《茶馆》就是陈宝国的梦。“进中央戏剧学院之前我就是一张白纸,进去后,逐渐知道什么是戏剧了,也是那个时候知道了《茶馆》,知道了王利发。”

第一次到人艺看《茶馆》,“疯了,回来整宿睡不着觉啊,在院子里遛弯儿。这太牛了。什么时候我能演?”这梦做了近三十年,“我是北京人。演《茶馆》也必须是北京人,才能弄明白《茶馆》里这点事儿,北京的孩子他有这特质。”老舍写剧本那年陈宝国出生,“你说说,缘分吧。”他不愿放弃任何跟这个梦有关的联系。“谁知道50年后,我就演了个电视版的《茶馆》呢。”

在陈宝国的演艺生涯里,白景琦可以说是最重要的角色,2001年,第一部《大宅门》创造了收视奇迹,也让陈宝国的事业进入了巅峰期,“白景琦是50年一遇的角色!”陈宝国毫不掩饰自己的成就感。

20多岁时“玻璃花”一角让他在电影界少年得志;40多岁时白景琦一角让他在电视界大器晚成,两头都占了,也该踏实了。可陈宝国并不这么想,“现在才是我创作的黄金时期,应该多演一些角色。”有了这念头,哪怕累到犯了心脏病,晚上要靠安眠药入睡,他也不愿错过好的剧本。

“冷面”陈宝国:

就把戏演好,啥毛病没有!

嘴角往下垂,头略微低着,眼皮往上抬的瞬间,眼神中似有无数暗器射出,逼得对手胆寒,倒退——这是陈宝国在影视剧中的招牌表情。有人说陈宝国的眼神鹰一样犀利。

陈宝国不笑时总带点不怒而威的意思,加上他在演艺圈的“江湖地位”,第一次与他合作时,不熟悉的演员都不太敢靠前。“戏剧青年”时代的陈宝国就有过“冷面小生”的雅号,他自嘲“不苟言笑”时的自己其实是处于弱势的,“不了解我的人,刚开始都不太敢靠近我,说话都支吾,我自尊心特受打击。”

和袁立合作拍戏,就让陈宝国有过“伤自尊”的感受,“袁立刚进组时都不怎么跟我搭话,我心里就犯嘀咕,哪儿得罪她了?一和我搭戏她的状态就很拘谨,我就特奇怪。”

袁立说:“我特怕自讨没趣,后来才发现他是个‘外冷内热的人,挺热心的,也非常幽默健谈,在剧组也懂得体贴别人。”

拍《京华烟云》时,陈宝国夫妇在剧中饰演赵薇的父母,赵薇说自己一有空就会去陈宝国和赵奎娥的屋里蹭饭,有时,她没去,陈宝国夫妇会主动喊着“女儿”去他们那儿增加营养。戏拍完了,赵薇与陈宝国夫妇的感情还是那么好,新年时,陈宝国没忘记祝福“女儿赵薇新年行好运”。

在很多观众眼里,陈宝国演白景琦就像是灵魂附体,观众觉得陈宝国在生活中也是白景琦的样子。陈宝国解释说:“生活中,我跟白景琦很不像,我其实是个很安静的人。演员这个行业让我改变了很多,其实现在也没有完全适应,第二天要面对媒体的采访,我经常头一天就睡不好觉,怕我到时候说不出来,而且也怕自己说错了,但是没有办法,还是得去做。”

在这个圈子里,1956年出生的陈宝国始终像一个冷眼旁观者。因为对角色的痴迷,他的工作经常是闭门造车,家门、学校门,剧组门,他的生活在三门之间就这么过来了。

“我觉得一个演员需要单纯一些,要力求自己努力地单纯些。你生活当中千万不可油滑,单纯才会有热情,你油滑了,你就会说,这点事太平常了,什么你都觉得平常。那也就没有激情了。”陈宝国说自己是一个单调的人,最常做的事情就是一个人静静地发呆。最疯狂的事情,也就是爱飙个快车。

“我一直很落地儿,我在这圈子里30多年,30多年的变化我都亲身经历了。这个行业很多我看得特别透,有很多我的同行,转来转去,走来走去,就把戏演好,啥毛病没有!”言简意赅地阐述道理,这是他的强项。

猜你喜欢
茶馆
《茶馆》
茶馆室内装饰设计创新研究
我给动物开茶馆
《成都老茶馆》
郭德纲:从小茶馆到德云社
《茶馆》:方寸茶馆,演绎悲喜人生
茶馆
红楼茶馆·脂砚斋
清雅茶馆
元、明时期杭州的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