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探究

2015-05-30 10:48朱丽娜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15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建构主义

朱丽娜

【摘要】建构主义观点倡导学生自主发现知识、应用知识,重视学习过程,而非结论.高中数学如何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创新课堂模式?本文从“寻找数学原型,在联系生活中建构知识;加强交互式学习,在讨论交流中建构知识;巧用问题导学模式,在答疑解惑中建构知识”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建构主义;数学原型;交互式学习;问题导学

建构主义强调让学生主动发现知识,而非被动性地接受知识.高中数学是一门对学生思维要求较强的学科,想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需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让学生在已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主动发现知识.建构主义理论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如何构建?

一、寻找数学原型,在联系生活中建构知识

情境教学是建构主义强调的一种认知模式,高中数学不少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但高中数学又是高度抽象的,它虽以生活为背景,但教材在安排时却是以抽象的知识为主要载体,有些学生在探究时很难找到生活的原型.建构主义强调让学生自主发现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借助生活现象去理解抽象的概念等,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函数的概念”时,函数的概念比较抽象,不少学生对函数学习存在恐惧心理,如果教师能先让学生找到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再逐步过渡到抽象的函数概念,学生就会对函数学习产生兴趣.因此,我积极挖掘生活中的函数模型,让学生为函数语言找到对应的生活模型,如高一学生都会参加军训,教师将部队里的炮弹发射的问题同函数联系起来:炮弹的射高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不少高中生对环保问题感兴趣,教师引入:南极臭氧空洞面积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不少学生对民生问题感兴趣,教师提出“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可以说,教师将函数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思考生活问题时能对函数中的两个变量有比较清晰的理解,当学生对函数有了感性的认识后,教师再引入函数的有关概念的探究,学生就会在研究中找到函数概念的生活原型,从而不再感觉函数的抽象性,并能主动参与到后面的探究,从而逐渐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区间表示.

二、加强交互式学习,在讨论交流中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自主发现知识、建构知识,合作学习是数学常用的模式,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合作共同解决数学中的疑难问题,并在合作交流中发现新的疑问点,解决新的问题,集体的力量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新的契机点.合作学习要怎样开展才能发挥出最大作用?教师不能让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而要抓住合作学习最本质的特点进行开展,挖掘教材中适合合作学习的内容,从而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供平台与空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互式学习,从而实现课堂讨论的增值.

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必修三“随机抽样”时,如何创新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对具体实例进行分析,了解统计的意义,并能通过实例从实际问题中提出统计问题,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随机抽样在生活中有着广泛运用,但不少人对它的工作原理的理解还是存在偏差,为此,我以“如何刻画一批袋装牛奶的质量是否合格?”为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不少学生通过合作找出衡量产品质量的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包含:(1)袋装牛奶的细菌含量;(2)袋装牛奶的重量;(3)袋装牛奶的蛋白质含量;(4)袋装牛奶的脂肪含量;(5)袋装牛奶的钙含量……有了指标之后,如何进行计算是本课难点,教师再次以“一批袋装牛奶的细菌含量是否超标蕴含的总体和存在的变量”为探究,让学生结合数据进行统计、计算,从而让学生亲历随机抽样的知识形成过程,并能在合作学习中建构知识,从而借助合作学习的力量获得数学思维的发展.

三、巧用问题导学模式,在答疑解惑中建构知识

问题解决是建构主义倡导的一种学习模式,学生在问题模式里既要发现问题,又要解决问题,甚至还要拓展问题,问题引领着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和建构过程.特别是高中数学比较抽象,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也比较高,教师可以挖掘教材中的问题,借助问题导学让学生更好地切入课堂探究,参与课堂探究,从而让学生在答疑解惑中建构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必修二“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时,如何让学生参与对柱体、锥体、台体的研究,掌握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求法?如何让学生运用公式求解柱体、锥体和台体的体积,并且熟悉台体与柱体和锥体之间的转换关系?几何形体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要求比较高,高中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如果学生无法找到难点的突破口,可能无法主动建构知识,哪怕知道了公式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但是运用时经常会出问题.因此,我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创设问题情境,在情境中学生原来学过的几何形体的面积和体积被发现,教师趁机提出问题,哪些几何体可以求出表面积和体积?它们的求法和公式是什么?引导学生针对问题的解决而回忆、交流,从而为新课探究埋下伏笔.接下来,教师设疑:几何体的表面积等于它展开图的面积,那么,柱体、锥体、台体的侧面展开图是怎样的?你能否计算?可以说,问题将学生引入了新课的探究内容,而问题的解决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他们会根据问题去思考如何求出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总之,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高中数学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丰富认知结构.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适合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素材,巧妙搭建平台让学生去探究,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建构主义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问题导学课堂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