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安羌之战

2015-05-30 11:47
对外传播 2015年11期
关键词:孙立人张琦远征军

当中国在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的时候,杨玉梅仍在了解她从未见过面的外公张琦。二战时他在缅甸的一场最激烈的战斗中英勇牺牲。

1942年4月,在缅甸发生的仁安羌战斗解救了大约被日军围困的7000名英军士兵。在这场恶仗中,张琦是中国远征军中牺牲的军衔最高的军官。

缅甸的盟军部队在开始向北撤退之前,英军被日军断了后路。孙立人将军带领中国远征军新38师一个团救援。一共有202名中国军人在拯救威廉·史利姆将军的英缅第一师的战斗中牺牲。张琦作为营长,在战斗中突破日军防线、救出被围英军起到关键作用。

杨玉梅住在中国中部省份湖南的祁阳县,她从来没见过外公。当外公随中国远征军参战时,她的母亲张锦兰还是婴儿。

“我妈妈一想起外公就哭。她常常觉得悲伤,不能和外公再见上一面。”杨玉梅回忆说。

仁安羌,在当地语言中意为“石油的河流”,是缅甸重要的石油产地,对盟军和日军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日本第33师团从南面发动攻击,将史利姆将军的两个师分割开,将英缅第一师和数百名平民包围在平墙河南岸。

美国随军记者杰克·贝尔登当时就在包围圈中,在1942年5月的《生活杂志》上发表了《英国人如何在缅甸逃脱日军的包围》一文,记录了这场战斗。

“一名英军士兵从灌木丛里跳上汽车,说道:‘看在上帝的份上,让我离开这里吧长官,到处都是日本人。他还没说完,从北面传来一串机枪的射击声,接着一声沉闷的爆炸声,像是迫击炮弹爆炸的声音。”贝尔登写道。

在这危急时刻,缅甸盟军指挥官、英国的哈罗德·亚历山大将军向当时在中国的美军史迪威中将求援。中国远征军新38师113团在团长刘放吾带领下,于4月17日进抵仁安羌。由于时间仓促,中方没有装甲车辆,史利姆将军明令在仁安羌的英军第七装甲旅配合支援。

113团在4月18日凌晨向平墙河的日军防线发动攻击。中国军队冒着敌方的炮火向南推进,日军控制的地区在缩小,但仍然包围着英军。

吉拉德·费兹派垂克是这场战斗的幸存者,现在95岁,退休时是英军上尉。他回忆当时的情景说,中国军队分成三路,每一路都有一个指挥官举着一面小旗,指示前进方向。他们毫不犹豫地向仁安羌推进。

费兹派垂克回忆道,战斗中他和其他英军士兵制作绷带,帮助中国士兵包扎伤口。2013年,他出版了《中国人在缅甸拯救英国人》一书。

当战斗进入第二天,中国远征军加强了攻势,张琦也在这一天牺牲。杨玉梅说,孙立人曾委托属下向她母亲讲述了外公牺牲的过程。4月19日,张琦带领113团3营向日军阵地进攻,在战斗中身中数枪。尽管身受重伤,他仍然坚持指挥,最后失血过多牺牲。

由于113团的冒死猛攻,英军在4月20日突出日军重围。一起突围的还有包括记者和传教士在内的500名平民。

“当我认出中国军队的徽章时,一股压倒一切的喜悦之情从自己心中涌出。我站起来高呼‘中国万万岁。”杰克·贝尔登在文章里写道。

仁安羌战斗击毙日军700余人,中国远征军有202人牺牲,318人受伤。孙立人命令下属护送张琦的遗体回国,但由于沿路天气炎热,日军袭扰,不得已将遗体沉入了伊洛瓦底江。

这场战斗没有阻止日军拿下仁安羌,却拯救了7000名英军,并最终迎来了1943年盟军在缅甸的大反攻。

为了表彰孙立人在此战中的功绩,英王乔治四世授予他大英帝国司令勋章。113团团长刘放吾也受到英国的表彰。

张琦被史迪威代表美国罗斯福总统追授银星勋章,由孙立人代领。孙立人一直为张琦的家人保存这枚勋章,到1989年终于送到了张锦兰手中。他还给张琦家人送去了亲笔为张琦写的挽联和墓志铭。

猜你喜欢
孙立人张琦远征军
Effect of observation time on source identification of diffusion in complex networks
欧洲远征军联合部队峰会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TXL的源代码插桩技术研究
二战名将——孙立人(下)
孙立人(下)
孙立人(上)
离奇消失的波斯远征军
准噶尔远征军进藏线路考
孙立人『兵变』背后的谜团